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96年12月10日研討範圍
你是本帖的第 2231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96年12月10日研討範圍

吳紀學


發表數:39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96年12月10日研討範圍
經文: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問題:
一、經文中古之成人與今之成人有何異同?
二、經文中為何特別強調文之以禮樂?

2007/12/4 上午 09:16:39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洪志明


發表數:26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參考資料

《論語集解義疏》

「子路問成人。」
問人何所行德可爲成人乎。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答。若德成人者。使智如臧武仲。然武仲唯有求立後於魯。而孔子所譏。此亦非智者。齊侯將為臧紇田。臧孫聞之見齊侯。與之言伐晉。對曰。多則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寧將事之。非鼠如何。乃弗與田。臧孫知齊侯將敗。不欲受其邑。故以比鼠。欲使怒而止。仲尼曰。智之難也。有臧武仲之智。謂能避齊禍。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作不順而施不恕也。夏書曰。念茲在茲。順事恕施也。此是智也。事在春秋第十七卷襄公二十三年傳也。
「公綽之不欲、」
非唯須智如武仲。又須無欲如公綽。不欲不貪欲。所以唯能爲趙魏老也。范寧曰。不欲不營財利也。
「卞莊子之勇、」
又非但公綽之無欲。又須勇如卞莊子之勇。莊子能獨挌虎。一云。卞莊子與家臣卞壽。途中見兩虎共食一牛。莊子欲前以劍揮之。家臣曰。牛者虎之美食。牛盡虎之未飽。二虎必鬪。大者傷小者亡。然後可以揮之。信而言之。果如卞壽之言也。
「冉求之藝,」
又非但勇如莊子。又須有藝如求也。
「文之以禮樂,」
言備有上四人之才智。又須加禮樂以文飾之也。
「亦可以為成人矣。」
亦可未足之辭。言才智如上四人。又加禮樂。則亦可謂爲成。明人之難也。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曰者謂也。向之所答。是說古之成人耳。若今之成人亦不必然也。
「見利思義,」
此已下說下成人之法。是今也。若見財利思是仁義。合宜之財然後可取。顏特進曰。見利思義。雖不及公綽之不欲。猶顧義也。
「見危授命,」
若見其君之危。則當授命竭身不苟免也。曲禮云。臨財無苟得。臨難無苟免。是也。顏特進曰。見危授命。雖不及卞莊子之勇。猶顧義不苟免也。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久要舊約也。平生者少年時也。言成人平生期約雖久。至今不得忘少時之言。
「亦可以為成人矣。」
言如見利思義。竭身致命。至老不忘平生之言。則亦可得爲今之成人也。

《論語集注》

知,去聲。成人,猶言全人。武仲,魯大夫,名紇。莊子,魯卞邑大夫。言兼此四子之長,則知足以窮理,廉足以養心,勇足以力行,藝足以泛應,而又節之以禮,和之以樂,使德成於內,而文見乎外。則材全德備,渾然不見一善成名之跡;中正和樂,粹然無復偏倚駁雜之蔽,而其為人也亦成矣。然亦之為言,非其至者,蓋就子路之所可及而語之也。若論其至,則非聖人之盡人道,不足以語此復加「曰」字者,既答而復言也。授命,言不愛其生,持以與人也。久要,舊約也。平生,平日也。有是忠信之實,則雖其才知禮樂有所未備,亦可以為成人之次也。程子曰:「知之明,信之篤,行之果,天下之達德也。若孔子所謂成人,亦不出此三者。武仲,知也;公綽,仁也;卞莊子,勇也;冉求,藝也。須是合此四人之能,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然而論其大成,則不止於此。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於禮樂,則又其次者也。」又曰:「臧武仲之知,非正也。若文之以禮樂,則無不正矣。」又曰:「語成人之名,非聖人孰能之?孟子曰:『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如此方可以稱成人之名。」胡氏曰「今之成人以下,乃子路之言。蓋不復聞斯行之之勇,而有終身誦之之固矣。未詳是否?」

