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98年6月15日論語研討範圍
你是本帖的第 1920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98年6月15日論語研討範圍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98年6月15日論語研討範圍
經文: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問題:
一、賢者之「辟」四者,為何有此差別?
二、論語中「辟」之實例為何?請整理之。

2009/6/11 上午 11:56:17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論語中除了那七人外,誰辟世?
論語中除了那七人外,誰辟地?
論語中除了那七人外,誰辟色?
論語中除了那七人外,誰辟言?

從這個方向去讀論語五百章經文,
一章章體會,饒有趣味!

2009/6/12 下午 04:09:00刪除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參考資訊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

「子曰:賢者避世,」
聖人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無可無不可。故不以治亂爲隔。若賢者去就順時。若天地閉塞。則賢人便隱高蹈塵外。枕流漱石。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此謂避世之士也。
「其次避地,」
謂中賢也。未能高栖絶世。但擇地處。去亂就治。此是避地之士也。
「其次避色,」
此次中之賢也。不能預擇治亂。但臨時觀君之顏色。顏色惡則去。此謂避色之士也。
「其次避言。」
此又次避色之賢者。不能觀色斯與矣。唯但聽君言之是非。聞惡言則去。此謂避言士也。
「子曰:作者七人矣。」
引孔子言。證能避世以下。自古已來作此行者唯七人而已矣。
七人是注中有七人也。王弼曰。七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也。鄭康成曰。伯夷叔齊虞仲避世者。荷蓧長沮桀溺避地者。柳下惠少連避色者。荷簣楚狂接輿避言者也。七當爲十。字之誤也。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昺疏

子曰:"賢者辟世,(孔曰:"世主莫得而臣。")其次辟地,(馬曰:"去亂國,適治邦。")其次辟色,(孔曰:"色斯舉矣。")其次辟言。"(孔曰:"有惡言乃去。")子曰:"作者七人矣。"(包曰:"作,為也。為之者凡七人,謂長沮,桀溺,丈人,石門,荷蕢,儀封人,楚狂接輿。")
[疏]"子曰"至"人矣"。○正義曰:此章言自古隱逸賢者之行也。"子曰:賢者辟世"者,謂天地閉則賢人隱,高蹈塵外,枕流漱石,天子諸侯莫得而臣也。"其次辟地"者,未能高棲絕世,但擇地而處,去亂國,適治邦者也。"其次辟色"者,不能豫擇治亂,但觀君之顏色,若有厭己之色,於斯舉而去之也。"其次辟言"者,不能觀色斯舉矣,有惡言乃去之也。"子曰:作者七人矣"者,作,為也。言為此行者凡有七人。○注"孔曰:色斯舉矣"。○正義曰:此《鄉黨篇》文也。○注"包曰"至"接輿"。○正義曰:"作,為",《釋言》文。云"為之者凡七人,謂長沮,桀溺,丈人,石門,荷蕢,儀封人,楚狂接輿"者,謂長沮一,桀溺二,荷蓧丈人三,石門晨門四,荷蕢五,儀封人六,楚狂接輿七也。王弼云:"七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鄭康成云:"伯夷、叔齊、虞仲,辟世者;荷蓧、長沮、桀溺、辟地者;柳下惠、少連、辟色者;荷蕢、楚狂接輿,辟言者。七當為十字之誤也。"

《論語集注》(宋)朱熹

辟,去聲,下同。天下無道而隱,若伯夷太公是也。去亂國,適治邦。禮貌衰而去。有違言而後去也。程子曰:「四者雖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優劣也,所遇不同耳。」李氏曰:「作,起也。言起而隱去者,今七人矣。不可知其誰何。必求其人以實之,則鑿矣。」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程子曰﹕四者非有優劣,所遇不同耳。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孔子說,人在社會上,一是出仕,一是處士。出仕是出來做官,處士避世是不做官。不是人人都出仕為官,或人人都當隱士。
「子曰:賢者辟世,」
賢者辟世,辟,避開,最高等的賢者︵次於聖人一等︶。辟世,連名字都藏起來,沒人知其名,逃名,什麼也幹,沒名氣。
「其次辟地,」
第二等辟地,國家不可為,只可離開他,換地處,如箕子、微子、孔子︵到衛等國傳道不成︶。
「其次辟色,」
其次辟色,國君對我態度變,如醴酒不設,就可以辭職不幹,進退甚為要緊。
「其次辟言。」
再次一等,辟言,人家對你說的話都不承認,自己不覺悟,還大開議論,這就是不開竅。能辟言就不錯,以下就不足論了。
「子曰:作者七人矣。」
能辟者有七人,但沒有說出是那些人。後人的注解爭議多,其實是多事。所舉的長沮、桀溺等七人,都是隱遁不出仕的人,說誰都可以。若說是堯舜,那是胡說。
有一點必須知道,孔子對這等人都贊成,沒有闢駁,甚至,對原壤之流也不失為故舊。注解的人都不講這些。至於墨子、楊朱,在孔子之後,孟子說他們的壞話。孔子對於老子,也沒有說過他的壞話,而且還問禮於老聃。禮記中都有記載,有人說那是偽書,自己講不通就說是偽,那不可以。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辟同避。回避,或避去之義。
賢者次於聖人,賢人在亂世,不作官,不要名,言語行為一切謹慎,避免災難,這就是賢者辟世。皇疏引坤文言「天地閉,賢人隱」,解釋此句。天地閉,就是天下大亂的時代,賢人無處可避,只好在人群中藏身逃名。次一等的人,不辟世,但不居亂邦,能夠擇地而處,這叫做辟地。再次一等者,不知辟地。但能觀察君主的顏色,而決定去就。例如醴酒不設,即知禮數已疏,態度已變。必須決定辭去。這叫做辟色。再次一等者,能以辟言。聽到君主不善的言辭,即決定辭去。
作者七人,包注:「作,為也。為之者,凡七人。」長沮、桀溺等七人,都是隱士,古注所說七人不相同,不必詳考。

2009/6/13 下午 08:51:03刪除
共有 1 頁, 2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31.25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