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讀書會 (http://www.haihui.org.tw)|古代經典有多貴?
 我要貼文
 修改刪除
 系統管理

讀書會檢索   明倫讀書會世法資源 → 中華文化

古代經典有多貴?
資源提供:高燕鋒  
老師、諸位學長大家好

先前拜讀

有朋自遠方來

http://www.minlun.org.tw/old/430/430-5-01.htm

一覽須納金

http://www.haihui.org.tw/bbs/list.asp?unid=2971

這兩篇文章 使末學大開眼界 末學從來沒想到 現在人唾手可得的書本 在古代竟是重金難求 這使我對中國古代書籍的價格產生興趣

這陣子末學上網四處搜尋請教 想得知更多古代經典價格的相關資料(尤其是紙張發明前 以竹簡縑帛寫成的書到底有多貴?) 但所得資料相當有限

謹就末學找到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錯誤或不足之處 懇請 老師學長們指教:

書肆是古代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民間買賣圖書的場所。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繁榮時期。單就圖書業而言,一方面,寫本書籍風行天下,達到「寫本時代」的鼎盛時期;另一方面,雕版印刷術開始在民間圖書市場應用開來。因而,唐代圖書業呈現「寫本」與「印本」混雜,「寫本時代」向「印本時代」過渡的特點。一般而言,「寫本時代」的圖書全靠人力抄寫而成,與雕版印書比較而言,存在複製性較差、抄寫週期長的缺點,必然導致價格的偏高。王建《贈崔杞駙馬》:「鳳凰樓閣連宮樹,天子崔郎自愛貪,金埒減添栽藥池,玉鞭平與賣書人」,將「玉鞭」等價交換書籍,足證此書的價格之高。

宋代的《宣和書譜》記載吳彩鸞和丈夫文簫在南昌等地傭書時就有「簫拙於生,彩鸞以小楷書《唐韻》一部,市五千錢,為糊口計」。《唐韻》共5卷,此價為平均每卷1000錢。吳彩鸞為唐文宗時期著名的女傭書人。關於此人在北宋歐陽修《歸田錄》等文獻中都有記載,說明當時確有其人。雖說她的活動多被後人神化,但一部《唐韻》賣5000錢則可能為事實,而這書價也不菲。據《新唐書•食貨志》載:「唐世百官俸錢,會昌後不復增減,令其著數:太師、太傅、太保,錢二百萬。太尉、司徒、司空,百六十萬……弘文館校書郎、正字萬六千……」可知,會昌年間的百官月俸祿(祿米除外),最高的太師、太傅月俸二百萬;最低的主簙、中郎將月俸二千八百五十錢;校書郎、正字的月俸萬六千錢。由此折算,校書郎的月俸只能買三部《唐韻》,可見其售價之高。

那在敦煌,書價又是一種什麼情況呢?伯希和2912v號《施捨經疏及寫經施銀帳》給我們提供了當時敦煌的寫經價目:「寫大般若經一部,施銀盤子三枚(共三十五兩),麥一百碩,粟五十碩,粉四斤,右施上件物寫經。謹請炫和上收當賀賣,充寫經直。紙筆墨自供之。謹疏。四月八日弟子康秀華」,銀器是晚唐以後在敦煌市場上流通的一種特殊貨幣。從此件文書反映的情況來看,銀盤等用來支付寫經的費用。北京圖書館藏潛15號文書(北6460號)題記:「敬寫大般涅槃經一部,三十吊;妙華經一部,十吊;大方廣經一部,三吊;藥師經一部,一吊。」一吊為1000文,這與《宣和書譜》中記載的吳彩鸞所售《唐韻》的價格相仿。

而唐朝的錢換算成現在的幣值 粗估

貞觀年間1兩銀子= 1000文 = 4130人民幣= 20650 新台幣

以此換算以上經書的價格(以下皆為新台幣):

