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問一→通問第四


問:普門品上說「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紐械枷鎖,檢係其身,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些話更是疑問了?若說無罪,因為是被冤枉了,倒也情有可原;但若有罪的,也只要念彼名號即得解脫,這豈不是菩薩鼓勵眾生犯罪?因為犯了罪只須稱念菩薩名號,便可解脫的
請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慈福)


答:古偈云:「罪若起時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持名持至妄念全消,方稱一心
據上偈文,妄消即是懺悔,菩薩垂茲,予以自新,猶之法律假釋,過後如不悛改,其殘餘罪業,遇緣仍受苦報
假釋既非鼓勵犯罪,懺悔獲救,理無不合


問:蒙章嘉大師題贈「道崇相莊」四字,不知為佛所題,或為學佛的人所題,自不能相混,請予分別解答!(檀島一僑胞)


答:甲、為題佛像的解答:「道崇」的道是證的道果;崇是最高的意思
茲再把他的含義略略解釋:空間有靈知的動體(俗名動物)共有十種界線,名曰十法界
這十法界,又分為四聖六凡兩類,聖人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凡夫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這十法界,自修羅以下,談不到甚麼道
人與天算是凡夫小道果,聲聞與緣覺算是三乘二乘聖道果,菩薩是大道果,佛是至高無上的極道果,故讚「道崇」
(註聲聞緣覺就是羅漢)
「相莊」的相是相貌,也叫做形相
莊是莊嚴兩字的簡稱
莊即作端莊講,嚴是威儀整齊,合起來講,就是妙相莊嚴
因為佛的相貌,與眾不同,見過寺廟埵罋釭滿A才能曉得
佛有三十二種特別相,如頂上有肉髻,發作螺旋文右轉,兩眉中間有白毫盤旋似珠(俗名佛頂珠),齒有四十,胸前有卍字等,事太繁不能枚舉
佛因有此種種奇妙的形相,所以自然莊嚴,故稱相莊


乙、為題贈學佛的解答:「道崇」既為佛徒,自必學佛的道理,所修的道,當然是至高無上的,此不過與佛,有已修已證的分別
「相莊」人既學佛,當然心就羡慕佛,一切言行舉動,自必具足規矩法度,雖無三十二相,但神情態度,一定是很莊嚴的,能令人一見起敬


問:「劫」共有幾種?每種「劫」時間區別如何?例如非想非非想定:經八萬大劫仍墜輪迴,初地至七地須經兩大劫,此二種劫各時若干?(羅德彰)


答:劫之演算法,各經論微有不同,名目亦多,如小、中、大、一里、萬里、磐石、芥子、阿僧祇等,茲以通常者錄下
人壽十歲,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為止,再如前法下減,減至十歲為止,此一增一減之數,為一小劫
合二十小劫為一中劫
合四中劫為一大劫
阿僧祇者,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十兆為京,十京為垓,如是十十加增,為一總數,此總數再倍倍加增,至第一百二十,為阿僧祇
餘難悉備
菩薩成佛,即指此阿僧祇而言
自十位至十回向證須一僧祇,自初地至七地,證須一僧祇,七地至等覺,證須一僧祇


問: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其內容如何?(羅德彰)


答:此係修菩薩行,次第證果之階段,再加入等覺妙覺,共為五十二種,等妙即是補處佛,此五十二級,各有名字,亦可略解,然亦繁矣
若問內容,能言者僅是耳
若夫修證向果入住出等之法,非片言之事也


問:釋迦牟尼佛的名是譯音抑另有意義,在家時曾聽人云是「救世慈悲」之意確否?菩薩呢?三寶是佛法僧寶否?各作何解?(丘高秀)


答:是譯音,其義為「能仁寂默」;菩薩亦是譯音,義為「覺有情」
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佛,皆稱佛寶;釋佛所說一切經律,皆稱法寶;出家之比丘,具六種和合,故稱僧寶


問:佛經上講的正法、像法、末法,祈釋之!(童心)


答:佛去世之五百年內,法儀未改,有教有行,多有證得正果,稱正法時期;後一千年中,道法訛替,雖有教行,像似而已,稱像法時期;再後萬年中,如日沈西山,只有微末之影,輒多有教無行,稱末法時期


問:查日本辭苑堛滿u內院」曰:是兜率天的內部,彌勒菩薩居處,此兜率二字何釋?(童心)


答:兜率譯為妙是,謂此天享受五欲妙樂,皆能知足也


問:在家二眾,曾受五戒者,對已故尊親之忌辰,以及現生父母之壽辰,於該紀念日中,普佛回向後,可否仍搭縵衣持具,向已故尊親之靈位,或現生父母之前,頂禮祝福?(寬禪)


答:向過現父母頂禮祝福,為人子本分,自應為之
惟不得搭縵衣持具,緣此衣等,乃佛家重器,專為禮三寶及修法所備,不許濫用


問:諸行無常,萬法無我
此二句意義如何解釋?(張寬心)


答:「諸行」指一切有為之法;「無常」謂遷流變化而不琱[
「萬法」謂一切事理;「無我」謂無主體,即眾緣和合,方有此事理也


問:我執法執,此二執在佛學書籍常常看到
意義如何?(慧香)


答:人身四大假合,並非主體,堅固執著此身是我本體,名曰「我執」
諸法因緣生,或因用而假設,固執為實,名曰法執
茲恐初機生有誤會,單將「法執」設喻解之
身有病須藥醫之,心有蔽須法除之
若病癒再藥,藥即成病;蔽除再法,法即為蔽
但我輩初機,心蔽正厚,亦正需法之時,切不可藉口「法執」,無慚無愧,懈怠放逸也


問:五濁惡世之劫濁見濁,怎樣講還不明白?(慧招)


答:劫作時分講,有增減之別,增時人壽加增,高到八萬千歲;減時人壽遞減,少到十歲
減時如到二萬歲時,即是濁亂之時矣
見有五種,皆是濁垢不明,即「身見」「邊見」「戒取」「見取」「邪見」等


問:觀世音菩薩在此娑婆世界,卅二應身尋聲救苦,西方三聖亦有觀音菩薩,此二尊是同或異?(慧銓)


答:是一
法華經云:遊此娑婆世界
西方現者乃其報身,此地現者乃為應身耳


問:覺行圓滿,才能成佛,覺是自覺,行是度他,就像釋迦牟尼佛,莫說後來這些眾生,未經他老度化,就是他老涅槃的時候,還有的是不信佛的,這何能說是普度眾生,覺行圓滿呢?(慧銓)


答:佛度眾生,並非只度一次,緣世界無量,眾生無量,業力牽引此死彼生,彼死此生,無有已時
佛應身世間,亦無已時,如釋尊來此娑婆,已有八千餘次之多
所謂圓滿者,指一個時期之機熟眾生,皆被度盡而言
喻一樹之果千顆,生熟有異,必分期採摘也
今日熟五十顆,則來摘五十,明日熟百顆,又來摘一百
今明兩日所摘,皆可向人說:應摘者已盡矣


問:世俗腦筋好的人大家都稱讚是聰明人
但是佛家是講智慧不說聰明,那麼智慧與聰明不同在那堙H(寬珠)


答:對於萬事萬理,真而且正之察照及決斷,是智慧
腦筋靈敏,而為私欲固蔽,取捨或不正者,是聰明
此亦粗言之也,詳分太為費辭


問:「南無」二字是什麼意思?(慧亮)


答:是二字為梵音;譯成漢義,為皈依,敬禮,求救度等


問:「無我」作何解釋?如何修養?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漠視自己的存在,也可以說是「無我」嗎?(王炯如)


答:我字作主宰之體講,人身乃四大假合之集團,實無有主體,故曰人無我
一切事物,俱是眾緣和合,而現假相,均無主體,故曰法無我
居士所舉者,乃是懈怠及放逸,為學佛者最大忌病!

