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彌陀經研討 → 瀏覽帖子:阿彌陀經要解雪公講述摘錄32
你是本帖的第 1213 位閱讀者 版主:
 『 帖子主題 』:阿彌陀經要解雪公講述摘錄32

陳甘煌


發表數:776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阿彌陀經要解雪公講述摘錄32

【解】「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

實相之體,這在解釋經體。「一寂一照」,佛經不可像世間的講法那樣,二五是一十,一十是二五。「寂照」乃是寂了再照,與「照寂」,不同。「隨緣不變」,和「不變隨緣」,也不一樣。心經說:「色不異空」並不與「空不異色」一樣而講兩次。如果你是這樣講,那你就不是台中的學生了!唱戲的說「人心大變」就是「大變人心」可以嗎?

這是在說本性的一切現象,表現它動態的樣子,代表的很多,而用「寂」、「照」這兩個字代表。二字的文法,下字較重要,「寂照」,重在「照」,寂中有照。「照寂」,照中有寂,重下一個字。佛家簡要,絕不一義說兩次。

實相之體,何樣子?曰「非寂非照」,只說其一,不行。這就是「即離」二字,說:恰到好處,不即不離。若即、若離都偏。佛經一切都不即不離,非即非離。

雖「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寂乃靜態,照乃動態,然而動就不靜,靜就不動了嗎?必寂照雙圓,與空、色相同。因為只有寂,是死的,而照是動,但是亂跑也不行。寂中常照,這必須自己悟。

用比喻,卻不可執著,譬如蠟燭在室中,無風時不動,這是「寂」,但卻放光明,是「寂而常照」。如果動。就照而不寂了。寂時本性如如不動;照,大圓鏡智,恆照之。而照時,根本沒動,一個樣。就像鏡子,寂而恆照,漢來漢現,胡來胡現,亦照而恆寂,不會因為他們而染青染黃。

這是說「原則」,下面說「事實」。




「該帖子被 陳甘煌 在 2008/5/3 下午 11:01:03 編輯過」

2008/5/3 下午 10:56:55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共有 0 頁, 0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31.25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