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98年10月5日論語研討範圍
你是本帖的第 2464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98年10月5日論語研討範圍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98年10月5日論語研討範圍
經文: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問題:
一、夫子曾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那麼,「深則厲,淺則揭」,對孔子來說,其難處為何?
二、請論述夫子之志。

2009/9/30 上午 10:49:06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98年10月5日論語研討範圍
經文: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問題:
一、夫子曾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那麼,「深則厲,淺則揭」,對孔子來說,其難處為何?
二、請論述夫子之志。

參考資訊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

「子擊磬於衛,」
孔子時在衞。而自以槌撃磬而爲聲也。
「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荷擔揭也。蕢織草爲器。可貯物也。當孔子撃磬之時。有一人擔揭草器而過孔氏之門也。
「曰:有心哉,擊磬乎,」
荷蕢者聞孔子磬聲而云。非是平常之其聲乎。有別所志。故云有心哉。
契契謂心別有所志。詩云契契寤歎。
「既而曰:鄙哉」
既而猶既畢也。荷蕢既云。有心而察之。察之既畢。又云鄙哉。言磬中之聲甚可鄙劣也。
「硜硜乎,莫己知也,」
此鄙哉之事。言聲中硜硜有無知己也。
「斯己而已矣。」
又言孔子硜硜不肯隨世變。唯自信己而已矣。
徒空也。時既不行。而猶空信己道欲行之。是於教化無所益也。
「『深則厲,淺則揭。』」
荷蕢者又引事爲譬。以諫孔子也。以衣涉水爲厲。褰衣涉水曰揭。言人之行道化世。當隨世盛衰如涉水也。若水深者。則不須揭衣。揭衣曾是無益。當合而厲之。若水淺者。涉當褰揭而度。譬如爲教。若世不可教。則行之如不揭也。若世可教。則行之如揭衣以涉水也。爾雅云。繇膝以下爲揭。繇膝以上爲厲。繇猶由也。
「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孔子聞荷蕢譏己。而發此言也。果者敢也。末無也。言彼未解我意。而便譏我。此則爲果敢之甚也。故曰果哉。但我道之深遠。彼是中人。豈能知我。若就彼中人求無譏者。則爲難矣。玄風之攸在。賢聖相與。必有以也。夫相與於無相與。乃相與之至。相爲於無相爲。乃相爲之遠。苟各修本。奚其泥也。同自然之異也。雖然未有如荷蕢之談譏甚也。按文索義。全近則泥矣。其將遠則通理。嘗試論之。武王從天應民。而夷齊叩馬謂之殺君。夫子疾固勤誨。而荷蕢之聽以爲硜硜。言其未達耶則彼皆賢也。達之先於眾矣。殆以聖人作而萬物都覩。非聖人。則無以應萬方之求救天下之弊。然救弊之跡。弊之所緣。勤誨之累。則焚書坑儒之禍起。革命之弊。則王莽趙高之釁成。不挌撃其跡。則無振希聲之極致。故江熙曰。隱者之談。夫子各致此出處不乎。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昺疏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蕢,草器也。有心,謂契契然。)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此硜硜者,徒信己而已,言亦無益。)深則厲,淺則揭。"(包曰:"以衣涉水為厲。揭,揭衣也。言隨世以行己,若過水必以濟,知其不可則當不為。")子曰:"果哉,末之難矣!"(未知己志而便譏己,所以為果。末,無也。無難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
[疏]"子擊"至"難矣"。○正義曰:此章記隱者荷蕢之言也。"子擊磬於衛"者,時孔子在衛,而自擊磬為聲也。"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者,荷,擔揭也。蕢,草器也。有心,謂契契然。當孔子擊磬之時,有擔揭草器之人,經過孔氏之門,聞其磬聲,乃言曰:"有心契契然憂苦哉,此擊磬之聲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者,既,已也。硜硜,鄙賤貌。莫,無也。斯,此也。荷蕢者既言"有心哉,擊磬乎",又察其磬聲,已而言曰:可鄙賤哉,硜硜乎!無人知己,此硜硜者,徒信己而已。言無益也。"深則厲,淺則揭"者,此《衛風•匏有苦葉》詩,以衣涉水為厲。揭,揭衣也。荷蕢者引之,欲令孔子隨世以行己,若過水,深則當厲不當揭,淺則當揭而不當厲,以喻行己,知其不可,則不當為也。"子曰:果哉,末之難矣"者,孔子聞荷蕢者譏己,故髮此言。果,謂果敢。末,無也。言未知己志而便譏己,所以為果敢。無難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不以為難,故云無難也。○注"蕢,草器也。有心,謂契契然"。○正義曰:"蕢,草器",見《說文》。《小雅•大東》云:"契契寤歎。"《毛傳》云:"契契,憂苦也。"○注"包曰"至"不為"。○正義曰:"云以衣涉水為厲。揭,揭衣也"者,《爾雅•釋水》文也。孫炎曰:"揭衣,褰裳也。"衣涉濡楎也。