問:四相之首—我相
凡修持者,當先去之
惟經論中亦間有提及我字者,如「唯我獨尊」,又「常樂我淨」之我字,如何解釋?(趙永超)


答:說「我」字者,範疇可分為三:其一我見我慢我名,此二邪一假,乃凡夫顛倒執著說我也
其二爾我彼此,隨順世俗,以期言語不混,是方便說我也
其三圓顯法性,全彰淨德,法性淨德,權稱真我,此言語道斷,不可說而強名說我也
「惟我獨尊」,「常樂我淨」,上二我字,屬於第三範疇


問:有云定業不可轉,不定業可轉,請問如何是定業,如何是不定業?(鍾鈞梁)


答:種因力強,又遇增上緣,使因已熟,而成果者,為之定業,反之則不定業


問:十二因緣中之「六入」,不能明白,請詳細示知!(慧德)


答:六入即是六根
根言其體,入言其用,謂是能接入六塵之種種器體耳


問:方便有餘土,是已斷見思二惑,未斷塵沙無明,得到的羅漢境界
但是「有餘」二字不能明白?(慧德)


答:塵沙無明未斷,是謂有餘


問:雜阿含經內「瞿曇」兩字作何解釋?「四攝」是哪四攝?(潘玉泉)


答:瞿曇有數講,居士所問者,或是佛姓一種
四攝者: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


問:一切智與一切種智是同是異?還有妙智慧及真智妙慧,這是總稱佛智,或有所分別,請示!(蕭慧心)


答:知一切法空者,名一切智,是聲緣證得者
諸佛道法,菩薩道種智,聲緣一切智,皆能照見實相,全備斯智名一切種智,是佛證得者
真智對權智而言
妙智慧及妙慧,不過對智慧之讚歎辭耳,此其區別


問:五陰熾盛,聽了很難明白,並說他是前七苦的根本問題,更不清楚,請用簡單話解釋,可不可以?(慧心)


答:此一術語,本極複雜,如求簡單解說,自無不可
若因簡單解說,便能詳明,恐非易事
茲試詮釋如下:「是說假(色)身及妄識心,時時(受)到環境之逼迫及誘惑,就念(想)著分別排除或貪染,因是假身妄心,似電流(行),剎那剎那,不斷造作,而發生變化
且如猛火,越燒越盛,不能停止
既有如是因,所以才有前七苦如是果
句內之色、受、想、行、識,名曰五陰


問:金經第九分云:「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此「樂阿蘭那」請開示!(翟孟秋)


答:此是梵語,譯為無諍聲,寂靜,意樂處,過離處等義
即是寺院之處也


問:羅漢本無量無邊,按經云常隨眾千二百五十人具,皆是大阿羅漢
因何有十八羅漢之說?此十八羅漢其名云何?其事云何?其造像有何依據?(翟孟秋)


答:有法住記一書,上載十六尊者,受佛之吽A永住此世,度化眾生
後人有將十六尊者之名重覆加入者,亦有加入迦葉尊者等,並不一致,此十八羅漢所由來也
寺殿中因以設像焉


問:讚本師釋尊有「人天教主三類化身」之語,是哪三類化身?(奚子為)


答:佛本具「法報應」三身,若只云化身有三類,或指無量相好之勝應身,三十二相之劣應身,五趣種種之化身


問:「戒定真香」之香讚,有「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之語,這「昔日耶輸」四字作何解?(奚子為)


答:昔日作「過去的時間」講,耶輸指世尊為太子時之夫人,名「耶輸陀」


問:讚普賢菩薩有「十願導歸繼能仁」之語,作如何解?(奚子為)


答:華嚴經中有普賢菩薩行願品,載菩薩發十大願王,導眾生往生極樂
「能仁」即釋迦佛,繼者接續也


問:三十七菩提分之五根,是信、進、念、定、慧,而四神足則為欲、進、念、慧,這「欲」字應作如何解?其換用此欲字之意義何如?(奚子為)


答:欲字是對某事甚深樂意,而又極希望之義
五根狹指四諦,泛指諸法之用功
四神足之四個字,是專為禪定用功說也


問:請示般若之意義!(王可標)


答:中文譯曰智慧,但此義為一切智慧之中之無上第一智慧也


問:佛經中及法界安立圖中之「天帝」是誰?是否為大千世界主?抑或佛主?(支世榮)


答:按三界共分二十八層天,這是一個大千世界的豎說;若橫說就數位多了
今且從豎面簡單說:最下層為四王天,有天王四;二層為忉利天,有天帝三十三;向上二十六層各有天帝一
佛經中說天帝之處不一,要問天帝是誰,須查某處如何說法,方能認出是說某層天帝也


問:摩醯首羅在佛眾中之地位如何?其來歷如何?(支世榮)


答:此是第二十四層色界最頂之一天帝也,即是大自在天,印度外道崇奉之
佛宗派中有種密宗,云此天為大日如來之應身,如是而已


問:摩醯首羅既居梵天中,當大千世界毀滅時,梵天亦毀,為何獨其不毀?此大千世界尚未成時他住那堙H(支世榮)


答:若依密宗解釋是佛應身,便是有來有去,有始有終
若僅以此天而論,壽命至一萬六千大劫盡時,尚難脫死
據此,縱世界不毀,彼亦須毀滅也
大千非一,此大千未成,彼識當在其他大千中


問: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為什麼不在天竺傳道下去,何以要轉到東土來傳法?(林良柱)


答:彼土眾生,福報已薄,邪見漸增,外道繁起,佛緣殆盡
此土自漢晉以來,朝野崇信,根多大乘,不避艱險,往求法者舉踵相接,是知佛法之弘廣,機在震旦,故東來也
然此只就世相說,若如宗門問祖師西來意,即另當別論


問:在佛學媕Y有說「八萬四千法門」,但又有一種說「不二法門」,像這樣兩種說法的法門,是怎樣的講解?(林良柱)


答:此須分答:一者、十使互具成一百,經歷十法界,各起一百則成一千,身口七支則成七千,又歷三世成二萬一千
又多貪、多瞋、多癡、等分之四心、各具二萬一千,共成八萬四千塵勞,然於此皆有對治之法,故曰八四法門
二者、八萬四千法,不出一心,能悟入一實平等之理,則無一切分別,故曰不二
前者如說樹之萬葉千條,後者如說樹之亭亭一本


問:家人賣雞,敝人念家畜不能做什麼善因,將其賣身之錢,一部分獻納修建佛堂
所有功德皆回向歸在家畜,未知它可能得功德乎?(李永茂)


答:身命供養三寶,當有功德
此事原為不得已之舉,但能長養放生乃佳耳,此亦可稱方便


問:欲和貪有何差別?福德和功德有何差別?(李永茂)


答:欲字在佛典中有好壞二義
「欲勤心觀」四種神足,授戒已緣事故不能出席,所行之與欲,受欲、說欲,十八不共法中之欲無減等皆是好義
如欲染、欲塵、欲愛等皆是壞義
貪字是惡心所,根本煩惱之一,但有惡而無善
福德功德者,福是報加自己,功是益加他方,皆其差別也


問:六塵中之「法」係指什麼?與何者相關聯而相應?(潘思旭)


