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彌陀經研討 → 瀏覽帖子:105年12月5日彌陀要解研討問答彙整
你是本帖的第 893 位閱讀者 版主:
 『 帖子主題 』:105年12月5日彌陀要解研討問答彙整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105年12月5日彌陀要解研討問答彙整
經文: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畫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分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要解文:
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1)法門無量,然彌陀化眾鳥演暢,何以特標三十七道品?
(2)娑婆觀四念處為拔愛苖,極樂觀四念處,所為何事?
(3)本週試著就身體、感受、心念、諸法,觀其何以不淨、苦痛、無常、無我。(屆時逐一分享四念實驗譚)

2016/12/1 上午 11:25:00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顏彩雲


發表數:149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105/12/05要解研討綜合整理

四念處面面觀-
  三十七道品,始自四念處,終至八聖道,修道要先清楚了解自己的身、受、心、法的真相,故四念處居首。蕅祖說:「四念處者,佛法之總綱,偏圓權實靡不由之,出生死要路,成菩提通塗也。」
  凡夫眾生五蘊積身,卻於五蘊-色受想行識,常起四倒。於「色」常起「淨」倒;於「受」常起「樂」倒;於「想、行」常起「我」倒;於「識」常起「常」倒。佛欲令眾生除此四倒,故說四念處法。先觀身不淨,由外到內,由身開始,再往內觀受、心、法,觀成則離四種顛倒之苦。
  吾人若精勤念佛,即暗合四念處。然而凡夫五欲習染深重,有自體愛、境界愛,又有貪、瞋、癡、等分,四心流動,並於諸法妄計有我,若能以四念處為助功夫,清楚的觀自己的身體從受生開始到老死,悉皆不淨,何愛之有?
所領受的一切,雖是有苦樂憂喜捨之別,然而苦永遠是苦,所樂不止仍苦,所喜不過是苦暫停,真樂在何處?
再進一層觀心,剎那不停的生滅、分別奔流,從未得常住,不知真心在何方?依心所起的各種人我執著,導致一生受苦,多劫輪迴,都是由這四種顛倒。
以這四處慧,觀察明了,降伏貪愛,去除我法二執,必有助於念佛,放下一切提起正念,發菩提心求生西方。
  往生極樂世界,種子為發菩提心最為清淨,蓮花化生,乃至一生成佛為究竟清淨。所受的純是不思議樂受,六根受於六塵,皆得無量福德智慧,三昧辯才。居住在淨土的心是真常心,不遷不變,沒有貪愛、瞋恚、愚癡。又極樂世界的我是自在的,因為如來有大神力,有大智慧,能隨機示現,自在巧妙,所觀的我皆具八大自在。
  吾人於娑婆觀四念處,起厭離心,進而欣求極樂世界的常、樂、我、淨,這才是學四念處的本意,不負佛慈悲教化的初衷。



「該帖子被 顏彩雲 在 2016/12/7 上午 10:07:47 編輯過」

2016/12/6 上午 10:54:15刪除

王明泉


發表數:23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追逐各種樂事想要美滿生活,而妄言豐富生命不留遺憾,但最終必至自己的身體及環境不堪負荷,無力追逐,就只能感嘆人生痛苦無聊,哀怨布滿心頭。何不盡早「觀受是苦」,體會世間快樂只是虛假,莫為快樂所欺騙。學佛而正在狂找樂子的人,應當有所警惕吧!

2016/12/6 下午 05:15:30刪除

王明泉


發表數:23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7

 
★「觀心無常」,是觀察八識心王,其中以第六意識活動最廣泛,故八識規矩頌云:「性界受三恆轉易」即是。心識活動時,大部分都是夾雜貪、瞋、癡或是三毒都有,如是清楚觀察皆是煩惱作祟,則煩惱不能惱心,常住真心遂得顯現,亦即「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2016/12/6 下午 05:38:34刪除
共有 1 頁, 3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31.25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