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98年6月1日論語研討範圍
你是本帖的第 1365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98年6月1日論語研討範圍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98年6月1日論語研討範圍
經文: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問題:
一?此章與上一章有無連帶關係?
二、知命後面對世間無常會有何自在?

2009/5/27 下午 04:52:09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參考資訊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愬譖也。子路時仕季氏。而伯寮讒季氏。令信譏譖子路也。
亦是孔子弟子。其家在魯。故云魯人弟子也。
「子服景伯以告曰:」
子服景伯聞公伯寮譖子路。故告孔子。
「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
此景伯所告之辭。夫子者季孫爲夫子也。惑志謂季孫信伯寮之讒子路也。
「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景伯既告孔子曰。季氏猶有惑志。而又此說助子路。使子路無罪。而伯寮致死。言若於他人該有豪勢者。則吾力勢不能誅耳。若於伯寮者。則吾力勢。是能使季孫審子路之無罪。而殺伯寮於市朝也。肆者殺而陳尸也。
殷禮。殺大夫已上於朝。殺士於市。殺而猶陳曝其尸以示百姓曰肆也。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
孔子答景伯。以子路無罪。言人死生有命。非伯寮之譖如何。言人之道德得行於世者。此是天之命也。
「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又言。人君道廢墜不用於世者。此亦是天之命也。子路之道廢興由天之命耳。雖公伯寮之譖。其能違天命而興廢於子路耶。江熙曰。夫子使景伯辨子路。則不過季孫爲甚。拒之則逆其區區之誠。故以行廢之命期之。或有如不救而大救也。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昺疏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馬曰:"愬,譖也。伯寮,魯人,弟子也。")子服景伯以告,(孔曰:"魯大夫子服何忌也。告,告孔子。")曰:"天子固有惑志,(孔曰:"季孫信讒,恚子路。")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鄭曰:"吾勢力猶能辨子路之無罪於季孫,使之誅寮而肆之。有罪既刑,陳其屍曰肆。")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疏]"公伯"至"命何"。○正義曰:此章言道之廢行皆由天命也。"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者,愬,譖也。伯寮、子路皆臣於季孫,伯寮誣子路以罪而譖於季孫也。"子服景伯以告"者,以其事告孔子也。"曰:夫子固有惑志"者,夫子謂季孫。言季孫堅固已有疑惑之志,謂信讒恚子路也。"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者,有罪既刑,陳其屍曰肆。景伯言,吾勢力猶能辨子路之無罪於季孫,使之誅寮而肆之。"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者,孔子不許其告,故言道之廢行皆由天命,雖公伯寮之譖,其能違天而興廢子路乎!○注"伯寮,魯人,弟子也"。○正義曰:《史記•弟子傳》云:"公伯寮字子周,魯人,愬子路於季孫者。"○注"孔曰:魯大夫子服何忌也"。○正義曰:案《左傳》哀十三年:"吳人將以公見晉侯,子服景伯對使者,吳人乃止。既而悔之,將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後於魯矣。''"杜注云:"何,景伯名。"然則景伯單名何,而此注云何忌,誤也。○注"有罪既刑,陳其屍曰肆"。○正義曰:《秋官•鄉士職》云:"協日刑殺,肆之三日。"鄭玄曰:"肆猶申也,陳也。"是言有罪既殺,陳其屍曰肆也。言"市朝"者,應劭曰:"大夫已上於朝,士已下於市。"

