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11月11日 彌陀要解研討主題彙整
經文:
舍利弗!(如上無上大事因緣,)眾生(幸得)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不可算數一生補處)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要解文:
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為師友,如壎如篪,同盡無明,同登妙覺。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
主題: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為什麼能即凡即聖?
即聖:帶業往生的下凡眾生,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三不退,念不退即是登地菩薩,念念流入薩婆若海。所以當生超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因位,一生成佛。雖然是帶業往生的凡夫,但是不必經歷第二生,一定會補佛的職位,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沒有兩樣,所以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能「即聖」。
即凡:如果說是一生補處的菩薩,但是因為還沒有斷惑,仍然是凡夫,不可以稱作等覺菩薩,所以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是「即凡」。
極樂世界,非凡非聖,即凡即聖,相攝相融,絕待圓融。往生極樂「即聖」,則不致甘居下劣﹔往生極樂「即凡」,則不謂我叨極上聖。
淨土法門,是殊勝超絕的法門,因為一切法門無此名相,無此階位,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才有,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所不能收,而且十方佛土不能與極樂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