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世法資源 佛法資源 大視界 心視野 因果善行 |
讀書會檢索 明倫讀書會 → 大視界 → 大視界 | |||||||||||
*人文心 中華情 世界觀 科技腦 * 第 262期 98 年7月25日 家教重意境 郎靜山一拍即合 2009-07-19 中國時報 【高有智、郭石城/專訪】 攝影大師郎靜山一生橫跨清末、民國時期,他的作品首重「意境」,贏得「影中有畫,畫中有影」美譽。在子女眼中,郎靜山晚年潛心學佛,出入都是一襲長袍,一副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模樣,就連家庭教育也是著重「意境體悟」,言教從不點破,「覺知」就是他循循善誘之道。 晚年陪侍在旁的么女郎毓文和父親相差六十歲,對父親作品意涵瞭然於胸。小女孩一生跟著老父親的巨大身影,父親角色猶如生命導師不時啟發心靈,兩代情感早已跨越一甲子的年齡隔閡。儘管郎毓文也已過了知天命之年,暗房的光影交錯仍串起她對父親的無盡思念。以下是郎毓文訪談紀要: 父女情深 相差60歲生命導師 問:郎靜山曾經改名,背後有何特殊典故? 答:爸的本名叫做「國棟」,「靜山」是爸爸大哥的女友所取,爸爸大哥因為女友另訂婚約,後來竟殉情了,爸爸為了紀念大哥,於是就改名為「靜山」,不過,這名字也很適合爸,就像一座「安靜的山」。 問:郎靜山一輩子熱愛攝影,曾經希望子女走上相同道路? 答:小時候我、弟弟在暗房和爸爸摸索過,但爸知道攝影藝術很難,要有意境內涵,他的教育方式開放自由,尊重子女發展,不會強迫我們走攝影之路。 我和弟弟在暗房看爸放大影像,有時爸要我們幫忙過水,最令人遺憾一件事,就是爸還在世的時候,我們沒有把他在暗房工作的一幕拍攝下來。爸爸穿著大袖襱的唐裝,在暗房紅外線下的遮光動作,比交響樂的指揮還要有味道。 問:妳和父親相差六十歲,難道不會有隔閡? 答:我爸是非常有智慧的人,教導不是教條式,不是用言語,完全用身教。我覺得爸是很不一樣的人,給我很深的啟發,我不覺得和爸有距離,不需要年紀很近,他還是影響著我。 自覺教育 尊重子女從不教訓 問:郎靜山對妳有哪些影響?如何教育子女? 答:我讀一女中高一時,我們還住板橋,有時我會和爸一起坐公車回家,有一次,坐到一部有些椅背都掉了的車子,我一屁股坐在有靠背椅子,卻沒有讓位給沒椅背的爸爸,回到家後,爸只是小聲地告訴媽,說我還沒長大,不懂讓座,這比責備還能令我難過。 爸後來也說過:「人要是沒有覺知,就什麼都沒有了。」原來爸都不教訓我們,是要我們自己察覺。他是以我們是否能自覺,來衡量我們是否成長。我四十三歲才真正離開家裡,到溫哥華念藝術管理,爸和媽第一次來看我時,我請了幾個爸爸的客人,爸才說我會點一桌菜了,這才是長大了。 爸不會勉強教導,小事也都會尊重子女,不會隨便做主,自己也不發脾氣。他平時話不多,教育方式也是循循善誘,他教我看畫,就是讓我自己去察覺,我曾問他兩幅畫的差別,他就是簡單一句「你看嘛!」好作品自己會說話,父親啟發我要耐心仔細去摸索。 問:郎靜山曾結婚四次,有過十五個子女,可否談談兄弟姊妹的發展? 答:十五個子女目前剩下十一個,分布在台灣、中國大陸和美國三地,平時大家聯繫的機會不多,我因為要處理父親的遺物會主動和大家聯繫。 循循善誘 15名子女各展長才 我的兄弟姊妹各有天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二姊郎毓秀,她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的花腔女高音,父親送她出國學聲樂,她會五國語言,八十幾歲來台奔喪時,手中還拿義大利文書翻譯。大姊郎毓瑛也是很特別,她在大陸曾是黑五類,最後卻能翻身管一縣三千人。 二哥郎毓瑞最會做生意,聰明靈活,從事鋼鐵貿易,兒子郎美杰既是醫師,也是律師,也懂得財經投資。三哥郎毓俊則是七海旅行社的老闆,他的太太還是老藝人金音。我弟弟郎毓彬則是標準的公子哥(郎毓文當場開起玩笑),文化國樂系畢業,曾在市立國樂團表演過,他喜歡聽音樂、喝茶、泡咖啡、學古琴,興趣相當廣泛,經營中正大學和政大的校園咖啡廳。 問:妳的母親楊惠亞和父親的相戀過程? 答:我媽很會做菜,個性忠厚老實,是能幹的上海姑娘。外公在上海青江浦邊開設一家名叫「楊公興鴨麵之家」餐館,小有名氣,每天殺上千隻鴨,爸爸經常帶著小孩去吃鴨麵而認識了媽,他們兩人相差三十六歲,因為媽仰慕爸的文采,認命跟了爸一輩子,後來抗戰,外婆將媽交給爸照顧,輾轉來到台灣落腳。 寶貝相機 發生車禍肉身保護 問:聽說郎靜山曾打趣表示:「相機比太太更重要」? 答:爸、媽和我生肖都屬龍,爸用「雲從龍,風從虎」的典故,將家裡命名為「留雲精舍」表明對母親的情意,爸在作品中署名「留雲精舍」就是緣自於此。爸爸很愛惜他的相機,別人都不能亂動,連我們都不行。當年爸爸在南橫發生車禍,被人發現時,身上都還抱著相機,可見相機對他的重要性,我們到現在都還保存著父親生前的相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