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98年5月18日論語研討範圍
你是本帖的第 1983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98年5月18日論語研討範圍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98年5月18日論語研討範圍
經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問題:
一、吾人應如何「下學上達」?
二、為何只有天知孔子,而人不知?

2009/5/13 下午 04:12:12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參考資訊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

「子曰:莫我知也夫!」
莫無也。孔子歎世人無知我者。
「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
子貢怪夫子有此言。云何謂莫知子乎。何爲猶若爲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答無知我之事。尤責也。言我不見用。而世人咸言我應怨天責人。而我實無此心也。人不見知而我不責人。天不見用我亦不怨天也。
「下學而上達,」
解無知我所以不怨天不尤人之由也。下學學人事。上達達天命。我既學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達天命。天命有窮有通。故我不怨天也。
「知我者其天乎!」
人不見知我。我不怨不尤者。唯天知之耳。
聖人德合天地。天地無怨責。故我亦不怨責之也。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昺疏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貢怪夫子言何為莫知己,故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馬曰:"孔子不用於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孔曰:"下學人事,上知天命。")知我者其天乎!"(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
 [疏]"子曰"至"天乎"。○正義曰:此章孔子自明其志也。"子曰:莫我知也夫"者,言無人知我志者也。"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者,子貢怪夫子言,故問何為莫知己。"子曰:不怨天,不尤人"者,尤,非也。孔子言己不用於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非人也。"下學而上達"者,言己下學人事,上知天命,時有否泰,故用有行藏,是以不怨天尤人也。"知我者其天乎"者,言唯天知己志也。○注"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正義曰:此《易•乾卦•文言》文也。合其德者,謂覆載也。引之者,以證天知夫子者,以夫子聖人,與天地合德故也。

《論語集注》(宋)朱熹

夫,音扶。夫子自歎,以發子貢之問也。不得於天而不怨天,不合於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學而自然上達。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無以甚異於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語意,則見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獨知之之妙。蓋在孔門,惟子貢之智幾足以及此,故特語以發之。惜乎其猶有所未達也!程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在理當如此。」又曰:「下學上達,意在言表。」又曰:「學者須守下學上達之語,乃學之要。蓋凡下學人事,便是上達天理。然習而不察,則亦不能以上達矣。」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心外無天,故不怨天。心外無人,故不尤人。向上事,須從向下會取,故下學而上達。惟其下學上達,所以不怨不尤。今人離下學,而高談上達。譬如無翅,妄擬騰空。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子曰:莫我知也夫。」
孔子說,我的情形別人都不知道,不逢知音。
「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
子貢以為孔子有徒弟,各國君主也都知道孔子,為何說沒有人知?所以子貢說,怎麼夫子說沒有人知道您呢?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為何不怨天?天有天命,到時候定下來怎麼辦,如孔子一生未辦壞事,先死兒子,最好的學生顏回也死了,什麼是天命?在陳絕糧,餓七天,孔子絕不怨天,天命該如此。誰做得到?君子才知天命,一般人不知,略遭不如意,就怨天無眼。不尤人,某人對不起我,然則我對得起某人嗎?對他有好處嗎?君子講省察責備自己,有人毀謗仲尼,孔子不怨,例如孔子對于陽貨、盜跖等,絕無怨尤對方的心。我們既然不知自己,如何能知天命?這或可有人能做得到,下二句就難了。
「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在不怨天、不尤人之時,自己不變,俞伯牙終身不遇知己,後來遇到鍾子期,子期死後,俞伯牙碎琴便永不彈琴,這就不行了。孔子沒人知道他,也要下學,一步步求學往上進,才能達到無上的境界。孔子不論遭受什麼逆境還是求學,知道他的道是天。
孔子有門路也不幹,獲罪於天無所禱也,陽貨要他出來,他也不幹,如何是積極,如何是消極,必須思考。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古注引史記孔子世家說,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蓋為獲麟而發莫我知之歎。
「莫我知」,就是無人知道我。這是孔子感歎沒有知己者。
子貢問,何謂無人知道夫子呢?
孔子便說出不怨天、不尤人,這幾句話。
孔子行道,而道不行,晚年喪子,最得意的弟子顏淵也早死,皆是怨天之事,但孔子知道天命,所以不怨天。
不尤人的尤字,也是怨的意思。孔子在陳絕糧,以及遭遇陽虎桓魋那些惡人,皆足引起怨人之心,但孔子只知自反,決不怨人。
下學而上達,依皇侃疏:「下學,學人事。上達,達天命。」孔子不論遭遇如何,不怨不尤之外,仍然求學,上達最高境界,這不是人所能知,只有天知之。所以何晏注:「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
 

2009/5/14 下午 06:21:10刪除

黃文松


發表數:139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幾個問題試答以拋磚引玉。

(一)對於孔子,為何難以認知?
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當時夫子為解眾生倒懸,風塵僕僕周遊列國十數年,苦尋明君祈能展其王道施政抱負,豈非菩薩心腸?然尚且常為時人誤以為是佞者或僅為求功名利祿。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時局終於要演變到經歷了戰國時代、暴秦統治、再經楚漢相爭,人世間發生了多少悲劇血淚,等到孔子死後近四百年,在漢武帝時,後人才能真正體認到孔學儒術的價值而獨尊之,其後並與佛法相互輝映,而為中華文化之主流,然我國雖以儒學為正統,但千年流轉,時至近代,更多的誤解或毀傷還是讓孔顏真心蒙了塵,甚至必欲去之而後快,終至延至現在,國家、世界、人心也都還持續在動亂痛苦之中。
然夫子之境界,即如顏淵都自歎望塵莫及,況我輩乎~~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孔子自言:「知我者,其天乎?」應該也是正如佛家所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聖人既與天地合其德,則未到聖人境界,除天地之外,其誰能知之?(然吾人雖不能至,仍當心嚮往之)

(二)那一種人容易怨天尤人?
一、小人: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二、鄙夫(有得失之心者):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三、自私自利者: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四、未知天命,不能知足者:貧苦多怨,橫結惡緣(八大人覺經,第六覺知)
五、其他……..

(三)孔子下學又能上達,他是如何辦到的?
一、自己的用心苦學
甲、默而識之(學而時習)。
乙、有憤發之志(志於道,志於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丙、好古又敏以求之(述而不作,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以至以夢見聖人周公為常,在齊學韶至三月不知肉味、讀易至葦編三絕)。

二、把握機會就有道而正焉或廣學多聞
甲、時人如老子問道、學琴師襄子或與隱者答問
乙、與弟子教學相長(如與子貢子夏研詩)
丙、以溫良恭儉讓之態度,周遊列國而得與聞諸國之政。

2009/5/15 下午 04:42:24刪除
共有 1 頁, 2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46.875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