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彌陀經研討 → 瀏覽帖子:103年11月3日彌陀要解研討問題與整理
你是本帖的第 1000 位閱讀者 版主:
 『 帖子主題 』:103年11月3日彌陀要解研討問題與整理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103年11月3日彌陀要解研討問題與整理
(丁)三天人眾。
經文: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要解文:
釋提桓因。此云能為主。卽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色無色無量諸天也。大眾俱。謂十方天人八部脩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無非淨土法門所攝(唯廣大故微妙)之機也。通序竟。

問題:
1、無量諸天以釋提桓因(忉利天王)為首,有何深義?
2、淨土法門攝機廣大微妙之理為何?
3、持名念佛三根普攝,有那類眾生卻未能與會?以戒乘緩急說明。



「該帖子被 吳紀學 在 2014/10/28 上午 10:57:45 編輯過」

2014/10/28 上午 10:50:55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陳瑞娟


發表數:45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103年11月03日彌陀要解研討與整理

一、無量諸天以釋提桓因(忉利天王)為首,有何深義?
答:
1.
忉利天—諸宮天王欲遊戲時,天女圍繞,奏諸音樂,食天酥陀,飲天甘露,諸天女和雜娛樂;遊一天已,復至一天,如是遍歷三十二天。或一王二王共遊,乘寶車、寶船,遊香水河,微妙五塵,快樂無量;天女奏樂,歌舞言笑,相牽相勸;遊玩去來,欲心熾然,又往餘處,最為放逸。於是帝釋,乘寶輦而來,諸天王恭敬迎禮,帝釋現神通力,示未來苦相,誡敕諸天:「勤修道業,慎勿放逸!」諸天奉行,各還本宮。
2.
帝釋所住宮城名善見城,位於須彌山頂之中央,城外西南有善法堂,為忉利天眾之集會所,每逢三齋日,天眾集於此堂,詳論人天之善惡,及制服阿修羅等事。帝釋統領忉利天、四王天、及餘五道。四大天王巡視下界,次第觀察人等生類持戒、布施、修福德等事,若多若少,具奏聞帝釋。若修德者少,行惡者多,帝釋聞奏憂惱;若修德精進者多,則帝釋與三十二輔臣俱喜,並遣諸善神營護其身;若持一戒,令五神護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護之。
3.
帝釋宿植善根,每一尊佛出世,都是釋提桓因出來請法的。佛講經說法時,他們就來聽法、護法,所以就把釋提桓因列出來作為天人眾的代表。

二、淨土法門攝機廣大微妙之理為何?
答:
1.淨土法門廣大微妙:就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逆惡凡夫,都可以念佛成就。
但淨土法門,義理深微,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所以世尊以徹底悲心不問自說。
2.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明宗:
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
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
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
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3. 雪公老師:
「六字洪名,本如來果海實相」,世尊教持名號,是借果以修因;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三、持名念佛三根普攝,有那類眾生卻未能與會?以戒乘緩急說明。
答:
(ㄧ)定義:
1.戒:戒律。
依戒法修持,即能防非止惡。因持戒而具備福德,故能招感人天的果報,避免墮入三途。
2.乘:佛陀的教法。
專研大小乘經典,能生信解,可開悟實相之理,出離生死。
3.緩急:懈怠或精進。
4.成佛之道,必須嚴守戒律,也要研讀經典。但眾生根性千差萬別,因此在持戒、聞法二方面,各有偏好或輕忽,如:有先以嚴持戒法為主,再慢慢地研習教法者﹔或是專注於研經,而較不重視持戒,因此組合起來共有四種:
(1)戒緩乘急:不嚴守戒律而專研教法者。
(2)戒急乘緩:指急切於持戒而懈怠於學習教法。
(3)戒乘俱急:不只持守戒律,同時精勤研習教法,以求開悟。
(4)戒乘俱緩:既不持守戒律,又無心求法。如此,既失人身,更無法開悟。

(二)佛說本經,為何有些品類的眾生不能與會?
達默法師在《便蒙鈔》中引《法華文句》說明:「夫諸道升沉,由戒有持毀﹔見佛不見佛,由乘有緩急。」達默法師進一步將「戒」、「乘」各細分為三品:
1.戒三品:
(1)戒急:即嚴持戒律。
1 持下品戒:報在人中。
2 持中品戒:報在欲界天。
3 持下品戒:加修禪定,報在色、無色界天。
(2)三品戒都懈怠:則墮入地獄、惡鬼、畜生三途。
2.乘三品:
(1)乘急:即精進研教。
1 如為小乘:則能於三藏教時,見佛聞法。
2 如為中乘:則能於通、別教時,見佛聞法。
3 如為上乘:則能於華嚴(圓兼別)、法華(純圓)等教,及諸圓教經中,見佛聞法,
並預列為同聞眾。即是在眾成就部分的經文中,明列其品類。
(2)乘緩:如三乘教法都懈怠,則不見佛不聞法。
3.再以「戒」、「乘」三品配「緩」、「急」,詳如下表。
戒 急 上品 色
無色
界天 不見、不聞 見、聞 見、聞 見、聞
  中品 欲界天 不見、不聞 見、聞 見、聞 見、聞
  下品 人 不見、不聞 見、聞 見、聞 見、聞
 緩 三品皆緩 三途 不見、不聞 見、聞 見、聞 見、聞
 不見、不聞 三藏教時,
見佛聞法。 通教大乘,
帶方便諸大乘經時,
見佛聞法。 華嚴、法華等教,
及諸經中,圓見佛聞法,預列為同聞眾。
 三乘俱緩 小乘 中乘 上乘
 緩 急
 乘

(三)總結來說:
未能參與本經的眾生,都是屬於在教法上懈怠者,而非決定於是那ㄧ道眾生。縱使墮入三途,受無量苦的眾生,只要是宿昔種下研讀教法的種子,ㄧ旦機緣成就,或蒙受佛光普照,即能見佛聞法,破除煩惱,出離生死。

2014/11/5 下午 01:19:56刪除
共有 1 頁, 1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27.344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