答:萬事萬理,都可云法
六塵中所舉之「法」,與意相應
既云是塵,自指外境
概分為三類:曰本質,曰帶質,曰獨影
意所取之法,獨影境也


問:七眾內之式叉摩那一眾是指未受優婆塞戒之男女否?或是帶發老太婆在寺內修行的?(顏寬文)


答:式叉摩那,係受過十小戒之沙彌尼,而學習六法,預備再受五百大戒者


問:欲意皈依佛門手續怎樣辦理?(杜自然)


答:寫一姓名簡歷,向比丘僧請求皈依,或量力供養(有無皆可),極為簡單易辦


問:在家眾與出家比丘同師時彼此怎麼稱呼?又出家比丘向高過一輩(與自己師父同師)的在家居士稱師伯,而高過一輩的在家居士對出家比丘以師伯自居,是否合乎佛制?(杜自然)


答:在家人屬外護,雖與僧眾同師,只是皈依,非是法嗣
出家晚輩對之縱加尊稱,在家者仍須以弟子身分自居
如世間法,周武王尊太公望為尚父,商太甲尊伊尹為師保,而太公及伊尹,則仍以臣子身份自守


問:佛教什麼年號時代傳來我民國?(莊慶賢)


答:佛教之來中國,始於西周穆王再見於秦穆公時,然此皆是野乘
考魏書釋老志記載:「漢武元狩中,匈奴昆邪王來降,有金人,帝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此亦僅有佛像
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後漢明帝夢金人頂有白光,傅毅以佛對,帝遣蔡愔及秦景憲等,使天竺,得經四十二章,及釋迦之像,後人多以此為佛教入中國之始


問:有一名佛信徒,皈依拜師,一直拜,拜三位,四位,五位是什麼意思?假使原來禪宗皈依拜師的信者,然後變更入淨土宗法門者,有必要再拜淨土宗的師嗎?(莊慶賢)


答:按皈依三寶,其僧之解釋,即眾之義,實則皈依師者,即皈依一切僧也
彼若非求戒,又不求學,專尚皈依多人,大概係不明佛理之人


問:前日本和尚只研究佛理修行而已,沒有「素食」當然結婚傳子孫,原來有這樣的佛法嗎?(莊慶賢)


答:聞曾往日本,明晰個中情形者言,彼國佛法,原學自中國,遠紹印土,經律煌煌,豈有二致
至云種種,乃係明治維新以後,僅有一部分之變態,非盡如是也


問:聽說歸依三寶者,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但佛陀本教人自歸依三寶,那麼這樣的歸依,難道就算不是佛教徒嗎?(陳武吉)


答:自皈依之義,是自己願樂皈依,而不是被逼迫之謂
既自樂皈依三寶矣,誰謂此人非佛教徒耶?但依有儀式與自性之別,儀式者須求受過具足戒之比丘,在佛前舉行之
自性者係明白三寶之義,知自性本具三寶之德,而反向心性上用功
惟二者不可離,離則雖名佛徒,而實卻有虧矣


問:佛在世時,聞法大菩薩及阿羅漢等弟子是否吃素?(屠夫)


答:佛徒以素食為原則,佛禁食肉,散見各經,繁難枚舉
有限於時,或限於地,穀蔬不生,許食五淨,乃其例外
此問題極為簡單,勿須多惑!佛之教義慈悲平等,殺他食他,何有慈悲?犧牲他,生長我,何有平等?如執著生物必須犧牲彼,方賴生活我,此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之學派,理偏不圓,居士未深下問,區區亦不多贅也


問:聞說××活佛不吃素,是實否?為何不吃素?臺灣沒有蔬菜?(屠夫)


答:佛教宗派不一,總分類顯密兩系,密在中國,多布於蒙藏等地,是處穀蔬甚少,俗尚肉食
然密宗食肉,皆用密咒加持,能令其神識超升
此亦迫於種種環境,不得已之權智也
×師即是密宗金剛上師,臺灣蔬果雖豐,上師自有其特別辦法,普通佛徒,未可藉口


問:邪教,外道與正教如何分法?(屠夫)


答:理真智圓,不偏不易,大公無私,正教也
妖言幻術,悖乎性德,違反倫常,邪教也
捨本務末,真偽混雜,似是實非,外道也
然邪外亦未嘗自承其為邪外,其間毫釐千里,要在讀書達理之人
具明眼以辨之


問:若是勸人學佛念佛,大家都說「心好就可以,不害對方就是第一好人,何必信佛」
不知要如何答對方?(寬湛)


答:一切眾生貪瞋癡充滿,何能誇心好?日日口說妄言綺語等,身作殺盜(不與取)邪淫等,何可自讚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覺悟,發此言者,分明一塌糊塗
不學佛焉有清醒之日,其迷惑愚癡,可哀也哉!

問:佛學上說有鬼
常人(我在內)聞鬼則心驚而膽寒,此種心理若是先天俱來,則應做何法以免此恐懼之心理?(王炯如)


答:鬼為六道眾生之一,為下三途之受苦者,學佛人當起憐憫心,作超度想,不當畏之
其聞而恐懼,是俱生習氣固有,而世俗之恐怖宣傳亦有關係也


問:有人問持齋人不食葷,此身是素的或是葷的?與普通人同不同乎?(寬觀)


答:人身乃多量細胞組織而成,此細胞惟賴食品營養,剎那生滅,新陳代謝
食五穀菜蔬,此身之細胞,自是接受谷蔬之精華;食豬羊雞魚,當然夾雜豬羊雞魚之質素


問:慶吊時要擇吉日祭祖,祭神亦同樣
此件事學佛之人可見重亦要見輕?(林溪河)


答:學佛人心地慈祥,諸事皆吉,不必拘泥陰陽五行之術
惟家庭人多,習此已深,驟改或起反對,致生意見摩擦,似亦未善
宜見機從權,漸漸去之也


問:有情眾生皆是隨業而在六道現種種身受種種善惡之報,而無情眾生已無情,就不造善惡,為何形形式式不同?(黃茂榮)


答:無情之物為器世間,是有情世間之依報
有情正報既千差萬別,其依報自然形形色色不同,亦隨有情之業報而應現者


問:諸法無我則化學上之構成世上一切物質之九十餘種獨立元素(已分解至不能再分)可算有我否?可算有常否!(潘思旭)


答:此若干元素,不能再分,乃係科學尚未發展到極點
再有若干年之進步,當可再能分晰
如以前之發明原子電子電子核等,是其例也
有我有常,胡能遽言


問:每見卍字,即感欣慰
愚料想此字是表示世尊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之根據
茲發見同道慣用卍字,即感不快
有大德者責愚執著,據云佛法無邊,法輪常轉,天堂變地獄而地獄變天堂,說得津津有味,強詞奪正理
細思佛教單用此字,若不統一,以馬馬虎虎亂用,是非顛倒,即諸法亦如是,對信眾何以答之?(呂存心)


答:考楞嚴及華嚴音義,皆作卍形
至唐武則天長壽年間,始定此形作字,讀為萬音,表萬德吉祥之義
中國一切佛像,及圖案畫,皆作卍形
北京又有一特形建築物,亦仿此形,名卍字廊
惟日本佛像胸前多作形卍
附之者謂三二相中,凡有迴旋性者,皆向右旋,如螺發眉毫等,此亦應向右旋
然我輩凡夫,未睹聖身,豈敢遽云誰是
但居士所云應該統一,區區甚表同情
在未考據確實以前,而應各從本國習尚
如阿彌陀佛接引像,中國式作垂右臂狀,日本式作垂左臂狀,是亦不一致也
在此兩種文化交流之際,似不必與人爭執,爭亦無益,不如各求心之所安;從本國之多數所尚者為佳


