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97年10月27日研討範圍
你是本帖的第 1404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97年10月27日研討範圍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97年10月27日研討範圍
經文: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問題:
一、論語中求學之道為何?
二、請舉出論語中如「古之學者」之例。

2008/10/22 上午 11:01:02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參考資訊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集解(南朝梁)

明今古有異也。
古人所學己未善。故學先王之道。欲以自己行之。成己而已也。
今之世學。非復爲補己之行闕。正是圖能勝人。欲爲人言己之美。非爲己行不足也。
徒空也。外空爲人言之而已。無其行也。一云。徒則圖也。言徒爲人說也。

《論語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昺疏

(孔曰:"為己,履而行之。為人,徒能言之。")
[疏]"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正義曰:此章言古今學者不同也。古人之學,則履而行之,是為己也。今人之學,空能為人言說之,己不能行,是為人也。范曄云:"為人者馮譽以顯物,為己者因心以會道也。"

《論語集注》(宋)朱熹

為,去聲。程子曰:「為己,欲得之於己也。為人,欲見知於人也。」程子曰:「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於成物。今之學者為人,其終至於喪己。」愚按:聖賢論學者用心得失之際,其說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於此明辨而日省之,則庶乎其不昧於所從矣。

《論語點睛》(明)蕅益大師

盡大地是個自己。所以度盡眾生,只名為己。若見有己外之人可為,便非真正發菩提心者矣。

《論語講記》李炳南教授 講述

愈是不講出所以然的,愈難講。這可以一體萬用,全在自己會用。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

這一章不可以錯講。古代風俗厚,今世風俗薄,都是如此。古時候的人求學為自己,現在人求學是為別人。用什麼度眾生?多是盲者騎瞎馬,半夜臨深池。而且還要以盲引盲。但是這還可原諒,自己度不了,只是「愚而好自專,賤而好自用」者流。今日之下,卻引人進入,然後欺騙人還要劫人的錢財。

「今之學者為人。」

古時是先造就自己,智仁勇必須先成就起來,然後出來辦事,不許閒著。今人為了成就名利,為了讓別人知道他是高人,貪名圖利,學一星期,就登廣告,廣事招徠而已。

《論語講要》李炳南教授 講述

集解孔安國注:「為己,履而行之。為人,徒能言之。」履而行之,是說古時學者將其所求的學問拿來自己實行,這是為自己修養而學。徒能言之,是說今時學者只將他所求的學問拿來衒示於人,令人知道他非常高明,而他自己不肯實行,這是為誇耀於人而學。

古之學者,知道求學的意義,在成己成物。為己,就是先成就自己。例如智仁勇,皆須自己先成就,然後始有能力成就他人。今之學者,不知道求學的意義。以求名利為先。所以,不修道德,只求學問。求學目的,是為了令人知道他有學問。以有學問,則可以獲得種種利益。故云:「今之學者為人。」

2008/10/23 下午 05:02:49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請問:
為什麼有人能「為己而學」?
什麼心態學東西,會落入「為人而學」的陷阱?

2008/10/24 下午 04:47:08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7

 
孔子為己而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顏淵為己而學: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路為己而學: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曾子為己而學: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他們幾位聖賢為己而學,都有一個共通處,請問共通處在那兒?

2008/10/24 下午 04:50:04刪除

黃文松


發表數:139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6

 
孔子為己而學~補充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蘧伯玉為己而學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擴而充之,孔門弟子七十二賢必皆是為己而學。


他們幾位聖賢為己而學,都有一個共通處,請問共通處在那兒?
應該是「志在道上,不為名利。」吧!

2008/10/27 下午 06:16:32刪除
共有 1 頁, 4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46.875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