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彌陀經研討 → 瀏覽帖子:聖蓮小集研討惑問(95.11.25)(請就這四點問題各...
你是本帖的第 1518 位閱讀者 版主:
 『 帖子主題 』:聖蓮小集研討惑問(95.11.25)(請就這四點問題各抒己見)...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聖蓮小集研討惑問(95.11.25)(請就這四點問題各抒己見)
●研討範圍:
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答:此義即出《觀經》,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之觀。而障重者猶不能念彼佛,故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末世障重者多,故專主第十六觀。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心是。故觀劣者不勞勝觀,而稱名者並不勞觀想也。
●修學惑問:
(一)具何種資質方能勝觀?凡夫心力為什麼不能從事勝觀?
(二)觀想念佛與持名念佛,兩者有何難易差別?
(三)從觀經第十六觀,看末世眾生有何障重之處?為何唯有稱名一途?
(四)稱名者不勞觀想,為何稱名功德不亞於觀想?

2006/11/21 下午 02:58:43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彌陀要解導讀:
「念他佛」,古德分為觀想、觀像、持名三種。
觀想即觀佛正報、依報、願、力、無畏等。
觀像即安置佛像於前,對像審細而觀。
持名即念佛之名號。
念他佛就是依托他佛的果德莊嚴,作我憶念之境,專心注意而憶念之。然因不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中道妙理,故能念之眾生,所念之佛,宛然成二。是謂「事持」,但
持事相,未達妙理故,
雖是事持,然其功德力用亦較一般行門殊勝,以其依托佛之果德,便有佛力之攝持,是屬二力法門故。
一般靠自力之行門,功夫一進,魔事即來,必須善加對治。
而念佛二力法門,則功夫一進,魔不敢來,以有佛力加持故。

2006/11/23 下午 03:39:08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雪公在"研求佛法之次第"云:
觀想念佛,即十六觀經裡的十六觀法,這就更難了,非得有名人傳授不可,否則錯一點便成
邪觀。

2006/11/23 下午 03:43:01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7

 
吳希仁老師《觀經妙宗鈔》的淨土思想云:
在《觀經》經文正宗分中,即詳細說明十六種觀想的內容,今先依次略述其要點於下:
(一)日觀:即觀想西邊剛要下山的落日,狀如懸鼓,用眼觀心想,使分明在前。其用意在於先標送想之方,使能繫心定想,趣於彌陀所居之西方。
(二)水觀:先觀想澄清之水,次變水成冰,次變冰為琉璃,最後再觀想琉璃成大地,地下有金剛寶幢,地上有樓閣華幢,種種莊嚴。此是作為下面第三「地觀」,實際觀想極樂寶地的前方便。
(三)地觀:先由漸想,而粗見彼地;迨證得三昧,則實際觀見彼土。此觀成就,即可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四)樹觀:觀想極樂國土上之寶樹,以及莖葉花果,種種莊嚴。此漸次進入極樂世界之細相觀想。
(五)池觀:觀想極樂世界上蓮華池中之八功德水,以及水聲說法,光明化鳥讚歎三寶之種種莊嚴。此與只是作為「地觀」前方便之第二「水觀」,自是不同。
(六)總觀:觀想極樂國土上之寶樓。由於此想成就時,即能總見包括寶地、寶樹、寶池、寶樓等所有極樂依報莊嚴,故名總觀。此觀成就,可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較前第三觀更加勝進。
(七)華座觀:觀想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所坐之蓮華座,包括華色數量、華間珠光、華臺寶網寶幢等莊嚴。此是作為觀想西方三聖之正報身的前前方便,可滅「五萬億劫」生死之罪。
(八)佛菩薩像觀:觀想一佛二菩薩之身像,像類真身,此是作為觀想真身的前方便。古德即依此建立「觀像念佛」,其實不離「觀想念佛」。在此觀中,經文特提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十六觀觀想的原理原則。此想觀成,能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現身證入念佛三昧,較前又更勝進。
(九)佛身觀:即觀想阿彌陀佛之真身,此則包括觀其身色、身量、身光,及相好等。且由觀佛身故,亦見佛心(無緣大慈)。此想觀成,由見無量壽佛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名念佛三昧,當蒙諸佛現前授記。
(十)觀音觀:即觀想觀世音菩薩之真身,包括其身量、身色、肉髻、項光、身光、天冠、面色、毫相、臂相、手相、足相等。大致與阿彌陀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肉髻是相,無見頂是隨形好,合稱無見頂相),不如佛耳。
(十一)勢至觀:即觀想大勢至菩薩之真身,其身量、身相一如觀世音;唯頂上觀世音為「化佛」、大勢至為「寶瓶」二種有異,餘相皆同。
(十二)普往生觀:即觀想自身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蓮華中,結跏跌坐,作蓮華開合想,而見佛聞法。由於從第一至第十一觀,已將極樂國土依報、正報觀想成功,今乃觀想生彼普見普聞依正諸相,故名普往生觀。
(十三)雜想觀:即觀想阿彌陀佛之丈六像,以及大小變現自在,而二菩薩身同眾生,普化一切。立此雜觀,有二用意:一者為前觀勝相不成者,令捨大而觀丈六;二者為前觀勝相已成者,使更觀勝劣化用遍十方界,令品位增進。
(十四)上品生觀:即觀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等三種人之往生因緣、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十五)中品生觀:即觀想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等三種人之往生因緣、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十六)下品生觀:即觀想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等三種人之往生因緣、往生情形及生後利益。
以上十六觀的內容,可加以歸納成三大部分:
即初六觀(第一至第六)是觀想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先漸想,後實觀;
次七觀(第七至第十三)是觀想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先像想,後真身,且先主而後伴;
末三觀(第十四至第十六)則是觀明三輩往生,先上輩、次中輩、後下輩。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6/11/23 下午 03:47:27 編輯過」

