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唯識簡介-鍾老師 
阿彌陀經-吳老師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
性識之別-法性篇
性識之別-八識篇
萬法概況-體相用
萬法概況-識與境
萬法概況-能所篇
唯識修觀
前五識
第六意識
第七識
第八識
八識科簡
=========== 
回到首頁
網站導覽
 
【名稱異同】【名稱之別】【 八識功能】
【六恆轉異】【七恆思量】【八含藏異熟】

第一個,「八識四部」,就是八識裡面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我們這一次整個講座介紹的就是按照這四個部分來介紹,前五識是一部,第六識是一部,第七識是一部,第八識是一部;為什麼分成這四部呢?就是按照轉識成智。把這八識轉為智慧的時候,就是分成四部,八識轉四智,前五識是一齊轉,到了第六識轉,第七識轉,第八識轉,所以八識轉四智,八識就可以分為這四部分,八識規矩頌裡面,就是按照這四部來做區隔。

【名稱異同】

第二個我們來看「名稱異同」,這八識中,我們所用到的名相.有時候可以共通.有時候必須要區別.所以叫「名稱異同」有候我們通通可以稱八識叫心.所以我們叫八識心王,花百法裡面叫八識心王,通通叫心,沒有分別。那八個識也都可以叫做「誠」.眼誠、耳識、乃至於第八識,都可以叫做「識」。我們研究唯識教理結構最為嚴謹的一部論「唯識三十頌」,他就是把八個識通通都叫識,所以同名為識。在義來講,八個識也可以這樣區別,對第八識我們講心,別的識我們不要講心。這個心,是集起.能夠收集和 子,能夠讓種子生起現行.是八識當中唯有這個心。唯有第八識有這個功能.能夠集起唯心.能夠收集種子讓種子現行的。恆審思量,那如果以這個觀點來看的話,這個意就是非第七識莫屬。第三個叫識.就是前而六個識.所謂識就是認識,或者我們唯識講的了別.了別六塵。如果專門來講了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認識這個六塵來講,那唯有第六識可以稱做識。

【名稱之別】

 我們看八個識他的名稱之別,就是說這八個識和五蘊,如果相配合的時候,他又有不同的名稱 「五蘊」,「蘊」就是積聚的意思.累積聚合的意思,就是我們這個身體是由五樣東西累積聚合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把五蘊來和八識配合.,「色蘊」,相當於八個識的那一部分呢?「色蘊」是屬於色法,八個識是屬於心法,所以「色蘊」是八個識裡面的相分,相分是指根身,還有六塵,眼根、耳根、鼻根、身根,五種根身和六塵.這個是叫「色蘊」。前五識可以叫「受蘊」,「受」是什麼?「受」就是苦受、樂受和捨受,不苦不樂的捨受,前五識就是屬於這個五蘊,屬於直覺,對境界直覺的感受:天氣熱的時候吹冷氣,很涼爽,有很快樂的感覺:肚子很餓的時候,吃東西吃飽了,有那種滿足的感覺,這個是樂。天氣太冷衣服穿的太少,有苦的感受,所以這個苦受、樂受、捨受,都是我們前五識很直覺的感受,像五蘊裡面的「受蘊」。

那第六識呢?就是我們五蘊裡面的「想蘊」,所謂「想蘊」就是積聚種種的思想,就是遇到境界有感受以後,再去思想分別。遇到境界,前五識去感受,感受以後再去深度思想分別,我們第六識就是如此,第六識他就是分別五塵,落謝的影子是五蘊當中的「想蘊」。

第七識呢?就是「行蘊」,我們色受想行識,「行」是什麼?「行」就是恆常變化,我們的色身,我們的身心都是隨時在流動變化的,第七識也是恆常活動,沒有一刻停下來的,所以說第七識就是「行蘊」,第八識也可以叫「識蘊」,所謂「識蘊」就是積聚種種的心識,所有的心識累積在一起,我們叫「識蘊」..第八識正是如此,第八識是前面七識的根本依,所以他也是蘊積前面七個識。