問:當來彌勒菩薩下生時為何又在印度?何不到美國去說法感化頑愚的外道呢?(黃茂榮)


答:佛不生處,未必不受佛教,如釋尊未生中國日本等,何以中日之佛法獨盛,而印度反寂然無聲歟?準此,彌勒雖不生美國,彼土亦未必不受佛法,惟美乃新興國家,與歐洲有特殊關係,自然帶去歐洲之宗教,但今日屢與東亞有事,漸知佛法之高,已有人正在研究,且有僧侶,是不待彌勒降,先自接受矣


問:人壽減到三十歲的時候天上的龍看見世上的人太惡了,七年不肯降雨,以此理論雨就是天龍降的,若以科學來說豈不是蒸氣結成的嗎?(黃茂榮)


答:雨有氣象自然結成者
亦有龍致者,如今日之冰,固有隆冬嚴寒而結者,亦有夏令人工造成者


問:諸佛菩薩聖誕及各種齋期,是否均改用陽曆?(桂引杏)


答:此隨各人之意,不必作一定之拘泥也


問:萬事科學化,依留聲機曲盤之經咒有效否?(何江都)


答:萬法唯心,溪聲尚是廣長舌,何況曲盤字句清楚耶?但具誠心,當然有效;否則雖請人念誦,亦如空竅風響耳


問:陰陽眼,慧眼人能見佛神鬼等金光衣冠是實否?(何江都)


答:陰陽眼是否真實,區區不知,縱屬真實,或能見鬼神,佛菩薩之境界,彼不能見,以聖能見凡,而凡不能測聖也,如人見螞蟻,而螞蟻不能睹人


問:佛說度眾生,究不知如何度法?是否即教人從善去惡?除此而外,尚有其他方法否?(仲志英)


答:度作救度講,有權實之分,使脫現時之災危,權也
令得不生不滅究竟涅槃,實也
佛度眾生,固不外勸善,然善更分有漏無漏之別,脫現災危,有漏善業尚矣;不生不滅,捨無漏善業,則不能辦
此無漏業,即佛教中之禪淨密律種種方法
為他教所不知,為佛教所獨有,若僅謂從善去惡,即為畢事,當知任何宗教,皆是勸善,又何貴乎必學佛耶?

問:佛學雜誌每說中國人有大乘根性,宜於學佛此說然否?(仲志英)


答:可云如是


問:如何求得善終?(姚清源)


答:懺悔夙業,多作善事


問:如何行使一生任務?(姚清源)


答:謹守本分,不損人利己,此是從消極方面講;盡心盡力,必信必忠,此是從積極方面講
如斯可為能行其任務矣


問:我們皈依三寶的人,除禮拜佛菩薩之外,對偶然進了神廟,及佛寺內附設之「老爺」,即不禮拜及燒香,此舉對嗎?(楊乘光)


答:燒香通其誠也,佛子之心,應念念在佛,又何必多事,與一切神鬼通誠,禮拜亦有大禮常禮種種之不同,如偶進神廟,但向之合掌一問訊足矣
因彼為一廟之主,客至主家,見面應有禮節,自是理之當然


問:又有人說:凡是皈依三寶的人,遇著以上各等之神,而須行禮,並祝念「願尊神發菩提心,往生極樂」或者念佛及持往生咒,此念對否?(楊乘光)


答:廣行法施,乃大乘佛子應為之事,某君之說是也


問:鄙雖向佛多年,或因忙之關係,無暇閱讀佛典,故其天地萬物之起源由來,不得知之,未知佛解何說祈詳之!(羅貫通)


答:此豈三言兩語,所能詳盡,假欲略明大意,只「諸法因緣生」一句,可概一切矣


問:晚上難得入睡,又入睡後常由惡夢驚醒,恐怖非常,心神未安,為何緣故?其影響如何?有何方法可治?(翁明標)


答:宜右脅睡眠,臥後閉目,觀想「落日」形狀,心中默念四字佛號,久久自安


問:現世俗所行帶著金銀紙香燭去排在墓前拜拜,但我們佛教徒要不要掃墓?(翁明標)


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國敦俗,自宜保存,佛家對多劫父母,尚思報恩,何能現世祖先,便廢祭掃?

問:可否在墓前念經?(翁明標)


答:此為最佳,亡人真得益者惟此耳


問:要帶什麼東西去排在墓前?(翁明標)


答:香花水果飯足矣,萬不可殺牲以祭,金銀紙等,亦無所需


問:現世俗是在年頭及三月節等日要去掃墓,但我們是不是照時日去,或是不時都可以?(翁明標)


答:似宜從俗,如有時思慕,隨時禮祭,亦未嘗不可也


問:身體時常生病,有何方法祛除病根?(翁明標)


答:清心寡欲,每日定時運動,飲食起居,要有規律,此為外治;一心念佛,戒殺放生,莫作諸惡,奉行眾善,此為潛轉
但須持之有琚A不可以少作為足也


問:有人說大部分的出家人都受了世上萬般的刺激而對世生起厭恨,遂身入空門者,所以是生存競爭的淘汰者,故不足以為人師;又出家人皆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目的,這樣的欲念論真過甚於俗人,如何答之?(陳武吉)


答:此問有數意,須分別答:一、「受刺激入空門」
(空門改佛字好明白,空之一字,世人多所錯解,余嘗有學佛十年,不解一空字之語
)試問世上一切事,何種是不受刺激去做的?刺激就是感觸,若有無感而做的事,就是無目標的盲動,何以但加到學佛的身上?二、「生存競爭的淘汰者」,此大別有兩種,甲是不求不義富貴,不妨安貧樂道,席不暇暖,黽不暇黔,老吾老,幼吾幼,博施濟眾,天下為公,不使少背此等原則,這是君子的生存競爭
乙是寡廉鮮恥,強取豪奪,犧牲大眾
奉養自己,這是小人的生存競爭
出家人自是乙種生存的淘汰者,不然佛門不少青年僧,憑其年富力強,若專為衣食謀,只求不擇手段,何患不得些許耶
三、「不足為人師」,人有人的界格,備足仁義禮智信,不犯殺盜淫(指邪淫)妄酒,是為完整之人
令不能如是者,向他看齊,這就是人師
某人莫非以二段乙種之競存者,方足為人師乎?四、「往生極樂」,這是佛度眾生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此名淨土法門
出家人所修,各隨其機而擇其法,並不皆以極樂為目的
五、「極樂欲念真過,甚於俗人」,這全是外行話,淨土之理,八面玲瓏,普契群機
實則極樂種種莊嚴,皆是說法,此必精研淨土經典,方解其理
佛以娑婆眾生,欲愛太濃,故先以欲方便牽引,使借此轉入正法,獲得究竟


問:佛教教理博廣深邃,經典頗多,經句文字多是翻梵音譯梵語,使一般人無法研究
有對佛教羡慕的人,即想研究教理,未知從何經典次第研讀?又無師授何能研通?(潘玉泉)


答:梵語不翻者,數量有限,但初讀經典大是難題,因台省經典甚缺也,敝意宜先看入門小冊子,待少知門徑,再看經典不遲,佛經並非文深,實義理深耳,台中成功路瑞成書局及本刊讀者服務部,均有流通之「歧路指歸」,「學佛淺說」,「佛法導論」,「佛學常識課本」等,可購讀之