《論語講記》

希望大家都能預習,我們論語班是一半講,一半研究,要求自己悟。大家先學佛,後來不得已而加學論語。儒佛經典各有注解,佛經看古人的注,因為佛經的古注不會互相諍論,為什麼原故?因為佛家主修行,文字不甚注重,所以那一宗都差不多。若儒家自漢以後,用功修行者少,多是以經典取功名,真求孔子之道者不多,所以注解就不適用。
如今的學佛人,只看書聽講,看了聽了三十、五十年,百年也沒用,要真正求道,注解錯誤的,都是沒有功夫的人。學佛在道,道進步就不會講錯,講錯了可斷言沒有工夫,所以學佛與研究佛學不同。儒家至宋儒,有成就者因為他有學佛,只是不明說而已。求道,若求孔子之道,表面顯然是世間法,佛學表面顯然是出世間法,但是佛學懂世法嗎?當然懂,儒佛都先教做人,如孝經、仁王經。佛是世間人,本為太子,也娶妻生子,懂世間、出世間法。儒家孔聖人懂世間法,更懂出世法,其餘弟子只懂世間法,不懂出世法。世出世法沒兩樣,都是自己本性做主,佛的出世法是了義經,儒的出世法為不了義經,不明說的原故,如大學、中庸就是出世法,不明說。易經就明說了,如「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一切物體都是精氣所成,靈魂為遊蕩而有變化,只是不說明,宋儒學佛後,講的又是另一辦法。
往後你們買書,我讓你們買便買,不叫買的書,不必亂花錢。亂買書會出毛病,為什麼?因為儒者不但自己打官司,對教外也一律視為異端。從前也講論語,如今因為出了妖魔鬼怪,學孔子的反孔子,學佛者的反對佛,風氣就是如此,所以大家必須先學做人,先成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再來求明心見性。活著必須有世間法,死後就不同了,乘願再來也須要世間法。
「子路問成人。」
這一章,錢地之的「論語漢宋集解」案語也講不通,文理都說不通,能看出不通,便是進步。
子路問成人,成人者,成,成就,何謂成就?不是五官長完全,而是人格的成就,為一完全人。這裡的成人是說身口意三業,言行動作,說人的品格。人格,有君子、哲人、賢人、聖人的區別,這裡是指何種人格?佛說:眾生皆有佛性,本性平等,眾生相不一樣,男女黃白人等都不一樣,你們若人人都成人,就有成佛的能力。成人,孔子答有四條件,條件多,但不是五倫八德。你們對於十三經,要有印象,論語是從何而來?孔子述而不作,本於經書,論語都有六經上的言語,六經是堯舜禹湯古聖人的,孔子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若,好像,不是肯定之辭。假若有臧武仲的智慧,臧武仲有什麼智慧?汶水以南為魯,以北為齊,讀書必須知道歷史,看歷代地圖便知道為什麼某國打仗,要假道他國,這必須知道地理。閔子騫說:「吾必在汶上矣」,就是不在魯的意思。臧武仲封於防,後得罪季氏,齊國想饋贈土地召他來齊國,臧武仲以智慧汅辱齊,說打仗不要學老鼠藏頭露尾,儘說齊的不是,而使齊不饋土地,用這種辦法辭謝。交友要淡如水,若起初就很好,漸漸淡後就壞了,所以小人之交都不長久。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送禮也不容易,一分不取,一分不與。禮尚往來,接受人的東西,過幾日要想辦法還他,例如陽貨送孔子豚,孔子也要去回拜。
「公綽之不欲,」
公綽之不欲,廉潔,但政務繁忙就受不了,不欲就不貪。
「卞莊子之勇,」
