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讀書會 (http://www.haihui.org.tw)|漫談舍利 (謹以此文紀念修碧老居士往生〉
 我要貼文
 修改刪除
 系統管理

讀書會檢索   明倫讀書會因果善行 → 因果善行

漫談舍利 (謹以此文紀念修碧老居士往生〉
資源提供:洪志明  
漫談舍利 (謹以此文紀念修碧老居士往生)念生 明倫月刊445期1973/6

  在前幾年我寫過這個題目,想要就我所知道關於舍利的故事,寫出一點,供養閱者。稿未寫完,因他事暫停,後來連未完之稿也丟失了,遂即作罷。今年六月十五日,收到菩提樹主編朱時英居士一封信,說是獲得了印光大師幾片靈骨,定於十七日設供請幾位同道共同瞻禮。這當然是很難得的事。這天晚間,王炯如居士到我家來,說是鄭勝陽居士之母親李修碧老居士前幾天往生了。荼毘之後,獲得許多舍利,明倫準備出一專號,要我寫幾句禮讚的話。在這一天裡,聽到兩個關於舍利的消息,這真是巧合了。於是我決定在十七日前往分別瞻禮。先到朱家,禮拜印祖的靈骨。是分黑白兩種顏色的幾片,裝在一個瓶裡。這個時期,在臺灣可以見到頗有佛光普照的意味,隨後又到鄭家,由王炯如居士領導,并有呂佛庭、江逸子兩位居士同去。我們禮拜了遺像,請出舍利,大大小小,總有百粒內外,大都是綠色,不是墨綠,也不是淺綠,是真正碧綠到明亮發光的程度。小粒的多是正圓形,灰色的小片靈骨粘在一起,稍大的另一粒很像鳥形,最大是碎片粘合兩份,立起來寬約一寸,高約有二寸,很像兩尊佛菩薩像,其中一尊且能看出雙眼和口是三個白點,鄭居士說當日荼毘後撿拾靈骨時,首先觸目的就是在膝部的這一塊,我聽了這話,想到該是拜佛的感應。至心禮佛的一拜,由膝輪以下到金剛際,每一個沙粒,都是輪轉王位,舍利不過是一種示現。若是往生極樂,則轉輪王位又不足道了。至於全部綠色的原因,因為在灰色靈骨裡,綠色最觸目容易檢出。大約當時前往收骨,未作此種準備,所以未能檢得完全。這些綠色舍利,使我得到啟示的,是粘在骨片上那一粒。請想在烈火之中,舍利似乎是液體而骨片必已乾枯,為什麼液體不沁入骨片而能這樣似粘似脫的結成圓球,這不是不可思議嗎?由於這個道理推之,舍利在液體時,與骨灰既不混合,亦不沾染,都是不可思議了。我向鄭居士建議將來在骨罈裡重檢一遍,或者有未檢出的乃至其他顏色的,也未可知。

