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彌陀經研討 → 瀏覽帖子:103年4月7日彌陀要解研討與整理
你是本帖的第 707 位閱讀者 版主:
 『 帖子主題 』:103年4月7日彌陀要解研討與整理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103年4月7日彌陀要解研討與整理
要解文:
(丙)二引大眾同聞三。初聲聞眾。二菩薩眾。三天人眾。聲聞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菩薩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義故。天人列後者。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

問題:
1、「引大眾同聞」有何意義?
2、有此三類聽眾,對修持淨土的我們有何啟發?

2014/4/1 上午 10:57:36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鄒美芳


發表數:14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要解研討解惑
●聲聞眾何以列在菩薩之前?親光菩薩造的《佛地經論》第二卷作了八點說明:
一、「於大乘生疑惑者,除彼疑故。」後世有聲聞人懷疑「大乘非佛說」,經中明明記載聲聞眾親自在場聽聞大乘經典,證明大乘經典出自佛陀金口,由此可除疑惑。
二、「為引不定種性菩薩,生定信故。」種性根機尚未決定的聲聞、獨覺類,能就近聽聞佛說法,對大乘佛果生起決定的信心。
三、「為已清淨諸大聲聞,捨於自身尊貴慢故。」斷惑證果的清淨大聲聞眾,在大眾面前,最靠近世尊,親受教化,以捨離微細的高傲慢心習氣。
四、「諸聲聞常隨佛故。」聲聞眾是佛的常隨眾,佛說法時常隨聞法。
五、「形同佛故。」聲聞和佛都是剃除鬚髮,圓頂方袍,現出家相,菩薩則形相不一定。
六、「內眷屬故。」聲聞眾出家常接近佛陀,為佛的親近法眷。
七、「令菩薩於聲聞眾,生恭敬故。」聲聞親侍於佛,菩薩心生恭敬,如同恭敬國王的侍者。
八、「讚歎聲聞功德。」菩薩讚歎聲聞功德,使其餘的人也對聲聞生起清淨信心。 顯教佛經,引大眾同聞,聲聞恆居首,其中表法,有這八點。
有人質疑:「若從德行高上的數起,應先說菩薩。若從德行低下的數起,優婆夷應先排,為什麼先說聲聞,後說菩薩?」
《大智度論》說,菩薩智慧雖多,應次於佛,菩薩斷的惑和佛比較起來,尚未斷盡,所以後說。阿羅漢智慧雖少,而見思惑已斷盡,所以先說。
再者,菩薩以神通方便力,化現各種身形,進入五道眾生世界,有時須藉五欲引導眾生,如維摩大士委身在俗,出入酒肆。若形同凡夫俗子的菩薩化身,列在阿羅漢之上,諸天世人不免疑惑奇怪。所以經典的眾成就,菩薩多列在聲聞的後面。

●為何影響眾有巨益?
華嚴經疏云有十義故:
一、為影響為主伴故。
二、為作輔翼得圓滿故,如普賢等常隨之眾。
三、為守護如來︰如執金剛等,諸佛住處常勤護故。
四、為莊嚴︰如道場神等,常為嚴淨佛宮殿故。
五、為供養︰如偈讚即正行供養,華幢等即財供養故。
六、為發起此經︰請難者即其事故。
七、為聞法獲益︰當機領悟即其類故。
八、為表法︰諸首諸林表信行等,皆同名故,及座出菩薩等顯奇特故,亦通表萬行俱成佛故。
九、為順證︰佛菩薩等證說不虛故。
十、為翻顯︰即聲聞不聞顯法不共故。
為斯多意所以眾海雲集,非唯證信而已也。

●《阿彌陀經》的眾成就,為何要「引大眾同聞」呢?唐朝窺基大師的《阿彌陀經通贊疏》,認為有兩點意義:
一、證信。這一座經,除了阿難尊者之外,還有如此多的聽眾,證明此經確實可信。
二、證經德。佛說《阿彌陀經》時,天帝、諸天及大梵天王、梵眾等都來圍繞,顯示佛陀說法,天人聖眾都來聞法擁護,證明《阿彌陀經》的功德不可思議。


●有此三類聽眾,對修持淨土的我們有何啟發?
蕅祖淨土集云:
一、聲聞眾是得無疑解脫的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因此淨土是大乘種性,為影響眾及當機眾。
二、文殊等深位菩薩,為何必皆求生淨土?以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
三、十方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無非淨土法門所攝之機。


2014/4/9 下午 04:11:50刪除
共有 1 頁, 1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31.25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