卞莊子之勇,卞莊子也有很多人是這種名姓。臧武仲、公綽都是魯人,所以卞莊子也應是魯國泗水人,與子路同鄉,好勇。卞莊子的母親還在時,三戰三北,他勇猛能擒虎而打戰卻都失敗。後來母親歿後,齊魯交戰,卞莊子三戰三勝,洗雪過去的恥辱,然後死於戰陣。
「冉求之藝,」
冉求之藝,藝乃禮樂射御書數,文武政治都行,若今日的冉求,就要會駕飛機,造原子彈。
「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但是孔子首要志於道,世出世法都有道。再為據於德,古時德字作「直心」,佛法說:「直心是道場」,道場是本性。最末是游於藝,先行於仁,仁是民族主義,仁是二人,仁者人也,親親為大。藝是民生主義,昔日六部有工部,周公時就是工業社會,杜甫稱「杜工部」,唐代也有工部,看歷史便知道有六部,六部中有工部。又廉又勇又智,如儒家三達德的智仁勇,仁者必有勇,智勇即有仁。這四人都有長處,匯集四人的長處,還須文之以禮樂。你們必須熟悉常禮舉要,守禮如守法律,不能犯。文,漢注交錯,文飾的意思。另一解釋作「加」釋,雖然好懂,但是要加在何處?交錯混論,四條都離不開,四人各有長處,但是於禮還有欠缺,所以說交錯,這樣也可以算是成全人了,「亦可以為成人矣」這是還不甚圓滿的口氣。
你們願成人嗎?必須自省,自省的人或許有,但不自省的比較多,你們肯如曾子三省,就不得了。毋自欺也,不要欺自己,我們欺自己也習慣了。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你能毋自欺嗎!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下面的文理講不通,首先的「曰」字是什麼人說?這個字,從漢以來諍論到今日。有人說是孔子說,有說是子路說。清代論語集述要中說的有理,但吾也沒有全采。
吾采取這是子路問。有注解說是孔子說,前面是古人,這是今人,但是冉求是古人嗎?合四人的長處,今人要全有的很少,而古人有全有的,但是意在言外。
子路聽了,覺得很難,所以請問其次。「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是子路說,以下是孔子說,古時有省文。者下省「曰」字,可做「今之成人者何?」,下面回答說「曰:必然……」。也可做「今之成者何必然」,下面說「曰:見利思義…」。古書斷簡殘篇有可能,也有「請問其次」的意思,所以問:「今之成人者何?」。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下面是孔子答「見利思義」。今日之下的成人不必如孟公綽之不欲,見利合乎義就可取。
「見危授命」,今日的成人也不必如卞莊子的雪恥而死,到了危險時合義,把命送上就可以了。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孔子說「主忠信」,曾子三省也是忠信二字,求其次,便不說禮樂了。但仍然須有忠信,你們可以自我省察,忠信嗎?要,要會,說了話。久要,這句話說了,永久要兌現。平生,平素說的,過程之中,永遠不能忘了。忠信站得住,也可以算是成全人。前七字「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與後七字雖然相同,但是行為、口氣都不同。
你們還不悟,縱使悟了還必須證,力行近乎仁。老太婆雖然不悟,因為力行近乎仁而有證,所以禪宗有詩說:「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窗前梅花嗅,枝頭春意已十分」。