問:敝人看經雖然不能徹底瞭解,中心亦覺得十分趣味,但是看不多數頭腦昏散睡魔擾亂,欲看不能自主,此是如何?是否業障深重?(潘玉泉)


答:固為有障,然理深難解,不起興趣,亦原因之一也


問:現為減劫時期,人壽每百年減一歲,每百年矮一寸(安士全書),現在人類壽命就七十歲而論,身長就五、五尺而論,則五千年後壽只二十歲,身長只五寸,則不成其為人矣
日本人民身體短小,明治維新以來,提倡體育,身長較前人且有增長,此理應作何解釋?(宗瑞錫)


答:事有通常及其例外,安士全書所言乃是通常;日人身體加高,乃是例外
此亦因緣關係,是名為增上緣,喻如冬令嚴寒,室中裝置暖器,可受溫和,然仍得謂之冬;夏令酷熱,裝置冷器,可受清涼,亦仍得謂之夏


問:在信箋上加印自檢勸世,亦會犯不恭敬罪否?(謝普揚)


答:信箋宜取藝術化,尤宜注意雅俗共賞;如採加勸世詩歌,錄印古人之淺顯作品為佳


問:亞里士多德所云「人」是感情的動物
照佛教的看法,「人」是什麼?(林國棟)


答:中國世間聖哲,對人的看法,是有禮有義的動物,書上說過:鸚鵡猩猩都會說話,但仍然是禽獸,因他不懂得「禮」
書上又說:懂得「義」的就是人,不懂義,只圖利的就是禽
佛的看法,人身是最易解脫的眾生,因著「天」貪樂,「畜」太愚癡,「鬼」「獄」被苦逼的太緊,皆不易解脫故


問:若有魔外輕視佛子,佛子雖不因此而有所瞋損,此魔外之人,自是罪有應得,佛子視此遭遇,係業感所致當否?(林國棟)


答:彼因愚迷而如此,宜存悲憫之心而婉化之


問:依書所言,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未知須彌山在何地何山?如世界如佛理所講,即日月運行如何解釋?(許再興)


答:須彌為世界中心,是指一個單位世界而言,此單位世界,環山為四個大星球,八個中星球,數萬小星球等,下至空輪際,上至初禪天,是其範疇,我居之地,乃四大球之一,可知此須彌山非指此土矣
佛典所講日月繞須彌山,若明此山不在此球,則日月運行,已無疑問
蓋科學家以此地球屬太陽系,佛典以此地球(南瞻部洲)屬須彌山,中心目標雖異,其理與事則相通也


問:佛力六神通是否真實?現今有如此高僧否?而科學上其所以然又如何解釋?有專門書籍否?與禪理有何關係?(許再興)


答:豈必佛有神通,其他外道亦有神通,不過無漏盡通耳
此有因報所得及因修所得二種,修得者乃得定以後之境界,然佛家注重漏盡一通,此通不得,若現他通尚有招魔之虞,今未必無是高人,但有通者多養晦韜光,決不顯示
科學當分精神與物質兩系,只迷信物質者,自然不明其理


問:世尊在世的時候去海底龍宮說法
海是全水境界,云何能入?甚且數千弟子皆能帶去,何以能去?魚是水族皆來聞法,何以能聞?海龍王有生死輪迴否?(寬珠)


答:有神足通者,穿山無阻,入海不溺
諸大弟子,皆阿羅漢,俱有神通,故可同往
佛語說法,能出一音,使多類眾生聞之,皆與本類之語相同,有此奇妙,故水族亦皆能聞
經云「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者是也
海龍王未出六道,自然輪迴


問:在最近的朝代,有哪一朝代的國王皇帝,最篤信佛教的?最好有歷史根據的,請例舉幾位
(愚居士)


答:最近朝代,便是前清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無不篤信
此四帝之文藝中談佛理者甚多,而雍正御選語錄,尤為膾炙人口者
既言歷史,又限最近,範圍狹矣,實則我國過去之帝王信者,無代無之,而顯著歷史,或散見文集者,備舉則太繁矣


問:吾所居住地球,若行壞時,六道靈性要寄託何界?(陳明哲)


答:一個地球,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球的幾萬分之一
一個大千世界,又為盡虛空大千世界的幾萬分之一
一個地球壞,尚有無量星球,何悉無有生處


問:憐憫眾苦,不覺油然而生,而己身顧不得,且人緣稀薄,要怎樣修養才能達到憫救眾苦,以免自誤誤人?(翁德和)


答:身雖殘病,眼與舌尚無恙
除自修外多讀佛典,以求開智,多勸人念佛,多講因果,以求利他,自是憫救眾生
若徒發心而不實行,或於佛法,不求深解,而不正說,便自誤誤人矣


問:佛法的教義包羅萬象,其真理高於一切,我們何須以神通宣顯,致使世人誤疑佛教為迷信?(黃槐庭)答:佛法宣揚,或演說,多係闡述義理,並未聞有宣耀神通者,惟經中有言及神通處,只得照文述說,然有者亦不能諱而不言也


問:俗學「唯心論」是否由佛學唯識論變出來的?兩論有何差異?有何特徵?(黃槐庭)


答:唯心論者,亦非一人,是否有人從唯識演變而出,此是考據問題,必有一番深切工作,方可以言是否,我未從事於此也
論其異同,可說大體相近,惟精粗及相似徹底有別耳
如帛菜「實在論之心觀」,霍爾脫「論心」皆主心外有境,而亞里士多德亦主外境存在,此皆粗而相似也
唯識則主心外無境,此兩派之特徵處


問:十二因緣頭一支的「無明」是過去的果,「行」是過去的因,無始前何來的因?渺茫不解請賜示!(黃槐庭)


答:去今來如環無端,故曰無始,然實亦無古今來,不過為便言說,以當前剎那作「今」,此剎那「今」之前後,曰「去來」耳
向前推有不盡之過去,只可曰無始,向後推有不盡之未來,只可曰無終,此無始之真理也
而居士則問無始前,無始者如上說義,是無能得其開始,何云再有開始前耶?必細思之,方能有悟
十二因緣前二支云過去之因者,亦以當前之「識」為假定「今」位,既有假定今,則假定今前,即名過去,更不必泥求遠近,定過去也


問:欲修六度,是否須讀完三藏十二部經典,或各宗派主要經典,內有包含六度教義?(黃槐庭)


答:求學之道,聞一分行一分,佛家重行解相應,儒家重溫故知新,是即知即行明矣
六度是大乘整個教義,不分任何宗派,散見各經


問:世尊普度眾生,是主張一律平等的慈悲,使其自修自覺自證,何以獨修淨土一門得以臨終時受佛接引?(黃槐庭)


答:平等普度是原則,能度之方法,所度之願力,則有各別
願自力成就者,則說斷惑之法,願他力出要者,則說接引之門,與平等之義無乖


問:有人問地藏菩薩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是此娑婆世界地球到了成住壞空,空的時候,「眾生即能盡,地獄即能空」
是不是?以上意義,甚不明白
(朱幼)


答:娑婆世界,大千之內,地球不知若干萬千,此球壞,彼球成,如水中浮泡,聚散無常,安有盡時
有界即有三惡道,是地獄永無空時,眾生永無盡時,而菩薩永無成佛之緣,此願所以為大也


問:經是佛所說真理,教人趨向解脫的方法,依之而修方能有益
何以讀誦就能拔度亡靈,消災解厄
不知讀誦有什麼功德?各經何以多讚讀誦?(洪榮保)


