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

為政→二十一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你們學一章,若能講,能領略其中味道,又能改變心理,才不白學。吾懂中國文化,才真懂佛學,懂佛學才懂中國文化。

宋儒滿嘴說理,攻擊宋儒的人以為四書五經都沒有說理,這也太過了。凡有事,就有理,有理就有事,二者不可分。說十三經中無理,就是不對。吾因為讀過中國文化,才能以此來讀佛學,後來研究佛學,回頭再讀中國文化的書,才能懂得。宋儒對於經文還不能解,道更是不能了了分明。儒家很倡盛,道反而隱晦,佛家不如儒家昌盛,反而有懂得道的人,不可思議。

「神乎其神」

「微乎其微」

「親者不失其為親,故者不失其為故」

「爾為爾,我為我」

「君君,臣臣」

,這都是同一種筆法。

這幾段說理的地方少,漢儒小心不敢說,宋儒也說不出所然,所以只說考據。考據吾不說,因為其中有些是臆測的,如詩經中的草木鳥獸,日本有圖,但是所畫的多不相同。中國人造的謠,多是虛擬假設;西洋的造謠,卻是以今日的動物模擬,例如麒麟西洋人以為是長頸鹿。

[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這段的句讀,古來有所不同,宋儒程子說: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朱子繼承,他們以為這時孔子沒有作官,而且有理由。書中沒有的,我們不說,可以說孔子不出來作官,至於什麼理由?不知道。

有人問孔子,為什麼居住在魯而不出來作官?如陽貨所說:

「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孔子敷衍應付,這一章則答的很懇切。你們讀一章,必須學一章,否則吾何必受此辛苦,吾老了,你們現在學雖也晚了,所謂

「幼而學,壯而行」

,但是如今學還可以,將來薪盡火傳要靠你們。

「書云」

,這一段經文已經逸失,經過秦火到漢代,山東的老伏生,將書經讀誦出來,後來又在孔子屋壁中發現古代的書經,用蝌蚪文寫的,但是這一節在那一段,已經找不出來了。

「孝乎,惟孝」

,這是贊歎語。

「孝乎!孝乎!」

,就如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居家首先必須孝,百行孝為先,這句話語出自孝經的意思。孝順以外,便是

「友于兄弟」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八德,例如一棵樹,孝為樹根,其餘為幹、枝、葉、花,這些都是由孝生發出來。

「孝就是孝」

,沒法說,天然如此,如佛學

「性就是性」

。儒家最好的字為

「善」

,佛家是

「妙」

字,你們必須知道。這二句就是孝友。政治有兩種:一者為文化,所謂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就是這二句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的意思。第二種是法治,所謂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今人只知這個,結果是

「民免而無恥」

[

「施於有政,」

]

「施於有政」

,在家對長上孝順,對平輩友于兄弟,就是辦政事,出去也不過如此。

「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你們必須溫習,必須能用。書應當溫習多少遍後,知道了,自己遇事才能變化。

[

「是亦為政,」

]

「是亦為政」

,我這樣就是辦政治,這是政治的根本。

[

「奚其為為政?」

]

「奚其為為政」

,還有什麼算政治呢?孔子的意思就是說,我出去也是行這一套。為什麼不出去?有障礙,沒有重用。

這一章講孝弟乃為政之本,自行如此,化他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