《論語講要》

子路問成人,即是向孔子請問,怎樣才是一個有成就的人。孔子答復,若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不貪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藝,並且文之以禮樂,也可以算是有成就的人了。
集解:「馬融曰:臧武仲,魯大夫臧孫紇。公綽,魯大夫孟公綽。」「周生烈曰:卞莊子,卞邑大夫。」
孟公綽不貪欲,已見前章。冉求的才藝,在雍也篇裡,也獲孔子的稱許。
臧武仲因為得罪魯國的三家,逃到齊國避禍,齊莊公擬贈田給武仲,武仲見齊莊公所為,預料他將失敗,不願受田,以免後患,因此在談話中故意激怒莊公,使其作罷,所以孔子說:「臧武仲之知。」知即智。詳細事實見皇疏引左氏襄公二十三年傳。
卞莊子是魯國著名的勇士,皇疏說他能夠獨力與虎格鬥。韓詩外傳卷十記載,卞莊子是個孝子,他的母親在世時,他隨軍作戰,三戰三敗,朋友看不起他,國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魯國興師伐齊,他請求從戰,三戰三獲敵人甲首,以雪昔日敗北之恥,最後又衝殺七十人而告陣亡。劉向新序也記載其事。
如果一個人兼有以上四人之長,便具備智廉勇藝,再經禮樂陶冶,這在孔子看來,亦可以為成人矣。
劉氏正義引劉向說苑辨物篇,顏淵問孔子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達乎情性之理,通乎物類之辨,知幽明之故,睹遊氣之源,若此而可謂成人。」此答子路只舉四人所長。比答顏子為次一等,所以說「亦可」。
第二段「曰」字以及下文,皇疏、邢疏,都以為孔子說,朱子集注又引胡氏,以為子路之言。鄭浩論語集注述要,以為「曰,今之成人者」,是子路的話,意思是敢問其次。自「何必然」至文末,是孔子的答復語。「何必然」上面省一「曰」字,古人文字常有這種用法,鄭氏之說可以採取。
前段所舉四人,都不是古人,但四人各占一長,合起來,則非當時一人所能兼有,所以,後段子路再問今之成人者,孔子答,何必然,不必如前述的標準。只要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也可以是成人了。
見利思義,是說遇見可取之利,要想一想此利是否合義,合則取,不合則不取。見危授命,遇見危難,義不可免,決不逃避,不惜交出生命,也要解危。久要的要字當約字講,與人有約,永久信守,不論後來境遇如何,決不忘平日與人所約之言。
前段成人,智廉勇藝,又須文之以禮樂,此段但講義與忠信,故又次一等。雖然又次,但能力行,也有了不起的成就。

2007/12/4 下午 11:00:30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這一章經文,可以從這兩方面去思惟:
孔子心目中的「成人」,是指那一方面必備的條件?
成人中必備的「智」,是指那一種智?

2007/12/7 下午 02:55:48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7

 
臧武仲拒絕齊候封田,在十三經左傳的注解:
齊侯將為臧紇田(與之田邑),臧孫聞之,見齊侯,與之言伐晉(齊侯自道伐晉之功)。對曰:多則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作起兵也)。寧將事之,非鼠如何?乃弗與田(臧孫知齊侯將敗,不欲受其邑,故以比鼠,欲使怒而止)仲尼曰:知之難也。有臧武仲之知(謂能辟齊禍)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作不順而施不恕也,夏書曰:念茲在茲,順事恕施也。(逸書也。念此事,在此身,言行事當常念如在巳身也)
[疏]不穴於寢廟:正義曰,一解,鼠不敢穿寢廟墉,以為穴者,即畏人故也。但寢則近人,廟則幽靜,鼠不穿廟,豈是畏人?故知寢廟間,雅鼠不即以為穴,必須穿壁,始敢安處止,為畏人故也。計燕巢鼠穴,自是其常。假喻言之,不可執此為難也。
[疏]作不至恕也:正義曰,服虔云,不順,謂阿季氏廢長立少也。不恕謂惡孟氏立庶也。然則作而不順,當如服言,傳無惡孟氏之事,故不取,當謂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不恕也。

2007/12/10 下午 04:17:35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6

 
臧武仲不順不恕的由來: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臧武仲運用計謀,幫助季武子,廢除了季武子的長子季孫彌的繼承權,立季武子寵愛的季孫悼為季氏家族權力繼承人。因此事,同時得罪了季孫彌,以及與彌交好的孟孫家族。孟孫氏家族成員向季武子誣告臧武仲陰謀叛亂,季武子起初並不相信,但臧武仲聽到這個訊息後暗中戒備,在出席孟孫氏葬禮時,帶上了披甲武士。多疑的季武子,接到孟孫家人的再次誣告後,竟信以為真,憤怒地下令攻打臧武仲,臧氏和他的護衛們寡不敵眾,只得奮力衝突逃出魯國國都曲阜,逃亡到邾國。

2007/12/10 下午 04:18:10刪除
共有 1 頁, 4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46.875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