答:災厄,乃身口意所造惡業之果報,誠敬誦經,能淨此三業,故可轉變
萬法唯心,念經者如能心想亡者,得其交感,亦能消亡者之業
蓋能念為心,所想為境,心境一如,心清淨時,境亦清淨,故可超亡


問:出家的男女眾和在家的男女眾有什麼差別?(廬淑珍)


答:出家眾應遠離欲塵,專心修持
在家眾未脫塵勞,隨分修持


問:請問大藏經是佛所說四十九年之法全包括在內,或是一部分?(周慧德)


答:經藏自是佛說,惟佛四十九年所說之經,究有若干,尚無定說,我國之藏,不過就漢文譯者而論,聞未經譯來者,為數尚多
以此論斷,我國藏經,可說是佛說之一部分


問: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的宇宙人生真理流傳世間,使眾生即能脫離生死,未知世尊未降生以前的時代有佛法沒有?假使有佛法是什麼佛說的?(王慧香)


答:世界無盡,劫波無盡,佛亦無盡,釋迦世尊以前如無佛,何以云蒙燃燈授記乎,若問何法,應知佛佛道同,今日所讀之三藏經文,其旨與古,並無二致


問:世尊在世,見一螞蟻,說七佛出世,未脫蟻身,七佛出世是若干年?(王慧香)


答:一佛成就,三阿僧祇
至於出世距隔之時間,則未見經文
但知彌勒佛降生,距釋迦佛是五十六億萬年,再此住劫為二十小劫所積,載有千佛出世
據此,佛與佛出世,似亦無一定時間
假若以五十六億萬年之少數論,以七乘之,已是三百九十二億萬年,其長可知矣


問:唐懿宗供養悟達國師以沈香座賜之
害國師起一念名利心,有損高僧清德,致左膝生人面瘡,未察懿宗須負罪過之責否?(賴慧繁)


答:帝王以珍品供養國師,自種福田,又能引起庶眾恭敬三寶之心,大有功德
國師貪著,乃是自起顛倒,若責因供養而起,將斷絕眾生布施善根矣
不聞佛見黃金而避之;禹飲旨酒而惡之等事耶?

問:有客問西洋各國人民多信基督教,殺生特重,而亞洲各國多信奉佛教,尤其我國對於殺戒是為一般佛徒所遵奉,殺戳當較西洋各國為少,何以我國近百年來刀兵不息,此於因果報應將作何解?西洋文明而我國偏多魔劫何以故?(楊慈晞)


答:東西兩處殺生之種類繁簡,與數量之多寡,未有精確調查,不能遽云誰多誰少
中國雖連年刀兵,大戰皆發自歐洲,然小戰亦時有見聞,究竟何地死傷最多,亦須合觀比較
中國兵劫因之遇難者,戒殺者與好殺者;數位有統計否?以上問題,如不清楚,自難與以論斷
縱如所問估計,尚應知者「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四義,又當知輪迴酬因,既不定在一趣,亦不定拘一方也


問:若有一出家人,忽然與餓虎相遇,無林荒山,出家人如身攜武器,此時出家人應執槍以殺虎,抑是棄槍以飼虎?(楊慈晞)


答:各有各之願力,飼虎是大乘菩薩,平等無我之大悲
逃避是善人之中道
持槍防衛,亦是常人之常情
然此出家人,既已預先攜槍矣,又何須我輩再代為劃策耶?

問:蛇食蛙時,適為吾人所見,此時應與其排解還是任其吞食,如排解則蛇必含恨,豈非多一怨懟,否則蛙為蛇吞,所謂見死不救,豈非教他殺乎?(楊慈晞)


答:救死是大慈大悲,結怨因布施無畏;救死是利他,怕結怨是利己
何去何從,請自擇之


問:佛說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是否是空中各方無量無邊之星球?三界(欲、色、無)各天是否亦是星球?無色界天無形無色它的星球是否亦能看得見?(王耀華)


答:世界有單位,小千、中千、大千之別,以單位言,亦是若干星球之組合
諸天眾生所依,有地居空居不同,自忉利天以上,儘是空居矣


問:經載四大洲為人道居集之所,如西牛賀洲等是否均地球範圍之內?大鐵圍山之地獄境界是否是在地球之內?否則究在何處?(王耀華)


答:四大洲乃四個星球,並非一星而列四洲也
地獄種類甚多,大別可分三類,一根本,二近邊,在群球聚成之世界週邊;鐵圍山夾間,或在地中
三孤獨,山林曠野,隨處皆有


問:龍舒淨土文卷四第五頁有段「敬禮諸天天帝天人
日月星辰、南斗北斗、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一切主造化靈神、諸地靈祇大鶩蒏、群山眾水」等,現在所謂正信三寶弟子可拜此否?(靜修精舍)


答:此要分清,拜是敬禮,不是信仰皈依,三寶弟子不再皈依其他,自有正式戒條!如有違背則非佛子矣,但慈悲平等,應一體於對方加恭敬耳


問:南瞻部洲(娑婆世界)是指我們居住的地球麼?(巫前亭)


答:南瞻部洲,雖是指此地球,然此地球,不過娑婆世界星球幾萬個之一,並非南洲即是整個娑婆也


問:彌陀經內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皆有佛土,但是無中方之佛土,我們在三千大千世界上,是不是指中方佛土嗎?(巫前亭)


答:四方上下,安有一定!如我輩居台,則指中國大陸曰西,居歐美者,又指中國大陸曰東
云六方者,不過依言者所居之處作中心,假設之語耳
彌陀經在此土所說,自以此土稱中方


問:讚佛偈白毫宛轉五須彌怎樣解?(何永丁)


答:佛兩眉之間,有一根白毛,宛轉是盤旋之義,有五座妙高山之大


問:五葷菜之菖一種,本省有嗎?稱何名?(何永丁)


答:本省有,俗名獨頭蒜,科名薤


問:焚神衣,靈屋,魂轎,往生,壽生神錢,繳庫,燈座,金銀紙錢等類實哪教提倡之,可否打消?(何永丁)


答:非佛教所倡,佛教徒自不需此


問:魚肝油是觸葷類,而持長素的人,因眼睛有一點花病,不知可食否?(謝智元)


答:眼病之因甚多,魚肝油未必恰合,且心有疑,不如另尋他藥,如從方便言,此油比於五淨肉,尚是藥品,病必須時,亦可以通融用也


問:觀世音菩薩是食素,普通一般人用雞用肉來敬菩薩,有無關係,有無罪惡呢?是不是會對不起菩薩呢?(黃天送)


答:觀音大慈大悲,視六道眾生,皆同己子,殺生既違觀音之心,自然是對不起,殺生如不是罪惡,放生便是罪惡矣


問: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它的意思是否學佛者要深求世間學問
然學佛之心貴乎專一,旨在除妄,若深求世學,豈非使心雜亂,如是能得學佛嗎?使我疑情一團,無法知其妙處?(章伯生)


答:一切法皆是佛法,如五欲六塵法也,染之是迷,離之是覺欲塵原在世間,必就迷處,方能言覺也
二句大旨如此,人依世間,世法固應曉了,若云教深求世學,則誤矣


問: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是佛教最發達的國家,為什麼它們的文化並不高超?國運並不興隆?(黃冠中)


