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經素問摘疑抒見之一→一、日月之行
黃帝問曰。余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行有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
【抒見】 六節藏象論:「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積日月成歲,積氣餘盈閏。天地日月,如何旋轉,古今認識,雖有不同,但推算行度分時,並無差錯。以中國陰陽合曆,合於西國之太陽曆,兩相對照,行度則一。證以冬至節與太陽年,距數皆準,日蝕月蝕,中西悉符。此如甲乙兩人,甲居乙行,行一小時,相距十里,或有說是乙居甲行,事雖相反,而其相距之數,則未錯也。舊說地靜而日月行,新說日為恆星不動,而地繞日行,月繞地行,地私轉成晝夜,公轉成週為年,月私轉於地無象,公轉則朔望弦晦成月。舊注各家,謂日行遲月行速,最近測日亦行非恆,是新舊亦能吻合,惟成歲者,乃地私轉為一度,積三六五轉,恰是一週,數參差者,則三年一閏。日雖有行,確屬遲緩,於一歲中計度,影響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