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98年9月21日論語研討範圍與參考資訊
你是本帖的第 2319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98年9月21日論語研討範圍與參考資訊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98年9月21日論語研討範圍與參考資訊
98年9月21日論語研討範圍與參考資訊

經文: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參考資訊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

「子路宿於石門。」
石門地名也。子路行住石門宿也。一云石門者魯城門外也。
「石門晨門曰:奚自?」
晨門守石門晨昏開閉之吏也。魯人也。自從也。子路既在石門。守門之吏。朝早開見子路從石門行過。故問子路曰。汝將從何而來邪。
晨門者閽人也。守昏晨者也。
「子路曰:自孔氏。」
子路答曰。我此行。從孔氏處來也。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晨門聞子路云從孔氏。故知是孔子也。言孔氏知世不可教化。而強周流東西。是知其不可爲之。故問之。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昺疏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晨門者,閽人也。)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包曰:"言孔子知世不可為而強為之。")
[疏]"子路"至"者與"。○正義曰:此章記隱者晨門之言也。"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者,石門,地名也。晨門,掌晨昏開閉門者,謂閽人也。自,從也。奚,何也。時子路宿於石門,夙興為閽人所問曰:"汝何從來乎?""子路曰:自孔氏"者,子路答閽人,言自孔氏處來也。"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者,晨門聞子路云從孔氏,未審孔氏為誰,又舊知孔子之行,故問曰:"是知其世不可為,而周流東西,強為之者,此孔氏與?"意非孔子不能隱遯辟世也。

《論語集注》(宋)朱熹

與,平聲。石門,地名。晨門,掌晨啟門,蓋賢人隱於抱關者也。自,從也,問其何所從來也。胡氏曰「晨門知世之不可而不為,故以是譏孔子。然不知聖人之視天下,無不可為之時也。」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只此一語。描出孔子之神。蓋知可而為者,伊尹、周公之類是也。知不可而不為者,伯夷、柳下惠等是也。知可而不為者,巢許,之類是也。知不可而為之者,孔子是也。若不知可與不可者,不足論矣。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子路宿於石門,」
石門,說法很多,吾采一種說法,指魯的南門,不是指地名。子路隨孔子周遊列門,回來走到石門,來晚了,已關閉城門,住在城外,到了第二天早晨。

「晨門曰:奚自?」
晨門,管城門的人,不肯顯出名字,只領一份伙食。問子路,奚自,奚,何的意思。你在那裡來的?這時還很早,雞鳴開城門,守門的人一開門就來了子路,心裡有疑問,所以才這麼問。

「子路曰:自孔氏。」
子路說,自孔氏。在別處說孔子,他人不懂,孔是氏而不是姓。滿六代後,有封地,就改氏。(案:禮記大傳,六世親屬竭,則別為庶姓)。如孔子父親封於叔梁,人稱叔梁紇。孔是「氏」,不是「姓」。孔子本姓是殷家的姓。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在這裡遇到內行的人,知道是孔子。晨門說,你說的是:知現在的事不可為,偏還到處跑,還是碰不到的,那個人嗎?這人有學問,但不出名。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劉氏正義引鄭注,石門是「魯城外門」。晨門,是看守石門的人,早晨開門,入夜關門。據高士傳說,石門守者是魯國人,避居不仕,自隱姓名,為魯國守石門。

子路夜宿於石門,負責開閉石門的人問子路:「奚自」,從何處來?子路答,來自孔氏。晨門一聽,即知是孔子,便說,就是那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氏嗎?

皇疏:「言孔氏知世不可教化,而強周流東西。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故問之。」「強周流東西」者。強,是勉強。周流,是周遍流轉的意思。東西,是東西南北的簡稱。周流東西,即是流轉四方,也就是周遊列國之意。孔子雖知當世無道,仍然勉強周流四方,希望獲得行道的機緣,以資救世。此即是「知其不可為而仍為之」的孔聖人。晨門深知孔子。故如此問。

黃氏式三論語後案,據皇疏,是夫子周流在外,使子路歸魯,值莫,而宿於魯之城外,故有此問答之辭。曰知其不可而為之,正指聖人周流列國,知道不行,而猶欲挽之。晨門知聖也。

晨門是前章七隱士中的一人。





「該帖子被 洪志明 在 2009/9/20 下午 11:03:00 編輯過」

2009/9/20 下午 11:00:41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經文: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問題:
一、孔子既為聖之時者,且嘗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為何知其不可仍為之?

二、「知其不可而為之」有何意義?與蠻幹,硬幹有何不同?是否與「隨緣盡分」相矛盾?

2009/9/21 上午 11:22:37刪除

黃文松


發表數:139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志明兄:感謝您的整理,給大家省了很多時間,有機緣還是儘量來參加研討吧!

2009/9/21 下午 06:17:22刪除

葉明杰


發表數:12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7

 
1.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2.滿六代,有封地,就改氏的意義,和孔子的氏是否有關?
3.為何是滿六代?
【附註】古時,只有諸侯國的君主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則是被賜封,建了土地的貴族才有氏,一般平民沒有姓也沒有氏。姓起源於五六千年前的母系社會,因此,最古老的姓大都是從“女”字旁,如姬、姜、姚等。姓是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

以下回答不知是否正確?

首先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是封建制度中的宗法制

我們就以宋國為例

微子啟,姓『子』名『啟』,殷商帝乙之子,殷商最後一個王紂的庶兄,可能公元前1040年前後,被周朝封為宋國的首位國君,

到了第五代,傳到宋湣公(姓『子』名『共』)。宋湣公。有二子,長子叫弗父何,次子為鮒祀。宋湣公不傳子而傳弟煬公,引起了鮒祀的不滿,鮒祀殺死煬公自立,是為厲公,又立弗何父為卿。

 第 一 代:宋湣公;(諸侯國君)
 第 二 代:弗父何;(卿)
 第 三 代:宋父周;(卿)
 第 四 代:世子勝;(卿)
 第 五 代:正考父;(卿)
 第 六 代:孔父嘉;(卿)
 第 七 代:木金父;(士)
 第 八 代:祁 父;(士)
 第 九 代:孔防叔;(士)
 第 十 代:伯 夏;(士)
 第十一代:叔梁紇;(士)
 第十二代:孔丘。

鮒祀(宋厲公)→大宗(這裡原來應該弗父何為大宗,弗父何因為政治因素不願繼承大宗,其實怕弟弟殺他)

弗父何→(宋國的小宗,弗父何家的大宗),卿大夫。也就是說如果弗父何有兩個兒子以上,嫡長子繼承這個『家』的大宗,次子以後或庶子,為『士』,也就是說宋父周應該是嫡長子,繼承了弗父何家的大宗,然後這裡開始適用,大夫不得祖諸侯的規定,家廟以當以始封之君為太祖,之後世子勝、正考父、孔父嘉都應該是嫡長子,只是到了孔父嘉,已經是諸侯王的第六代了,所以依照宗法制度,就和『子姓』的宋國國君沒有任何親戚關係,也就所謂《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所以孔父嘉『家』的範圍內,建立一個『氏』,也就是所謂『孔氏』,和『子姓』家族其他宗室作為區別。

所以我可以正確告訴你,孔子其實是姓『子』,氏『孔』,名『丘』,號『仲尼』,才是正確,依照現代人來說,孔聖人,正確姓名是『子丘』先生,不過因為《五世親盡》和《旁支五世而遷》的規定,子姓對於孔聖人來說沒有意義,因為任何子姓的祭祀和服喪,都和孔子沒關係了。

2009/10/2 下午 11:59:35刪除
共有 1 頁, 3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46.875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