答:斯泰緬之國,皆行小乘佛法,不能稱為最發達,此節姑且不論
至言國家興衰者,乃是政治問題,不能責之佛法
譬中國以前推崇儒術,歷代因之,然有興有亡,謂興由儒,則不應亡;謂亡由儒,則不應興
梁武帝崇佛法,而享祚不永;唐太宗崇佛法,而威服四夷,是非如何而定?日本崇信佛法,稱雄於世界者數世;非洲未聞佛法,淪為殖民屬地,以至於今
此又當全面而觀,不宜偏指一隅
再言文化,此亦複雜,倫理物質哲學藝術等,皆文化也,不能因一端而抹煞一切,更不可以時尚取為主觀
如美國斥中國以牛耕田為不科學,而中國亦笑歐美男女擁抱接吻為不倫理
二者皆屬文化,似當分別批評,未可一概而論也


問:佛經中之須彌山意義為何?(朱幼)


答:須彌山乃妙高之義,並非一山之專名
凡假畫一個界線,此界內之最高一山,即可以是名之
至經中嘗言之須彌,多指大千世界中之最高一山
而大千無量無邊,須彌亦如之耳


問:妙法與妙理,有何差別?妙字意義請解釋之!(朱幼)


答:妙之一字,中國法華宗智者大師,曾經講解九旬,然猶以為未盡
茲只能說其大概,借一斑可想全豹耳
此字代表精微深遠,無與等倫,且不可思不可議也


問:超度父母,以念哪種經為佳?我家鄉習俗所念之「救苦經」與「血盆經」是否可以?個人在野外清淨處念經超度,是否可以?(張椿萱)


答:救苦血盆等,皆非正式佛經,信奉者,多係無正知見之人
若欲超度盡孝,以彌陀經為最佳


問:收皈依弟子和收學生(指在家學佛者言)有何不同?(陳心願)


答:佛法僧三寶一體,前已言之,皈依僧時,自必一體皈依,僧是代佛攝受眾生者
佛已三德圓滿,不生不滅
皈是投托,依是依靠,乃謂眾生投靠佛陀,方能了生脫死
除佛法僧,何者堪受眾生皈依?此等大事,安可妄為
若夫以佛學教人,收幾個學生,此名師生,則不限出家在家,皆可為之也


問:地藏菩薩發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但是在地獄中苦惱眾生用何方法求菩薩即能得度?(慧香)


答:菩薩大慈大悲大願,自往地獄救之,不待彼求也


問:外道說萬物皆是神造,我佛說一切法皆從緣起,但如一世界初成之時(如以人言)彼時既無所緣之父母如何能生眾生?如言劫初之眾生是從光音天來或從化生而有,為何現在又未聽說某處,忽然由天空墜落一人,或忽然由地上生出一人來,這等於說上古之人是由猿猴進化成的,現在則否,一樣的令人不解,固然學佛人所重「明心見性」,但此亦為佛知見之一,被他人問及避而不答,或答而非盡理,怎能取他人之進信?(胡正臨)


答:真如本性,無始無終,法爾如是,不假構造
由覆隱故,名阿賴耶識
此即三界眾生之親因緣
再合緣所,增上,無間等緣,便成無色界之眾生,此識梵語質多,能變根身器界種子,故能現色界眾生之相
然此變幻,漸趨複雜,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迷妄遞增,遂現欲界五趣眾生之相
謂人從光音天來此,省文而權說也
但幻眾生某相,亦是偶爾,如一夢現一事,不能萬夢皆同一事
惟是眾生生出,即各具繁殖能力,從此交感既多,無非四生六道造形機緣
業力牽引,識神往投,如水就壑,而以前幻現之法,自被其奪矣
此亦對門外人易於明瞭,設是權說,實則緣生一語,言簡意賅,經論莫不主之
若言其始,則乖「緣」生,義不能通,諸法如義,眾生豈在例外
居士有疑緣生乎?試舉一喻,虱生蟣,蟣生虱,繁殖不息
然虱實生人身,請問人身生成以後,身上並無虱之父母,其第一隻虱,從何而來?眼前事道得出,便可推測邈遠


問:觀世音菩薩是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千處祈求千處應,且為施無畏之菩薩,古來有聞菩薩靈感之記載甚多,但菩薩之慈悲救度有否限量?以何為限?不然如樂生院中眾生為何不教令勤念菩薩聖號以治此難治之病,以免終生受罪,若謂前生所造罪業甚大能敵須彌,今生須受此苦痛,但彼經中不是說菩薩能施無畏,有求必應嗎?(胡正臨)


答:居士信日能消冰乎?茲有百丈之冰,酷夏不終日而解,春則二三日可解
嚴冬之際,不見其解,實則對日之時,無不消化,不過成分少耳,日消冰原則也
而消之多少,緣分深淺也
樂生院棲蓮同仁,統修淨土,一句洪名,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其法更為徹底,何以未見罪消病去,居士亦有疑乎?

問:虛空無邊故,世界無邊,乃至眾生無邊,但佛出世說法亦稱不可量、不可說之琲e沙數相喻,且豎窮三世,亦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計,是以有眾生處時即有佛出世說法,廣長舌所及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為諸眾生說法,度濟,何以眾生未見其少(就四生眾生說)反見其多,若說由他界來,則此界原有者,亦應應緣往生他界才對,不可能專向此界來生?但此僅能就未蒙佛教化所有現象而論,否則當應見其少,因佛教之誕生已是無始故,若說大乘法在體取生即無生,(諸法實相)則從無始來至今天在此世界至少也應多生上根上智之人,此方不違因律及無果,何以上根上智人竟日漸其少,少根少智之人甚至無根無知之人遍處皆是,此實不解?(胡正臨)


答:此問語繁,可析二段
(一)從首至「不可能專向此界來生」,本不足怪
然各各世界有成往壞空,各各眾生有生住異滅,世界喻如滄海桑田,眾生喻如海中浮浪,皆無定相
居士居此地,居此時,所言「專向此界來生」,是未見滄桑變改,及未見全海之浪也
(二)再至「無根無智之人遍處皆是」,地上菩薩,不到七地尚有退轉,況凡夫乎?且頭出頭沒,又有隔陰之迷,俱生二惑未斷,分別二惑再增
佛法如帚,眾心如地,帚雖掃塵,明日復生,此不能盡出上智之理也


問:五戒十惡殺為首,屠夫既未放下屠刀,自無成佛之理,佛教團體對屠夫一類之加入,可否因係「謀生之技」,給予「方便」?蓋佛之同體悲心是不棄半個人不成佛,吾人豈可拒之門外?(林光忱)


答:可容加入,使其薰染佛法,漸生慈心,然須善巧方便,誘其改業
若藉口謀生,終操屠刀,是無補於彼,而為佛門騰譏矣
權實之機,須善運用!