《論語集注》(宋)朱熹

荷,去聲。磬,樂器。荷,擔也。蕢,草器也。此荷蕢者,亦隱士也。聖人之心未嘗忘天下,此人聞其磬聲而知之,則亦非常人矣。硜,苦耕反。莫己之己,音紀,餘音以。揭,起例反。硜硜,石聲,亦專確之意。以衣涉水曰厲,攝衣涉水曰揭。此兩句,衛風匏有苦葉之詩也。饑孔子人不知己而不止,不能適淺深之宜果哉,歎其果於忘世也。末,無也。聖人心同天地,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聞荷蕢之言,而歎其果於忘世。且言人之出處,若但如此,則亦無所難矣。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既知音,亦知心。但不知木鐸之意耳。果哉末之難卻與知不可而為之,作一註腳。可謂難行能行。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見聞在你們個人,百聞不如一見,見聞很重要,見了必須問,一篇不知須問究竟。篇篇都知得究竟不可能,一、二篇透徹,眼力就不同於常人。悟了就容易,即使不悟也與他人不同,但是悟還須實行,如學醫須有醫院實驗,否則是念死書沒有用。孔子尚且說吾不如老農,老圃,劉備尚且會種菜,何況孔子,怎麼不會?注子只供參考而已。廿四史所說未必都對,我們比起他們,我們是什麼人,我們就對了嗎?
如前章所說的,既辟世、辟地、辟色、辟言,後文說:作者七人矣。或許可以說指某人,但孔子沒說,就不必一定指某人。孔子並不反對隱者,孔子的時侯有黃老,孔子不反對,到了孟子才反對,這就是孟子不及孔子的地方。孟子反對楊墨,那今日的馬克斯有什麼人反對?墨子兼愛,孟子譏為禽獸,今人有那一個人說這個。
一切學說只要說出能維持公安都可保存,無非為了要大家安穩,大家安穩就是好事。人道敏政,地道敏樹,人道對政治要緊。以下都說隱士。
古人的注子,或許古人懂,今人未必懂。
「子擊磬於衛,」
「子擊磬於衛」,磬,懸著的磬,擊磬於衛,某一天孔子在衛國敲磬。鼓有擂、撾,磬可以嗎?不行,什麼原故?你們自己想想。鼗鼓可以撥、擂、擊,不可說撾磬、擂磬。絲竹,你們或許知道聲音的變化,鼓、磬有宮商嗎!「鼓無當於五聲」,無鼓卻不能成樂。擊鼓罵曹,又唐明皇擊鼓,花感動了盛開。
「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荷,古作何。蕢,草器。史記云,用草編的簍或筐,不一定做什麼用,裝食、裝衣、裝草等都行。蕢古作︵土凵︶,筐中盛土,譬如為山,未成一簣。這個人所荷是什麼東西不知道,知是荷一筐東西而已。
「曰:有心哉,擊磬乎?」
「有心哉擊磬乎」擊磬不是平常人,是一位有心人,孔子不能亂擊,遇到知音了。
「既而曰:鄙哉硜硜乎,」
「既而曰」,等等時間。「鄙哉硜硜乎」,吾從史記,硜硜是石頭聲,聲很堅,不空虛,敲擊中間、緣邊都不同,很堅強不變的聲音。「硜」重複,意思是堅強啊堅強。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斯已古作斯「己」,宋人改作「已」。己,自己;已,止也,說法不同。莫己知也,沒有人知道我。「斯已而已矣」該完了就完了。聽磬者說:打磬的人,他不知道他自己,他要知道他自己,他就不這樣打法了,意思是不認識環境,光主張自己的,人家不知道。
「深則厲,淺則揭。」
