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表→第八講表雪公老師63年講記

第八講表(內容設施梗概) 雪公講於六十三年三月二日

第八表才談到佛學的內容,以前都是介紹過程,去除障礙,前說病,此說藥。
佛學內容為何?今言之。三藏十二部不可詳盡,故曰:梗概。

(甲) 佛法總綱(體):
整個佛學的總原則,叫總綱。研究東西有體、相、用,今說體。
體,戒、定、慧。佛學上有一名稱,稱「三無漏學」。
戒是什麼?就是現在所謂的戒條,就像國家的法律,如刑法、民法。戒也有律、儀二部份,二字各有他的意義,但關係密切故合起來說。
律──該做何事,不該做何事,做何事如何罰……
儀──威儀,用以遵守律。
你研究這個做什麼?無非要你不做壞事,但這是消極,還要積極做好事!
律,不許做。儀,日常生活威儀。如此對社會有好處,對自己也才能建立內功。
戒義「防非止惡」,「非」不是罪,「惡」是罪。好便要好到底,不可有絲毫小毛病。
戒在三藏中屬於律藏。
「聚」,雖說出這些話來,有了條件了,但不能盡概,如人事紛紜不可縷述,故在律之外只要與此有關的,便歸屬之。那麼一切善法都攝歸於戒──不做壞事,不算好人,除非做種種好事,才算合於此戒。
有了戒,便注重定,這是內功,但與外功也有關。論語中孔子自述:「四十而不惑」。不惑,不迷惑顛倒。無論什麼人,拿什麼來引誘,都不動心。孔子三十而立,孟子四十不動心,都是定。定,守住標準,便不做壞事。沒定的人,不可靠。如文天祥、史可法等,即不動、有定,但這是外功,而這定是指內功。
西洋哲學要窮究宇宙人生之奧妙,當辦不了時,便迷信、靠鬼神,但鬼神可靠與否尚待商榷,所以這些西洋哲學家,總是向外馳逐,還沒個結果。內功是以己為本體,向內求去!本體是定,你的心不打妄想,安定住,便行了!宋儒每日靜坐多少時,也求定。定是不起念頭,久而久之,心如明鏡,能有所發現。
「息慮靜緣」,所有思慮停住,不去攀緣。孟子四十不動心即是也!定有多種,也各有其方法,定在三藏中屬於經藏。
「聚,能引功德」。有了定,不再起不好念頭,便是能引功德。如孔子,便是一步步引功德,他說這仁,仁有自己也有別人,子貢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是近似仁,孔子都還不承認呢!何況真仁。
「慧」,禮記中:性──道──德──仁,還有許多步驟,不懂仁的退而求其次──義;再不懂則──禮;再不懂,則不如禽獸矣!
孔子提倡仁、三達德──智仁勇。仁之上有極重要的字,其下亦必定有勇,即魄力、毅力!沒勇為善不終,而這都不是最重要,有個更重要的字是「智」,有智慧才是明白人,明白人才能幹好事,不明白的人,賢愚不分、是非不明,幹不了好事!這智便是性,即是佛性、覺性,是我們本有的。
「去惑證理」,有了慧,不得了,去了一切迷惑,證得天下之真理,心中無成見,真理方顯。
此在三藏中屬論部,何以屬論部?因經律所說是原則,比較難懂。而論便是解釋經律的,如學校中之講義。
「聚,權智攝眾」,凡事有正、有權。正,正正當當如此;權,可行方便,不一定呆呆板板的。如孔子說信,真正信是正,然而孔子有時也不守信,但他之欺人,絕不危害人,必定是對於他人有好處,與正智不甚一樣,叫權智,還是屬於智慧。
此說體,下說用──佛法大意。

(乙) 佛法大意(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屬律藏,所括甚多。眾善奉行,善無大小,只要是善便做。上句是消極的好人,下句是積極的好人。
自淨其意,咱們人起作用時,有個東西謂之八識,可分為四部份: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
前五識動作,有個總指揮官,乃第六意識,最不淨、最鬧亂子的是他!所以要你清淨自意。如何淨?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到後來連那兩項也去了,便是自淨其意,屬定、慧。

(丙) 二門並修
知其內容,才能去做。有解、行二門,二門不合起來,不行!光解、光行,都不可以!
解門要閱藏,可以博學多聞,時蓋三世,空括十方,無有盡處,故閱藏便博學多聞,此非任何人可做到。如一本大學,十年之內能通達,便不得了!所以要研宗,將三藏分為幾宗,如中國十宗,你專研究一宗,不管其他,這一宗也夠你研究的了,你便按此一宗,專精深入。
行門亦許多,中國有四:
律──三業清淨,身、口、意合乎律儀。
禪──本性本來是光明的,如鏡子。有靜方有明,只要心中不打妄想,如水止住,止住便把本能顯出了!別擔心心到何處去?一靜有寂有照,二者一事,非寂不照,非照不寂。寂是靜到極處,如大圓鏡,纖縷不遺,是乃明心見性,寂照融一。漢高祖贊張良:「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之例,是心靜之故也!吾人本伏潛一種特殊之能力,為欲障故不顯也!令靜謂之禪。
淨──淨土宗。本性,光光明明,今迷惑成識,有惑便造業,業盡了情識方空。禪宗要明心見性不容易,於是佛另外開出一門,用佛號伏壓住這些迷惑,當生不明心見性,將業帶去西方,到那裡去斷惑證果。
密──也是求定,有定才有慧。手結印、心觀想、口念咒。咒的意思不懂,念時不起分別。
中國只此四門
正法──佛在世及滅後弟子在時,叫正法時期。只要守戒律便可成就。
象法──佛滅後五百年,越傳越離譜,經在而不能解,故謂象法期,修禪可以成就。
末法──佛滅後一千年,禪也不能成就,如日落西山,只見日影,只能學淨,惑能壓住,便是很大功夫,這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