問:從化石考據中,說明人從猿猴變化而來,三皇以前茹毛飲血,巢居穴處,蠻爭觸鬥,顯係從洪荒野蠻之中日益進化
此與業感緣起,同合科學
未悉華嚴經中論人從天降如何記載?(後學無華嚴經
)是否有斷章取義之弊
且釋尊生於二千多年前,印度文化亦僅數千年,洪荒野處,人獸幾稀,釋尊亦必有所見,斷無如此不合因明(邏輯)之見
如斷章取義,固持一說,我等又拿不出更科學的論據來推翻考古學的證據,處此科學時代又遇障矣
(黎明時)


答:世界成住壞空,釋尊應身現滅,均難算其次數
經中佛言,原有本跡權實之不同,說本則塵點劫與塵點劫前,說跡則塵點劫來,一次復一次,至於今之二千五百年前,說實則一乘無相,說權則萬法宛然
明乎此,「人從天降」,乃言往劫,「釋尊生二千多年」,僅是近跡,以近跡湊合往劫,何能相符,此中卻也有個消息,今人曾見古時月,今月未經照古人


問:菩提樹二十四期答何玉居士問: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方得成佛一則
解答『圓滿』二字:所謂圓滿者,指一個時期之機熟眾生,皆被度盡而言,喻一樹之果千顆,生熟有異,必分期採摘
今日熟五十,則來摘五十,明日熟百顆,則來摘一百,今明二日所摘,皆可向人說,應摘者已摘盡矣
金剛經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又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以一個時期之機熟眾生皆被度盡而言,學人愚意以為未究竟圓滿,願再教正?(黎明時)


答:覺行圓滿,區區所知者,僅指一期之機熟眾生度盡而言
此只就事跡立解也
請看世尊入滅時,不尚有許多異國眾生,未聞佛法乎?若合本跡而言,佛實未曾安住涅槃!因眾生永不會盡!故世尊在空間,而有百千萬億琩F化身;在時間,已有八千餘次來應娑婆矣
倘從理上立解,淨名經云:「一切眾生,畢竟寂滅,不復更度」,既云滅竟,稱曰覺行圓滿,有何不通
凡此皆宜意會圓觀,設拘泥文字一面,試問華嚴「未出母胎,度人已畢」,又當何解?

問: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未見神道,世俗所供養神明鬼魂應屬何道〉(黎明時)


答:神有屬天道者,如道家之玉皇三官等
神有屬鬼道者,如世奉之城隍土地等


問:觀世音菩薩常以三十二應身說法度生,祛三毒,施無畏,救八難,倘若我人發大願,觀機方便說教度生,善巧契機引祛三毒,廣施無畏,救人八難,如此願力與觀世音菩薩願力相應時,自心即佛,我人能否即稱為觀世音菩薩應身?(黎明時)


答:倘蒙加被,可云如是,密宗觀成本尊,其理相通
惟此僅是短時間事,至如本問中:所稱觀音種妙行,我輩萬萬分不得其一,倘不自量,以凡濫聖,恐招罪無邊矣


問:有友人問,世尊於往昔因中修行時,嘗捨身飼虎,慈悲精神固然欽仰,但虎乃食人之獸,何如聽他餓死,於眾生中既除一害物,又可減少其作惡之罪,且其餓死乃其平日作惡之報,似不足堪以救之
學人愚癡,當時僅以佛家物我一體之聖人境地及慈悲之義,向彼釋之,此外即不知答彼,是故彼疑猶未釋故乞指示!(胡正臨)


答:居士所答,即甚正確,我執甚者,自難領會,區區所答,多取權便,不能如是言簡義賅
茲再重申其意,佛法慈悲平等,無人我相,但觀他苦而已
若謂虎惡,是在人之立場語;若在虎之立場,反說人惡也
(虎雖偶爾食人,亦非入城求而食之,人則於空於海於山於野,設置機械,獵取一切動物,盡屠殺之,虎未嘗是普殺也
每數十年,人必凶戰一次,同類相殘,流血萬里,亦未聞虎類聚集而自殘也
若虎以此而責人,人將何語以解之?

問:經中述佛出胎至涅槃及諸聖證果時大地六種震動,未卜此種震動是否即地震?若如此則每當地震時眾生生命財物等難免有所傷損,有失我佛慈悲之懷,究屬若何?(胡正臨)


答:僅是震動有聲,非有損傷一切耳


問:在菩提樹月刊37.期佛學問答香港林居士所問有關鬼道中老居士回答「鬼有胎生化生之別,胎生自有父母,化生則否」,鬼有胎生佛經有何根據?鬼若有胎生,自有父母男女之相,鬼屬氣體豈有如此之耶?(靜修精舍)


答:六道四生,茲有一偈「天獄俱化生,鬼道胎化二,人畜阿修羅,通別四種生」各經凡言四生者,其註中皆有說明,如楞嚴金剛等,即是其例
除真如外,一切皆不離相
宋儒曾云:鬼為二氣之良能,此氣字並不恰當,試問性與識是氣體乎?再者,鬼居欲界,有男女之相,又何足異


問:普門品中有段「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此二位菩薩是他方世界菩薩來應化娑婆助教主弘法,當時以何種身應化在世,凡夫眼可能見否?(靜修精舍)


答:有緣者可得而見,經云:應以何種身得度者,即現何種身而為說法


問:在瑞成書局印行課誦本第七九頁讚教主詞句中有句「三類化身」是指何種化身希示明!(靜修精舍)


答:區區所知之化身,有廣狹二說:廣者,即對二乘及凡夫所現之十界身;狹者,即分化身為二名,現佛形者為應身,現六道形者為化身
三類者,得非如是


問:在同期月刊佛學問答敝舍所問第三則「五逆十惡」老居士回答中言木雕,泥塑,銅鑄,紙繪皆屬化身,化生者無中生有,此等種種皆是人所造成云何屬在化身?而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是說事或是說理,若說事者,此二逆凡夫焉能犯之,何也?(靜修精舍)


答:化身不限何類,山河大地,翠竹黃花,皆可幻化
況木雕泥塑,是心所造,心即法身,此化身乃依法身而現,稱曰化身,有何不可?出佛身血等,有說事與說理之別,茲就說事論,羅漢如世尊諸弟子,佛如世尊,一是有餘依身,一是化身,外道殺害目犍連,調達以石傷世尊足,即犯此二逆
凡夫所害,亦只此應化,若云法身則無有能害者


問:僧道怎樣區分?今臺灣各地和亡人做齋的人稱和尚,他吃酒肉吸菸,怎樣拜佛與亡人追薦功德呢?是和尚或道士?(何永丁)


答:論形式,出家圓頂受戒,而著袈裟者為僧,此佛教徒也
帶發結髻,而披對襟敞者為道,是道教之徒也
兩者真修行者,皆不茹菸酒諸肉
台俗喪家,所請之過橋擔經舞火之種種遊戲之人,名曰壇門,非僧亦非道也


問:一般民眾,常殺豬雞,買金紙糖果等物,請人祈福,或酬神
我們吃素人可否應他之要求,代他祈福,還福?佛教徒如這樣和人家作文疏,祈福,酉守神有罪嗎?上界放的是素物,中下界均是葷腥之物,及金錢財帛,依我看來是犯慈悲,對嗎?(何永丁)


答:殺牲祭神,佛經所禁,代他求福,跡近覡巫
倘機緣所許,勸以祭神用香花水果,祈福則詣法師前懺悔,請其咒願,功德方真實也


問:我祖父的三弟,專門擇日,堪輿為業,生活頗佳,名傳新竹縣,很多人喊我研究,繼續此業,祈師實在指示,佛教徒是否可習此業?擇日,堪輿是否迷信,或外道?會違背佛法嗎?我家生活困難,欲研究,兼業維持生活,如果是迷信,我就不學此業,祈實在指示明白
(何永丁)


答:堪輿星相等事,出家之比丘,俱在禁例;在家學人,未受菩薩大戒,為生活計,不妨通融
所謂迷信者,是沈迷其中,深信而不能自拔,聽憑支配而已
佛家主張,萬法心造,萬法心轉,自造因果,不受其他支配,故不沈迷
居士倘有他業,而不習此固佳,如必習之,遇事勸以深信因果,可轉定數,亦塵勞中之方便也


問:何謂阿修羅道,此道居於何方?以及地獄道是否同居此球?(無名氏)


答:華義曰無端,曰非天,其形醜陋,有天之福,無天之德,強名之是一類兇暴之神
類分四生,空中山窟海底,居處各不同也
地獄同在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