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公在課堂上透露的淨土知見雪公講"子絕四"時,談起消業往生的錯誤" 誠者,毋自欺,如今的人都是自欺而已,各位功夫現今如何?明明要你們好好執持名號,你作了沒有?不執持,如何得一心?又至心念一句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麼不說是斷惑? 罪業盡虛空遍法界,消也消不盡,修淨土的人沒有一人把業消盡。業盡情空,情空便是業盡了。 若要消罪業,可以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日光太微弱,罪業如何消得盡?黃河到冬至時要封河,天天出太陽,冰仍結著,不用橋也能在冰上行車。日光能融化冰雪,但是冬日所消的冰很少,所謂「冰涷三尺,非一日之寒」。 業消不了,罪業還有,萬般將不去惟有業纏身,業不消也可以往生。若要消業往生,難矣哉! 能夠斷惑往生更好,若斷了無明,一往生就是生常寂光淨土,像彌勒佛一下生,當天證道,當天成佛,那不是更好嗎?但是在此之前,彌勒菩薩也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念佛要得一心,從動物歸原做起,雪公說: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你們念佛不成功,因為不按節度,觀察他屋子裡的物品,今天置在此處,明日又變到彼處,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所表現的就是如此,必得練習放在一定的地處,像從前的商店講究﹁動物歸原﹂。
雪公云: 臨死也不可離道,離道就不能往生,孔子臨死不許有家臣,曾子臨終易簀,都不離道。
孔門如果會念佛,會怎麼念?雪公云: 你們懂得執持名號,但是誰終生誦之?子路若得到一個法門,便終身誦之。
雪公說: 所講必印諸心,誦習之,否則,無根柢也。 誦習而熟,記住之,一提則有,始算一根柢。 記住後,尚須會講解,不了解,仍無根柢也。 有根柢者,與外頭學問高的人,可與之談,無友不如己者。所談者與己同,是友;高於自己者,是師也。 尋師訪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所談者與己同,或是自己學問算了數了,或是尚未遇高明耳。爾後,與學問高者談話,必細聽之,否則,怎說是「行萬里路」呢?
雪公說: 近來讀印光祖師講的三輩九品,與心經的「不異與即」,簡直不得了,份量很重,他老人家是禪淨密律都通達了。四土等於三土,可以配三輩九品。
雪公所作多為首創,文章''事業無非如此,雪公說: 吾不注解佛經,也不翻譯佛經。 今人都是小偷,東鈔西鈔,強不知以為知。 你們要學真知灼見,不學真知灼見,便不能往生。 不真知,三藏看破也是枉然。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6/5/30 下午 02:58:16 編輯過」
雪公所作多為首創,文章''事業無非如此,雪公說: 吾不注解佛經,也不翻譯佛經。 今人都是小偷,東鈔西鈔,強不知以為知。 你們要學真知灼見,不學真知灼見,便不能往生。 不真知,三藏看破也是枉然。
學佛多年為何無效?雪公說: 我們學佛多年,仍看不出好現相來,因為人格還不足的原故。 我們在五乘之中,人格尚且不夠,天尚且不能升,其實人身也保不住,若能保住人,來修淨土,求往生就可以了,一定要專精執持這一法門,不要腳踏兩隻船。
心理不改,往生不易,雪公說: 若懂孔子之道,學佛比較容易。 你們有跟隨吾學佛三十餘年的人,頭十年確有往生的人,其次十年則漸衰,後十年便更衰了。 佛法有正、像、末法三期,如今好似末法,聽聞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工夫,惟有增加迷惑而沒有伏斷煩惱,因為心不能改的原故。今日猶如蓬蒿滿頭,再下去恐怕荊棘滿頭了。 你們心理不改,所以吾講說論語。吾因中國文化而有助學佛,又因學佛而有助於懂得中國文化。 吾依經而說,你們是人,要以修身為本,命終求往生,不必再來。
如何從生活規矩中培養往生的資糧? 雪公說: 不論什麼事,不可以越禮,不可亂了次序,該做就要做,不該做就不做。 從前商人為四民的最末,但是商人也知道「事忙先上帳」、「動物歸原」,你們要學「動物歸原」,一亂就亡了。 有次序,依規矩,就可以往生,否則歧路之中又有歧路。
孔學的一心不亂,雪公云: 淨土念佛要「淨念相繼」,如此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一章「無終食之間違仁」,你們想想自己「淨念相繼」了嗎?能執持一小時就不錯了。 你們平常沒有練習,打佛七時,見思惑便出來鬧,如何得一心?這要怨自己?還是怨別人? 從前的人打好這種底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學佛念佛依這個來實行,所以容易成功。執持名號,不鬆手。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6/6/28 下午 02:50:44 編輯過」
孔學的一心不亂,雪公云: 淨土念佛要「淨念相繼」,如此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一章「無終食之間違仁」,你們想想自己「淨念相繼」了嗎?能執持一小時就不錯了。 你們平常沒有練習,打佛七時,見思惑便出來鬧,如何得一心?這要怨自己?還是怨別人? 從前的人打好這種底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學佛念佛依這個來實行,所以容易成功。執持名號,不鬆手。
用戶資訊: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