【八識功能】

最後我們再看八識的功用前五識的功用,就是分別;如果要了解前五識的分別,必須要了解有三種分別。

【前五分別】

 □自性分別

第一種分別叫「自性分別」,我們看到境界、聽到境界,很單純的在那境界上的自性上而來分別,而不是「共相分別」,不夾雜著名言、種類的分別,對那個東西還沒給他一個名稱來形容,沒有名言,也沒種類,也遠沒有辦法把他歸類是黑人、遠足白人、是小孩遠足人人.都還沒有這樣的一個分類,是很單純的在自相上而去分別的,叫「自性分別」。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比如說我們五人打球.打高爾夫球,看人很單純的打球.如果說你接著第一步會想,他用什麼要打球?是不是要談生意,或是談政治,那運樣在打球上而起了另外一種分別的.這種就不叫做自性分別,我們現在叫做泛政治化,這個泛字非常好.就足把一個東西呢?不是就他原來的束西,把他泛政治化。那自性分別不是.就單一的就在自體上,在自相上分別。前五識的分別就是這樣。

  □隨念分別

另外還有兩種分別,叫做「隨念分別」.就是對於過去的事情追念不忘,隨著那個境界會去追念、回憶,這個叫「隨念分別」。這個前五識不行,眼識看不到上一節的事情,耳識聽不到昨天的事情,對過去的事情沒有辦法隨境界來追念。

 □計度分別

分別還有一種叫做「計度方別」.「計度」是什麼?不現在前面的事情.去推度叫「計度分別」.比如說你計劃講座完畢以後要做什麼事P.那些事情沒有現在眼前,對那些事情在這地方來胡思亂想,不一定是胡思亂想,說不定是好事。但是那一種分別叫什麼?叫「計度分別」,這個都是前五識沒辦法做的.前五識只能做自性的分別,是對境界在自相上的分別.不夾雜著名言。

【六恆轉異】

第六識呢?它的功用呢?我們用三個字來形容,叫「恆轉異」,「性界受三恆轉異」,「恆轉異」就是恆常輪轉改異,就是經常在變化。在性、界、受,就是三性三界五受上轉異 口三性」:善性、惡性、無記性,我們的第六意識,有時候起善念,有時候起惡念,所以十四講表裡第一表裡面講到情多異,眾生翻臉像翻書一樣,為什麼呢?因為第六識他有恆轉異的特性。第二個叫「三界」.在三界上面恆轉異,「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當第六意識入到定中意識,可以入禪天,當第六識如果是在起貪欲時,就落到欲界,就是欲界眾生了。如果說第六意識完全不活動的時候,入到很深沉的禪定時,可以昇到四空天:所以我們常講「一念十法界」,這一念可以是人界、可以是畜生界、可以是餓鬼界。第三個就是第六識在五受,苦、樂、憂、喜、捨輪轉,一下喜、一下樂、一下憂、一下悲:我們常講,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同一件事就能夠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我們的第六意識就有這個能耐,一下喜、一下憂。因此第六意識我們叫做「性界受三恆轉異」。

【七恆思量】

第七識它的作用叫恆思量,「恆審思量我相隨」,對於我相,對於第八識的根身界、種子,當作實我、實法,在上面起恆思量、審思量。

 

【八含藏異熟】

第八識的作用,叫做「含藏」和「異熟」,「含藏」就是含藏種子,能夠成熟種子。心裡在思惟的時候,這四個功用都會出現,你如果眼睛看的時候,含藏、與熟也在裡面,恆思量也在裡面,分別當然在裡面,如果第六識單獨活動的時候,沒有前五識的分別,也有合藏、異熟,也有恆思量,也有恆轉異。所以心的作用是靈活互相支援,對於境界做不同的攀緻。性和識有什麼不一樣,識有八個識,他的內容是如此。

私立輔仁大學 大千佛學社 資訊工作小組  製作 聯絡信箱:spjh5bteacher@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