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海會首頁會員登入論壇選單論壇樣式論壇檢索

 你的位置:明倫海會討論版論語研討 → 瀏覽帖子:今人應在孔學思想中,汲取那一種觀念,以解決個人...
你是本帖的第 9780 位閱讀者 版主:洪志明
 『 帖子主題 』:今人應在孔學思想中,汲取那一種觀念,以解決個人及家國...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樓   頂

今人應在孔學思想中,汲取那一種觀念,以解決個人及家國社會的問題?
孔子教學,主旨就在:修己安人!
學了之後,當能解決個人及家國社會的問題!
每個人著眼點不同,請大家各抒所見,讓一切人由各個角度,各取所需!

2005/1/13 下午 04:27:04 帖子管理:總置頂置頂精華加鎖刪除移動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9

 
孔學的「恕」,可以讓冷寞的社會,變得溫暖有人情味!
這兩天,邱小妹妹的遭遇,相信若有見聞者,必感傷悲!
送來病院的女童若是自己的孩子,或是親友的子女,會掉頭不顧,叫人遠遣到一百五十多公里外的中部嗎?這是有位受訪的醫生說的話。
很多人感歎我們的社會少了同情心、同理心,老實說對一位全然陌生的人,要生起憐憫同情心,並非人人做得到。心想:只要事不關己,少管為妙!因此受虐事件一樁接著一樁發生,悲劇一幕一幕在新聞中傳來,怕的是不知那一天會輪到自己!
孔子認為有一個字,可以終身行之,不分時間、空間,那時候都派得上用場。那就是「恕」,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心為恕,在行為禮,依作業標準程序就是合禮有恕,不害人了。雪公有談到這個道理,雪公說:
「禮,你們也懂什麼是禮,例如有人無故打你耳光,你會快樂高興嗎?如果知道自己不高興便是汝知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願接受的,他也不願意受,這就是『禮尚往來』。同街的狗比較親近和善,會欺負外來的狗,自然有遠近厚薄。」
自己不想被人如此惡行相待,那就不要把這種惡行丟給別人。我們的生活環境,多一點人有這種「恕」的觀念,就不至於發生一位四歲的孩子在街頭被虐待到如此悽慘的悲劇。
末學先拋塊磚,希望明天能引出一塊的玉來!

2005/1/13 下午 04:51:51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8

 
再熟的教材,每回講時都要溫習。
這是雪公一生講經說法的忠言。
宗聖曾子,他以「傳,不習乎?」做為每天反省的功課,今天給人傳授學問,事先有沒有預習啊?
其實,每回的課都是全新的,教材或許沒有變,但是受教對象卻都是新面孔。若講授對象都是老面孔,那更得溫故而知新了,否則講者說上一句,聽者就跟你接下一句,那種尷尬場面,叫人下不了台。
俗語說:台上三分鐘,台下三年功。這三年功,就是持續的溫故,不斷的有新意進來。雪公講論語,有早期、中期、晚期之別,每一期都不同,而且後出而轉精。或許就是傳而有習的結果吧!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5/1/18 下午 03:30:01 編輯過」

2005/1/18 下午 03:28:37刪除

黃靜芬


發表數:301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7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更嚴密的法律與處罰條例,真的使我們國家人民都更守法、有禮了嗎?
從小學到大學,再到機關團體,似乎從一個單位對人事的管理態度,能夠窺見主事者之心量與氣度,更代表著治事的觀點。
著眼處在相信,就會有一連串堅定信念的點子源源不絕,讓彼此的關係更融洽;
著眼處在不相信,也會發展出一連串的懷疑與恐怖,瀰漫在空氣中成為低氣壓。
人人都喜歡融洽的環境,若是人人都能俢己蓄德,以禮來待人接物,這個娑婆世界會少一點悲哀與無奈。

2005/1/19 上午 10:41:02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6

 
信以淨心為性,意謂對人有信心,自然用人不疑,全力支持!因此縮短了溝通的距離!
不信以染心為性,意謂對人失信,勢必處處猜疑,多方提防!因此擴大彼此的鴻溝,最後一事無成!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上位者應知:民無信不立!應一點一滴的取信於民!
下位者應知:未信以為謗也!應一點一滴建立可信度!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5/1/19 下午 02:26:21 編輯過」

2005/1/19 下午 02:22:18刪除

陳甘煌


發表數:776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5

 
孔學思想在生活中最具體的表現,即印祖常說的「敦倫盡分」。
在五倫的相處中,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隨著自己身分的不同,盡一切力量扮演好自己的腳色」,就是「敦倫盡分」。

徐老師畫龍點睛的指出--詩眼在「盡」這個字,全部的精神都放在「盡」這個字上!
「盡」,徹底言之就是「盡性」,真正的「盡分」要貫徹到「真如本性」。人人本具真如本性,雖是凡夫也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因此先要「盡己之性」再「盡人之性」。
無論別人如何對我們不善,仍需善以待他,給予關心、同情,甚至進一步度化他,使牠成佛。因為我們學佛,就是要成佛,而度化眾生就是如來的家業、我們的的本分。

總之「敦倫盡分」,是在人、事相處的日常生活中去盡分,而真正的「盡分」就是要「盡性」,要貫徹到「真如本性」,對人、對事都如此觀照,世間法就是出世法了!