大般若經(只算銀子的部分):至少值722750

大般涅槃經:619500

妙華經:206500

大方廣經:61950

藥師經:20650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的紙價並不高。據潘吉星先生介紹,二十世紀初斯坦因在敦煌一個寺院中發現的唐代帳薄中記有:「〔正月〕十四日,出錢一百文,買白紙二帖(帖別五十文),糊燈籠三十八個,並補貼燈籠用……〔十一月〕十三日,……出錢六十文,買紙一貼,供文歷用……十二月一日,……出錢一百二十文,買紙兩帖(貼別三十五文)、筆兩管(管別十五文),抄文歷用。」從文書中看,當時紙的價格在35文、50文及60文不等。與當時書價對比來看,唐時的紙價並不算高,而書價主要高在抄寫的工價上。

在歐洲 則以聖經為代表:

一本聖經從皇室跟主教下訂單簽合約後,第一步並非直接抄書,而是籌備原物料──古代的聖經是用羊皮寫的,生產一本羊皮紙《聖經》至少需要300張羊皮。皇室必須負責收集足量的羊皮紙、牛皮、彩繪所需的礦物與膠等原物料。修道院的抄經室才能執行制作-這仍包括自己制作墨水、顏料、管理抄寫原搞等龐大前置作業。一位抄經高手即使趕工一天,也只能抄寫四五頁,彩繪更是緩慢。 耗時五年完成是很正常的。由此可以想見,書籍在那時是非常貴重的東西,只有貴族、教會人員、抄寫員等少數人才能擁有。

到了紙張和印刷術發明初期 書籍的價格仍然不是一般市井小民負擔的起 《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亦稱四十二行聖經,即42-line Bible,此外還有Mazarin Bible或B42)是西方第一部採用活字印刷術印刷的聖經 

1449-1455年間,古騰堡聖經一本是20基爾德(gulden),手抄本聖經一本是50基爾德(John Man,《古騰堡革命》,台北:商周;2004)

基爾德(gulden)是萊茵地區發行的金幣,在1419年是3.51克重,含金量0.79。(M.M. Postan, H.J. Habakkuk,《劍橋歐洲經濟史‧中世紀的經濟組織和經濟政策》,北京:經濟科學;2004)

以重量X含金量X黃金時價(以2015.03.20金價計,http://www.goldlegend.com/ )來算

1基爾德 = 3316.3884元(新台幣)

即古騰堡聖經一本約等於新台幣66328元左右

即使現在看來高價,當時仍是前所未見的物美價廉! 各區主教直呼太神奇,搶購一空!

從以上資料 我們可以了解:古代成書既很困難,得書也就不容易,對於書,便不得不十分尊重;到了真成為書的時候,自然比較的有價值。自從發明了印刷術,書的數量逐漸增多,價值也每況愈下,直到現在,無論是怎樣不通的文章,荒謬乖誕的思想,都可以變成了書。尤其隨著3C科技的發達 書本更是乏人問津 書店一間間的倒閉 淪為廢紙秤斤求售了



來源:網路
閱讀:9450
日期:2015/3/31

【 螢幕捲動 】 【 收藏 】 【 列印 】 【 關閉 】 【 字體: 】 
 
  >> 文章迴響
  網友 高燕鋒2015/6/7 上午 11:17:36 我的迴響  
補充後續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

在紙張發明以前 各項書寫材料的價格多高?

孔子曾曰:“貧不及素。”這裏的“素”,指的就是絹帛。漢代一匹絹帛〔長約10多米﹐寬不及1米〕的價格相當于720斤大米。

中古歐洲主要的書寫材料羊皮紙 現在在日本還有賣 一張A4尺寸大小的羊皮紙要價約新台幣800元


首頁 | 前頁 | 後頁 | 尾頁分頁 1/1   
 
文章搜索:標題內容作者 
發表評論


點  評: 字數0



 
授權使用:青創網絡 Http://www.qcdn.net Powered by:QCDN_NEWS Version 1.5.2.23.7.0
Copyright (c) 2001-2002 Qcd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