《論語集注》(宋)朱熹

朝,音潮。公伯寮,魯人。子服氏,景謚,伯字,魯大夫子服何也。夫子,指季孫。言其有疑於寮之言也。肆,陳尸也。言欲誅寮。與,平聲。謝氏曰:「雖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實寮無如之何。」愚謂言此以曉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聖人於利害之際,則不待決于命而後泰然也。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子服眼中有伯寮,孔子了知伯寮不在子路命外。伯寮自謂愬得子路,孔子了知子路之命差遣伯寮。可見聖賢眼界胸襟。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講書與作文不同,講書貴在如何令人聽明白為原則,要知如何說。
這章書有兩個重要點,有當事者,有被害者,另外有二人,一是袒護者,一是說壞話者。被害者一是孔子,一是他的學生子路。還有一位聽壞話者,是第五者。說壞話者是當權的人。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孔子在魯為司寇,三月而魯大治,辦得很有成績,國家應該信任孔子。但是齊魯一南一北,鄰邦都是仇敵,如吳越、秦楚、燕齊,近代的英法、德法都是世仇,找中國麻煩的都是日本。
魯國三月大治,齊國便饋女樂給魯君。魯君心裡是想親近孔子,但不敢聽孔子的話,只敢聽有權者的話,有權者在三家。齊國知三家有權,先送禮給三家,所以季氏陪魯君偷偷出城去看女樂表演,三日不上朝。孔子做司寇時,他的弟子多為邑宰,冉求、子路都是,求也藝,由也果。冉求知其不可則不說,子路則不然,或許子路有說到當權者的過處。
公伯寮,有人說是孔子弟子,曾從孔門學習,後來離開了。史記則說不是同一人。古來同名姓者很多,從疑可以。公伯寮對季孫說,子路是孔子弟子,孔子強盛,三家就完了。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子服景伯也是季孫的家臣,他來說公道話,對孔子說,公伯寮說子路的壞話,季孫半信半疑。我可以去為子路解釋,子路雖是孔子弟子,但也是公正人,不會如此,我可使季孫辦公伯寮的罪,殺他棄於市集。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道之將行也」,子曰二字衍文。
孔子不贊成,說:我的道要能行得開,那是天命。孔子之道在百姓身上,大家得好處。我的道不能行,也是天命。公伯寮是什麼人?他雖然說子路的壞話,他能改變天命嗎?你不必去跟季孫說。這與齊饋女樂有關,這是天命。
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也。君子樂天知命,遵仁義就是天命。
孔子常說聽天命,但是不聽天命之處也很多,孔子知天命不可違,仍往前幹,幾時走不動,才是天命不要他幹。孔子沒季孫,還走不了。所以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在︿後出師表﹀說:「惟坐待亡,孰與伐之?」,與其生而待亡,孰與伐之,或可不亡。又如文天祥,天命不可違,但是忠義不能違,義之所在,終不投降。
最近看了甘地傳的電影,學問全在自己念書多聞多見好問,舜好問而好察邇言,不能自滿。今日不如此,受教育反而受「滿招損」的禍害,孔子老來猶讀易經,謙卦,六爻皆吉,謙受益,從心中真虛懷若谷,受益,更增加學問,心一驕滿,學問馬上退步。俗話說:「沒有三輩子作官,不會吃穿」。如作對聯,「山海經」要對「忠孝帶」,吾好問才知道這些。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魯國人,與子路同做季氏的家臣。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以及馬融注,都說他是孔子的弟子,史記寮作僚,孔子家語弟子解裡沒有公伯寮,若干古注或認為他不是孔子的弟子,或認為他因愬子路,被後人剔除其弟子之名。
子服景伯,孔安國注:「魯大夫子服何忌」,邢疏引左傳哀公十二年杜注,認為景伯只名何,不名何忌。劉氏正義說,景伯是孟孫之族。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愬與訴同,馬注:「愬,譖也。」愬子路,就是在季孫氏面前進讒言,毀子路。子服景伯以此事告訴孔子,並說:「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鄭康成注:「吾勢能辨子路之無罪於季孫,使之誅伯寮而肆也。有罪既刑,陳其尸,曰肆也。」諸,是「之於」二字。之字即指稱公伯寮。夫子,即指季孫而言,依據注疏,大意是說,季孫固已聽信讒言,而有疑惑子路之心。但對於公伯寮,景伯自認為尚能有力為子路辯護,並使季孫誅寮,然後陳列其尸體於市朝以示眾。「市朝」二字解釋於後。
孔子不贊成景伯的主張。他說,道之將行,是天命,道之將廢,也是天命。公伯寮其能如天命何。
劉寶楠氏正義:案子路以忠言見知於人,不知寮何所得愬,而季孫且信之。朱子或問以為在墮三都出藏甲之時,說頗近理。當時必謂子路此舉是彊公室,弱私家,將不利於季氏,故季孫有惑志。夫子言道將行將廢者,子路墮都,是夫子使之,今子路被愬,是道之將廢,而己不能安於魯矣。
「市朝」。市,是市場。朝,是朝廷。古時,大夫以上的死罪者,陳其屍體於朝,士則陳屍於市。公伯寮是士,不當陳於朝。此處市朝二字連說,先儒謂是當時成語。

 

2009/5/31 下午 04:39:56刪除
共有 1 頁, 1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27.344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