「該帖子被 陳甘煌 在 2005/1/20 下午 04:23:46 編輯過」

2005/1/20 下午 04:22:07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4

 
黃崑巖先生致力於推動醫學教育,他在這次醫療人球事件中,深深感到醫學的通識教育重要性!
他說美國的醫學教育是"後醫學",前幾年學通識教育,打好醫生的通識基礎,後幾年才學醫術!先學做人,再學專業!
孔子說:依於仁,游於藝!各行各業要先學習怎麼仁厚待人,這仁的事情行有餘力後,則以學文,再學專業技藝!
有仁有藝的行業,古人叫做"仁心仁術"!這種藝不是職業而已,已經向上提升為"事業"了!
以藝助人是事業,以藝養身是職業!同樣做一件藝,因為存心不同,以後的果報也是天壤之別!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5/1/28 下午 04:10:38 編輯過」

2005/1/28 下午 04:09:55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3

 
人們面對未來,充滿不安、恐懼,更多人是以徼幸之心等待未來,總想噩運不會惹上自己。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上聞了道,即使晚上死去,也了無遺憾。為什麼孔子面對即將而來的死亡,無憂無懼?因為今天真實聞得大道,沒有落空,雖死無憾。
醫道中的主角每次身處凶險之境,旁人嚇得半死,勸他快快好自為之,他說
:「只要每一環節盡到力了,就可以坦然面對結果。」

面對未來,心之所以會起種種恐懼,往往是當下打混、時時落空,心存徼幸不會出狀況,所以一顆心才會懸在半空中,常在恐懼之中。
果真能像孔子一般,當下一切不違離正道,那結局就是最美好的結果。
看看世間有人逢緣歷境,頭頭是道,處處合義,自有一番坦蕩。那種自在,或許就是從每一步踏得結結實實來的。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5/2/1 下午 04:40:55 編輯過」

2005/2/1 下午 04:39:24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2

 
「父母恩」的歌詞,是雪公作的。歌詞中說:
長流水,好比父母心。
河邊草,好像兒女身。
小草呀!不斷水滋潤。
兒身呀!長掛父母心!
很多父母年老之後,仍能健康無恙的極少,很多是活在老病困苦之中。這時的兒女,正是年富力盛,不太能體念高堂的無奈心境,因此疏忽了奉養的機會。這時若常想「兒身呀!長掛父母心」,從小到現在,父母在我們身上洒下多少的三春暉,注入多少滋潤的水,賜給兒身無微不至的關照,心念轉到這裡,「孝養」之心便油然而生。,
孔子要人時時記住,「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的恩德。沒有這小時候的三年呵護,如何有往後的數十個三年?
對父母,不忘父母恩,自然有孝心。對另一半,對兄弟,對姊妹,對上司,對屬下,對朋友,何嘗不是!想想他們的恩德,那一切瓜葛便可釋懷了。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5/2/14 下午 03:18:40 編輯過」

2005/2/14 下午 03:11:55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1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在家孝弟,出外就不犯上。不好犯上,一旦有了權位也少有作亂。這是儒家「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的邏輯。
熟知這套邏輯的人,必然樂於「務本」,脩齊治平的根本在孝弟。
仔細觀察在職場上屢屢犯上者,或是位高權重之後喜愛興風作亂的,往往家中就問題叢生。不是親子不諧,就是夫婦失和,要不然就是兄弟反目、朋友失信。想想:經常外遇不斷的政客,第一對不起是另一半,怎能指望他能對得起天下人?得不到週遭朋友信任的政客,如何寄望他能做出讓人信得過的大事?
古人說:「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要看人怎麼治國,只要看他怎治家就行了。
在家的脩身問題,應該是志士仁人每天必修的功課。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5/2/22 下午 04:43:23 編輯過」

2005/2/22 下午 04:42:22刪除

鍾清泉


發表數:1088
  資 料  留 言  OICQ  郵 箱  首 頁  編 輯   引 用A 棟 樓 下

 
上海某大學校長,應邀來台演講,記者訪問他,現今社會最需要那一種學問?
他說:現今社會最需要學四書五經的倫常道理!
古人上學必讀四書五經,雖然出了曹操秦檜等惡文人,畢竟依四書五經倫常道理而走的人,還是佔絕大多數!熟讀過四書五經者,懂得什麼?
深知五倫的重要性,勉力做好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深曉人情事故,懂得自我克制,依禮行事,不會我行我素!
深信不為君子便是小人,絕不會甘居下劣,而高推聖境!
不會自暴,而自負狂妄!也不會自棄,以為只要做好現在的我就可以了!
志向安立在世出世大道!(志於道)
據守清淨心地,日日反省改過!(據於德)
所作所為寬厚不苛!(依於仁)
更有很高的羞恥心:恥獨為君子,一事不知儒者恥!擁有敏銳的好學心!(游於藝)



「該帖子被 鍾清泉 在 2005/2/25 下午 03:31:09 編輯過」

2005/2/25 下午 03:29:43刪除
共有 3 頁, 23 張回覆帖,每頁有 10 張帖子 >> [ 1 2 3 ]
頁碼:
  快 速 回 覆

用戶資訊:

用戶名: 沒有註冊?密碼: 忘記密碼?

[按 Ctrl+Enter 直接發送]




Powered By:6KBBSV5.1    程序製作:ZYM
繁體化由 >童言無忌資訊網 製作支援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明倫海會討論留言版 立場無關
頁面執行時間:93.75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