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表→4.第四講表 人生當前之所受(觀受是苦)消文


前三表,認識了學佛的意義目標,明白了研究佛學的方法,又消除了對佛法的誤會,接著就要進ㄧ步診察眾生的病況,以便服用佛法的法藥。
佛法的旨趣乃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宇宙人生浩瀚無涯,要從何處下手呢?須從最切近人的本身開始觀察,人生當前的感受是什麼?人生當前的病況又是如何?因此第四表接著講:人生當前之所受(觀受是苦)。

釋題:人生當前之所受(觀受是苦)
研究我們人生,眼前這一生所領納、感受的是什麼呢?觀察人生一切的領受,無非都是痛苦啊!


為何人生一切的領受,都是痛苦呢?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先要分析人類的領受有那幾種?
人類的領受,有身體的領受;也有心理的領受。身體的領受,有苦、樂和捨受;心理的領受,有憂、喜和捨受。
苦受,身體遇到惡逆的境界,感受到逼迫之苦。
樂受,身體遇到順利的境界,感受到安逸之樂。
憂受,心理遇到惡逆的境界,感受到煎熬逼迫的憂慮。
喜受,心理遇到順利的境界,感受到歡欣愉快的喜悅。
捨受,無論身體或心理,感受到不苦、不樂或不憂、不喜的感受,都叫捨受。

按照世俗的經驗來說,人類的領受不外以上五種,然而依佛法的知見來分析,這五種領受,有的是真實的;有的是虛假的。其中苦、憂是真實的,而樂、喜、捨是虛假的。
因為苦、憂性質上就是苦、憂,不會因為苦久了,就變成樂、喜。而樂、喜、捨性質上卻不是如此,如果樂、喜、捨久了,它就要變成苦、憂了!
再進一步探究,原來樂、喜、捨是因為苦的事情,暫時停止、暫時去了,所以才感受到這一點點虛假的樂趣而已。但是快樂的感受,如果持續不止,最後仍然會變成痛苦!
因此,人類的苦、憂是實實在在的,樂、喜、捨卻是虛假的!這是研究人類的領受,最先須要的認識。


當前人生所受都是苦的,有什麼苦呢?當前所受,苦果無數,略舉大概,可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大類。


(一)苦苦,苦是苦惱逼迫的意思。有情眾生的身心,本來就充滿苦惱,又會再受到飢餓、疾病、風雨、寒熱、勞役、刀杖等苦的逼迫,因此叫做苦苦。
略舉苦苦有八種:
1.生苦,從入母胎到出胎所受諸苦。
2.老苦,身體衰朽、精神耗弱之苦。
3.病苦,四大不調,疾病交攻之苦
4.死苦,命終之時,四大分離之苦
5.愛別離苦,所親愛的人,分別離散,不得相聚。
6.怨憎會苦,所怨憎的人或嫌忌的事物,每來相會。
7.求不得苦,世間一切心所愛樂的事物,求之偏不能得。
8.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這些組成身心世界的五種元素,覆蓋本性、熾生煩惱,就像烈火ㄧ樣熾熱,燒得我們煎熬難受。

八苦之中,生、老、病、五陰熾盛,這四苦屬身內之苦,除此之外,更有身內之內,如:腑臟、骨骸等的污濁、不潔淨所產生的苦。
死苦屬於今生最後之苦,但死後還有六道輪迴、永不停息的痛苦。
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三苦屬於外在而來的苦,但外在之外,還會遭逢許多很難預料的天災、人禍之苦呢!

(二)壞苦,因為萬法無常,當一切喜樂境界壞滅的時候,所產生逼惱身心之苦,就是壞苦。
(三)行苦,行是遷流變動的意思。行苦針對捨受而說,雖然不苦不樂,但仍有剎那生滅、遷流不停、無有安穩的逼惱,這就是行苦。

是誰在接受這三苦、八苦呢?什麼人、什麼地方可以不受此苦?三界之內的眾生,沒有不受苦的,因為三界統苦!

三界都有苦,所以說「三界統苦」。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指婬欲、食欲強的有情住處。欲界眾生有男女、飲食的欲望,苦苦、壞苦、行苦都具足。
色界,在欲界之上,離婬、食二欲的有情住所。色界眾生沒有男女、飲食之欲,但仍有色身,因此難免壞苦和行苦。
無色界,沒有色法物質,也無身體宮殿,只有心識的作用。無色界眾生雖無色身,但是還有心識遷流生滅的行苦。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難道三界眾生,都不知道要去解除痛苦嗎?
眾生也知道要解除痛苦,但是方法卻不對,其結果會如何呢?



眾生受了痛苦,卻不知道苦難的因果,原為解除痛苦,卻更加起了迷惑顛倒,而無知妄作,於是又再造作未來的苦因!
ㄧ旦苦果成熟了,便加諸自身更多的痛苦!然而又因迷惑顛倒,又再續造苦因、續受苦果。像這樣起迷惑、造苦因、受苦果便持續不斷,永遠沒有停歇時候。
這種情形就像鍋中沸騰的水,想用個瓢子舀起水來,以止住沸騰,但這是止不住的啊!必須要「釜底抽薪」,把薪火抽掉,沸湯才能止息!
我們結束痛苦,要有正當的方法,佛法確有真正釜底抽薪的止沸之法,唯有學佛求覺悟,把痛苦的根源拔除,才能真正斷除三苦、八苦,永遠脫離三界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