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104年1月19日論語研討問題與整理
你是本帖的第 2213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104年1月19日論語研討問題與整理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104年1月19日論語研討問題與整理
經文: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問題:
1、禮樂之本為何?孔子為何出此言?
2、玉帛、鐘鼓是否也有必要性?為什麼?

2015/1/13 上午 11:02:22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經文: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皇侃疏

此章辨禮樂之本也。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夫禮所貴。在安上治民。但安上治民。不因於玉帛而不達。故行禮必用玉帛耳。當乎周季末之君。唯知崇尚玉帛。而不能安上治民。故孔子歎之云也。故重言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明禮之所云不玉帛也。
「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樂之所貴。在移風易俗。因於鐘鼓而宜。故行樂必假鐘鼓耳。當澆季之主。唯知崇尚鐘鼓。而不能移風易俗。孔子重言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明樂之所云不在鐘鼓也。
王弼曰。禮以敬爲主。玉帛者敬之用飾也。樂主於和。鐘鼓者樂之器也。于時所謂禮樂者。厚贄幣而所簡於敬。盛鐘鼓而不合雅頌。故正言其義也。繆播曰。玉帛禮之用。非禮之本鐘鼓者樂之器。非樂之主。假玉帛以達禮。禮達則玉帛可忘。借鐘鼓以顯樂。樂顯則鐘鼓可遺。以禮假玉帛於求禮。非深乎禮者也。以樂託鐘鼓於求樂。非通乎樂者也。苟能禮正。則無持於玉帛。而上安民治矣。苟能暢和。則無借於鐘鼓。而移風易俗也。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昺疏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鄭曰:"玉,圭璋之屬。帛,束帛之屬。言禮非但崇此玉帛而已,所貴者,乃貴其安上治民。")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馬曰:"樂之所貴者,移風易俗,非謂鍾鼓而已。")
[疏]"子曰"至"乎哉"。○正義曰:此章辨禮樂之本也。"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者,玉,圭璋之屬;帛,束帛之屬,皆行禮之物也。言禮之所云,豈在此玉帛云乎哉者?言非但崇此玉帛而已,所貴者,在於安上治民。"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者,鍾鼓,樂之器也。樂之所貴者,貴其移風易俗,非謂貴此鍾鼓鏗鏘而已,故孔子歎之。重言之者,深明樂之本不在玉帛鍾鼓也。

《論語集注》(宋)朱熹

敬而將之以玉帛,則為禮;和而發之以鐘鼓,則為樂。遺其本而專事其末,則豈禮樂之謂哉?程子曰:「禮只是一箇序,樂只是一箇和。只此兩字,含蓄多少義理。天下無一物無禮樂〔一〕。且如置此兩椅,一不正,便是無序。無序便乖,乖便不和。又如盜賊至為不道,然亦有禮樂。蓋必有總屬,必相聽順,乃能為盜。不然,則叛亂無統,不能一日相聚而為盜也。禮樂無處無之,學者須要識得。」
〔一〕「樂」原作「義」,據清仿宋大字本改。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與人而不仁章參看。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吾為諸位一切的所做所為,都不是為名為利,我們在一起,志在歸於正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又說:「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要使大家都走正路而已。吾若不用心準備,耽誤大家的光陰,這是喪天良。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禮云禮云」,這是文章加重其詞,怕大家疏忽,所以孔子說,講禮嗎?講禮嗎?從前行禮、祭廟、兩國來往,都有一定的規矩。例如普通人講究送土產,若到福建而送福建的物產,便是不合禮,如送烏龍茶、太陽餅,雖然不值錢,但情分重。古人獻帛送玉,若懂禮了,禮難道就是在玉和帛上嗎?
「云乎哉」,說的就是這個嗎?不是這個是什麼?若不明白就沒辦法,平素用禮樂,便不用警察。
「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樂云樂云」,至今婚喪嫁娶仍有奏樂,奏樂有什麼用?喜事能奏哀樂嗎?禮只是會敲鐘打鼓嗎?就算奏了樂嗎?只懂禮樂表面,孔子不贊成。禮主敬,樂主和,人不能和所以要用樂。
「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禮在於敬,不是炫耀,用金盤玉碗招待來客有什麼用?蘋藻也可以薦敬神祇,要在心誠。如今提倡文化,只貼標語不行,總之得幹真事,幹實在事,吾希望你們學誠,辦事拿出真心來,不要欺騙人,至誠就能感動人。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孔子用反問語氣說明,禮不僅指玉帛而言,樂不僅指鐘鼓而言。玉帛是禮物,鐘鼓是樂器,贈禮物,鳴鐘鼓,不是禮樂之本。禮樂的本義在敬在和。
鄭康成注:「言禮非但崇此玉帛而已,所貴者,乃貴其安上治民也。」
馬融注:「樂之所貴者,移風易俗也,非謂鐘鼓而已也。」
皇疏以為,時君唯知崇尚玉帛,而不能安上治民,故孔子加重其辭的感歎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表明禮之所云不在玉帛。奏樂必假鐘鼓,當時君主惟知崇尚鐘鼓,而不能移風易俗,故孔子又加重其辭的說:「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表示樂之所云不在鐘鼓。
皇疏又引王弼注,大意是說,禮以敬為重,玉帛是禮的文飾,只用來表達敬意而已。樂主於和,鐘鼓只是樂器而已。當時所謂禮樂,是重於物而簡於敬,敲擊鐘鼓而不合雅頌,所以孔子正言其義。
玉帛:鄭康成注:「玉,圭璋之屬。帛,束帛之屬。」周禮春官大宗伯:「孤執皮帛。」鄭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為之飾。帛,如今璧色繒也。」賈公彥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兩端合卷,總為五匹,故云束帛。」


2015/1/13 下午 07:54:03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孟子離婁篇,說孔子觀水讚歎水,因水「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故孔子所示皆是「有本之學」。請問:論語中――
學為君子之本是什麼?
孝養之本是什麼?
從政之本是什麼?
禮之本是什麼?
孔學之本又在那裡?

2015/1/16 上午 10:42:23刪除

顏彩雲


發表數:149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7

 
104/01/19論語研討問答整理
1、禮樂之本為何?孔子為何出此言?
答:
(1)禮樂之本為「仁」,內心沒有仁厚,所表現的禮樂都是虛假的。
(2)孔子看到當時禮崩樂壞,如:季氏以八佾舞於庭、三家者以雍徹。表面是盛大的禮儀,內心卻是「侵犯」國君,因此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禮樂若只流於表相,忘失主體核心,那就大失學儒之本了。


2、玉帛、鐘鼓是否也有必要性?為什麼?
答:
(1)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可見禮的表現有其必要性,不在貴重,而是仁厚心意的重要,以增進感情,產生尊重,可止邪也於未形。

(2)聲不成章節,聲音要經過組合,配上樂器以成音樂,傳達仁心,調和心情,令喜怒哀樂發皆中節,使人向善,遠罪而不自知。

(3)雪公老師手編《常禮舉要》,其中有「餽贈類」就是有關平素或特殊贈禮的禮節規範,說明了玉帛、鐘鼓有其必要性。





「該帖子被 顏彩雲 在 2015/1/20 下午 04:15:58 編輯過」

2015/1/20 下午 02:33:10刪除
共有 1 頁, 3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31.25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