2006/11/23 下午 03:45:54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6

 
徐自民老師”持名念佛要義”云:
觀想的範圍又更廣大了,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觀想是觀報身佛,報身就不是我們普通凡
夫能夠觀的了,例如讚佛偈「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那麼大,要怎麼觀想呢?
除了觀報身佛為主外,還要想到佛的種種功德,通通在裡面,這叫觀想念佛。

2006/11/23 下午 03:49:22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5

 
徐自民老師”持名念佛要義”又云:
觀想念佛,我們研究觀無量壽經就知道,那一層一層的觀,多麼困難。
又觀相念佛,觀佛相也不容易,也要有相當條件,也不是一觀就成的。
所以印光祖師說,觀想、觀相,一定要理路清楚,要懂得觀的道理,再者要熟悉觀的對象境界。
比如觀阿彌陀佛,一定要把阿彌陀佛的報身、化身全部都熟悉,一觀才能進入情況。
這只是第一步而已,觀了以後稍微有初步效果時,境界一出現,一發生歡喜心,便生障礙。
所以祖師說我們的條件不具備,我們人心浮氣躁,很難觀成。

2006/11/23 下午 03:51:11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4

 
會公師父在佛七講話云:
觀想念佛和觀像念佛,出在觀無量壽佛經。
觀無量壽佛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個道理也是顯示實相念佛。
十六種觀法,說明修觀的法門,十六觀門那就是觀想念佛。
十六觀中之第十三觀,觀三聖的身像,那就是觀像念佛。
先觀察莊嚴的佛像,作將來觀想的前方便,所以另外建立一個觀像念佛。
實際上觀像就是觀想的前方便。因為觀想,我們一般博地凡夫,不容易做到。
善導大師說:「凡夫心粗境細,觀想難成」,因為我們眾生的心很粗浮,西方極樂世界的聖境很微細,我們要觀到成就,很不容易。
所以十六觀經說到第十六觀也回歸持名。
所以說:只要是臨終十念,念佛的名號,尚且就能夠往生,何況觀想呢?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6/11/23 下午 04:29:29 編輯過」

2006/11/23 下午 04:29:04刪除
共有 1 頁, 6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60.547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