「深則厲,淺則揭」,這是詩經上的話。聽磬者說了不識環境,下念二句詩,厲是石頭磨厲以須。揭是提著衣服,遇水淺則把衣服一提就過去。深了只提衣服不行,還須安放石頭,踏石頭過去。古人曰﹕十月乘撩。遇深水一個過法,遇淺水一個過法,不一定。你敲擊的磬聲一味硜硜然,擊由心出,不懂變化,你雖然有心,對現在時局不懂得。這位是一位隱者。
硜,也有果決強勁,果敢勇氣很強硬的意思。
「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子曰:果哉士之難也」,若人人強硬,果敢,還有什麼難辦的呢?孔子知其不可,雖不可,我還是這麼辦,何以故呢?義之所在,一天就辦一天。
問答,都是活口氣。你這位荷蕢者說話很果敢,很有決斷。若人人如此,那就沒有困難辦的事的了。但是孔子也不是不果敢,否則為何知其不可而為之?又為什麼不受陽貨的薦舉?為何齊人饋女樂,就離開魯國?為何衛靈公問陣,孔子說只知俎豆之事,明日遂行?所以必得悟而圓解。我們只看一、二面,故不會大開圓解,
我們夠不上求學,勉強夠上學。孔子提倡求學,學就不容易,可以共學,未可以適道﹔可以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權,唯有聖人懂。何者能這麼辦,何者不能辦,聖人能知。衛國亂了,孔子就知道「由也死,柴也來」,由,子路果敢,必殉難而死。孔子說,由也好勇過我。暴虎馮河的辦法,孔子不取,必也「好謀以成」。,你們有一條悟了,就好辦。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孔子居衛國時,某日正在擊磬,有一荷蕢者,經過孔子門前,說擊磬者是有心人。
磬是石製的樂器,蕢是草編的盛物之器。音樂表現心聲,孔子擊磬,當然有心思。
荷蕢的人口氣一轉,又說:「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
說文,硜是磬的古字。硜硜是磬的聲音,荷蕢者從這聲音裡想像擊磬者是個堅強固執的人,所以說「鄙哉,硜硜乎。」
莫己知也,據劉氏正義,是說沒有人知道孔子。斯己而已矣,是說孔子但當為自己,不必為人,即孟子所說的獨善其身的意思。但「莫己知也」是從上句「鄙哉,硜硜乎」而來,荷蕢者的意思,是說擊磬者把磬敲擊得硜硜而不自知。下句「斯己而已矣」,是說擊磬者只知自己而已,言外之意,不知時代環境。
深則厲,淺則揭。這是荷蕢者引自毛詩邶風匏有苦葉篇的詩句。毛傳及各注據爾雅釋水說:「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為厲。」揭衣就是將衣服提起來。這兩句詩大意是說,涉淺水,可以提起衣服,免溼。涉深水,例如水深至膝以上,提起衣服還是免不了溼,乾脆不揭衣,就任衣服垂下。水有深淺之異,涉水的方法不同,以喻有心人不必固執,天下無道,就應該歸隱。
荷蕢者也是自隱姓名之士,孔子聽見他的話,便說:「果哉,末之難矣。」果哉應該是就前文硜硜乎而言,意思是說,如果人人都這樣,把磬擊得硜硜乎,只為自己,不為他人,那就不難了。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聖人,天下無道,仍不作隱士。




「該帖子被 洪志明 在 2009/9/30 下午 10:34:23 編輯過」

2009/9/30 下午 10:33:18刪除
共有 1 頁, 1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29.297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