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101年4月30日論語研討範圍
你是本帖的第 2287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101年4月30日論語研討範圍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101年4月30日論語研討範圍
經文: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問題:
一、如何謀道?
二、「學」與「祿」要如何抉擇?



「該帖子被 洪志明 在 2012/4/17 下午 05:52:25 編輯過」

2012/4/17 下午 05:45:36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經文: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皇侃疏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謀猶圖也。人非道不立。故必謀道也。自古皆有死也。不食亦死。死而後已。而道不可遺。故謀道不謀食也。
「耕也,餒在其中矣。」
餒餓也。唯知耕而不學。是無智之人也。雖有穀必他人所奪。而不得自食。是餓在于其中也。
「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雖不耕而學。則昭識斯明。爲四方所重。縱不爲亂君之所祿。則門人亦共貢贍。故云祿在其中矣。故子路使門人爲臣。孔子云。與其死於臣之手。無寧死二三子之手。是也。
「君子憂道不憂貧。」
學道必祿在其中。所以憂己無道而已也。若必有道。祿在其中。故不憂貧也。
江熙曰。董仲舒曰。遑遑求仁義。常患不能化民者。大人之意也。遑遑求財利。常恐匱乏者。小人之意也。此君子小人謀之不同者也。慮匱乏故勤耕。恐道闕故勤學。耕未必無餓。學亦未必得祿。祿在其中。恆有之勢是未必。君子但當存大而遺細。故憂道不憂於貧也。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宋)邢昺疏

[疏]"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正義曰:此章勸人學也。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鄭曰:"餒,餓也。言人雖念耕而不學,故饑餓。學則得祿,雖不耕而不餒。此勸人學。")
[疏]"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正義曰:此章亦勸人學也。人非道不立,故必先謀於道,道高則祿來,故不假謀於食。餒,餓也。言人雖念耕而不學,則無知歲有凶荒,故饑餓。學則得祿,雖不耕而不餒。是以君子但憂道德不成,不憂貧乏也。然耕也未必皆餓,學也未必皆得祿,大判而言,故云耳。

《論語集注》(宋)朱熹

餒,奴罪反。耕所以謀食,而未必得食。學所以謀道,而祿在其中。然其學也,憂不得乎道而已;非為憂貧之故,而欲為是以得祿也。尹氏曰:「君子治其本而不卹其末,豈以在外者為憂樂哉?」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卓吾云﹕作訓詞看。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首末二句都說君子,中間二句為小人,這是十五年前吾的講法,今用另一種說法。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計畫道,不成天計畫吃飯,下文若依一般講法便是教人只讀書不種地,但是三皇的神農、后稷如何啊?
這一章書必須注重「謀」「憂」「中」,這三字如詩眼。謀,圖謀某事,即求之意,但用「圖謀」較順當,君子儒的士人讀書人所為何事?孔子承繼道統,人道敏政,人的社會,政治第一要緊,無政治,就無次序。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最好,其次才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孔子主張用道德,有恥且格。中國文化,志於道,誓願在道上,據德,依仁,游藝,因為道最要緊,道人人必須學。家若無道不能齊家,個人無道不能修身。天下無道很久,天下就大亂。
然而道不遠人,但是大家說不上來,孔子也說不上來。「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懂道,晚上死也不吃虧。大家學佛,都知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法就是道,一般人聽不到,聽到又必須懂,有了辦法,能遵循道走,眼前可消災免難,不再造惡因,便不結惡果。又懂無漏法,就能解決生死大事。孔子求道,顏子求道,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曲肱而枕之,回也不改其樂,所樂為何?
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孔子說,可以,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顏子,曾子都得道,深淺不同而已。道也得自求,人能弘道,不去研究、弘揚,道也求不到,真有學問的人,都須要求道。若求道得到,今日可以消災免難,後來不入輪迴。君子終日研究道,並不是不吃飯,只是好壞不在乎,好壞是你的福報,一啄一飲,莫非前定。子思一月才吃九次飯,我們一天吃三次還不滿意。自古有道的人,像高僧大約五、六十歲,只要有辦法,早解脫更好,這是首句的講法。
「耕也餒在其中矣,」
再說,民以食為天,普通人都必須吃飯,古時儒家要半耕半讀,到漢代還是如此。兩漢時,百姓有一個人提倡「孝弟力田」,孝弟是道德,力田是耕田,諸葛亮躬耕南陽,陶淵明種禾南山下,自古耕讀傳家,但是為何而耕?若為自己,不耕就不能享受,若怕餓才耕地,就大非聖人的本意。神農發明耕地種五穀,不是為自己吃飽,而且收集糧食,都是為解決他人。但是一般人「耕也餒在其中矣」,一耕地心就發動的思想,都是為怕自己餓才耕地,則與道遠了。
「學也祿在其中矣,」
「學也祿在其中矣」,尊德行而道問學,求學問為發展道德,得志則為天下,蒼生得好處,窮則獨善其身以待時。所以孔子對長沮、巢由等都不反對,因為巢由時有堯舜,不須他,並不是他不管。
按:神農發明耕田乃為百姓,不是為自己,求學得志當為天下,並不是為祿。
「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憂道不憂貧」,謀道是怕追求不到,憂道是衛道,怕道不存在,道存在大家才得好處。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道未斷,今道只存在台灣,你是要維持?還是要拋棄?只喊口號,道能維持嗎?全球真懂人道孝弟忠信,只有孔子之道。全球人,共產黨不必論,其餘國家也沒有懂道的,如非洲的孝,用木棍殺他的老人,而且眾人共食掉,用腹葬,這是什麼孝?憂愁道不在社會存在著。如今天下無道,只有台灣存在,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君子要為大家。
小人求學不是為這個,一求學就以為有學問即便可作官,一作官自有俸祿,「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種講法,也是吾的開創。只要不與孔子反對,就行。
謀,未得想求得道。憂,得道怕失掉、損失。中,心中存著。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古時士農工商,各有其業。君子,指士人而言。君子應當專心求道,不要顧慮自己的生活問題,是這章經文的大意。
君子謀道不謀食:孔子的意思是說,既是君子,就應當謀道,不必分心謀食。謀是謀求,道就是「志於道」的道,屬於形而上學。求道的最終目的即在成為聖人,在未成聖人之前,只要求得一部分,就是有道之人,即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道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無道則家不齊,國不治,天下大亂。所以君子必須求道。然而求道必須專心,不要害怕自己貧得沒有飯喫,例如顏子,簞食瓢飲,不改其樂。所以君子謀道,不須謀食。
耕也餒在其中矣:君子應該專心求道,其心在道,而不在食。耕也,是說君子為謀自己之食而耕。餒在其中,是說君子之耕,乃因其惟恐不耕而受饑餒之苦。其中,是說君子心中想到饑餒問題。君子為免一己之餒而耕,他的心就是在食而不在道了。
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求道,當然要求學。但是求學必須志在求道。如果志不在道,而只在求學,求學的目的即在得祿。這就是把俸祿放在心中,應為謀道的君子所不取。
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憂慮道是否存在,不憂慮自己是否貧窮。憂道,就要衛道弘道,使道常在世間。
經文中「謀、憂、中」三字重要。謀道是指求道而言。憂道是在求道以後,又為衛道而憂。中是指君子的心中。古注把兩個「其中」分別解釋為耕中與學中,以為耕稼之中不免有饑餒,而求學之中則必有俸祿。恐非聖人之意。
 

2012/4/17 下午 05:53:41刪除
共有 1 頁, 1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31.25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