  舍利是梵語譯成,也譯為舍利羅,在印度本是靈骨之意。傳到中國,漸漸變更原意,好像圓形的稱為舍利,否則稱為靈骨。但是也不盡然,古人所作的高僧傳記常用的一句話,塔全身舍利於某地,玄應音義也說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就是不荼毘也名舍利,何論圓與不圓呢?這事由最初說起,釋迦舍利八斛四斗,分給八國供養。歷代高僧大德,有舍利的,不勝舉述。各地所修的塔,總是以供養舍利為主,若是修塔專為在家人寄存骨灰,那是臺灣特有的事。不知始自何時?釋迦佛的舍利,經阿育王修建八萬四千寶塔,據廣宏明記所載中國鄮縣(今鄞縣)以下各地有十七座,法苑珠林記載有二十八座,而我們現在只知鄞縣一座,廟名阿育王寺,舍利也是懸在一個可以用手舉起的小塔裡。我雖未去過,有幾位朋友,都曾前往禮拜。每人向塔內觀看,顏色不同。歷代記載靈異的文字,不可悉數。明代宋景濂所作阿育王寺碑,尤為詳盡。可是清儒黃梨洲有一篇文字,在考據方面的眼光,歷舉明嘉靖以後,阿育王寺的舍利,屢經遺失偽造,已非原物。我讀了這篇文字,以為梨洲是以儒教闢佛的立場,說這樣話。即是丁著佛學大辭典也根據歷史觀念,認為阿育王在中國建塔為不可能。然而舍利的靈異,見於記載,歷代不斷,就是嘉靖以後,依然甚多,這就好像南海落伽山的觀音道場,在印度本另有其地。可是我國的普陀,不能說不是南海落伽山,也有種種靈異,佛教萬法唯心的道理,可以由此證明。佛學大辭典又說宋代吳越王曾造八萬四千寶塔,阿育王寺的舍利塔,是由此事推衍而出。這一件事,我倒有聽過一個小小傳聞。民國十四五年間,我在北平聽說有人獲得一座吳越王所造的銅塔,高約二尺左右,是可以移動的。塔內有沒有舍利,則不得知。後來這塔賣給東洋,得了一筆可觀的價錢,這也算關於舍利沒有證據的資料。此外我還要談,北平的釋迦舍利塔,是在北平西城,俗名白塔寺,正名妙應寺,喇嘛住持,塔甚高大,下方上圓,實心不可進入,門上寫著釋迦牟尼佛舍利靈塔。若准照佛學大辭典的說法,當然也不是阿育王修建了。俗傳有一句話,﹁先有白塔,後有北京。﹂當然來源甚古。塔前有殿,殿前有清朝乾隆皇帝御書的碑文,提到塔的來源,我已不甚記憶。只記得敘述元代志正年塔倒重修的經過,說是塔基之內,首見石函,內套鐵函銅函銀函金函,最裡面是水精為函,舍利在內,二龍夾護,香水盈滿。我看到這裡面想二龍夾護一句話,是真的活龍呢?是水精函上刻的龍呢?當然是刻的龍了。立這個碑的原因,是乾隆某年,塔頂垂下一條哈達。哈達是西藏語,為密宗敬佛敬僧的一種網質織物。塔頂甚高,不是人力所能懸掛。而且質料特殊,也非人間所有。認為是國家祥瑞之徵,所以立碑誌喜。這些事都見於碑文內,那時我家離塔不遠,所以我對這個碑文,不知看過多少遍,每想拓下來作為紀念,認為何時去拓皆可,以致因循未辦。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就是當時拓下,後來隻身逃難,也不能帶到臺灣。現在回想大陸,碑塔寺廟,恐都不復存在了。

  至於我最初見到真正的舍利,也是住在北平時候,倓虛大師在法源寺接座,這就是教界相傳倓老仗恃軍方力量接收寺廟那件事。事情的始末,倓老在所作影塵回憶錄裡敘述過,這裡不談,只說那時我曾追隨倓老,到寺幫同執事人點查法物。見過一個瓶裡用香水泡著兩粒圓形黃色舍利,是透明體,大如綠豆,瓶外套上寫著舍利二字,也不知道是誰的舍利。這是我最初看見舍利。以後陸續見著的大同小異,並且我聽說西藏的喇嘛很多有舍利的。活佛對清廷進貢,向來列入貢品。據此推斷清宮應該有許多舍利,民國接收清宮時未聞下落,當然是毀棄了。抗戰時期印光法師在靈巖圓寂,有舍利五大盤之多,五色俱備,並有結成花朵形的,我曾看見照片,後來弘一法師圓寂,也有許多舍利,我則不甚詳知。我到臺灣以後,最先看見的舍利,是后里毘盧寺妙識尼師的四粒,一白一淡紅都是扁片,兩粒墨綠是圓形,與這次所見鄭老居士的彷彿,但墨綠顏色較暗。後來這四粒舍利,被人偷去兩粒,所餘兩粒,毘盧寺建塔供奉,我也曾去瞻禮。此後在臺灣圓寂的各位大德,如章嘉活佛,如斌宗法師,都有很多的舍利,而在香港圓寂的倓虛大師,舍利至四千餘粒。其餘臺港及其他各地的緇素大德,示有舍利的,舉不勝舉,就在家居士而言,現在鄭老居士是比較多數而形狀也是很奇異了。

  舍利是佛教修持獲得結果的一項事實表現。不信佛教的人,雖然有種種說明,加以否認。而信佛的人,都是沒有疑惑的。明倫為了鄭老居士的往生,出此專號,鄭老居士的修持事實,已有同道寫出,不需重敘。而最後示現舍利的一段光明,若向佛法的深處推求,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好將我所知道關於舍利的一點掌故,寫成此稿,給明倫湊湊篇幅。



來源:
閱讀:14769
日期:2014/6/26

【 螢幕捲動 】 【 收藏 】 【 列印 】 【 關閉 】 【 字體: 】 
 
  >> 文章迴響
還沒有會員發表評論。
 
文章搜索:標題內容作者 
發表評論


點  評: 字數0



 
授權使用:青創網絡 Http://www.qcdn.net Powered by:QCDN_NEWS Version 1.5.2.23.7.0
Copyright (c) 2001-2002 Qcd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