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講表名相解釋→第五講表 人生三際之抉秘




1 十二因緣―因,說事之原素。緣,說果的促成。這是窮究眾生,涉歷三世、輪迴六道之由來。

2 無明―是本性從無始一念不覺起的煩惱。

3 行―是依著無明而造作之善惡行業。

4 識―是依過去世之業而受現世受胎之一念也。亦是過去二因,混合入胎之神識。

5 名色―托胎以後,心身未完備之稱也。名即精神,色即形體;斯時心識闇昧,形體未克,故不稱身心,別稱名色。

6 六入―謂在胎內,已具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形體完備,六根將有所入也。

7 觸―是出胎後,在二、三歲時,與外界環境之接觸。

8 受―是六、七歲時,漸能分別苦樂而感受之。

9 愛―是十歲以後,依苦樂的感覺,愛把苦離開,愛把樂接受之一種思想。亦即於環境生種種愛欲也。

10 取―是成人以後,愛欲發展,於諸境生取著心,且不捨一切之造作。

11 有―由愛取之煩惱,興起諸業,必有當來之果,故名為有。

12 坐―依現在之業,為未來之受生(即受未來五蘊之身)。

13 老死―未來之生,漸老而死。

14 無始―一切世間,若眾生才若法,皆無有始,如今生從前世之因緣而有,前世亦從前世而有,如此展轉推究,眾生及法之元始不可得,故云無始。

15 本識―阿賴耶識之異名。是為有為、無為、一切法之根本,故名本識。

16 滴―父母交合之精液稱之。

17 扶塵根―五根(眼、耳、鼻、舌、身)之外形,眼可見者,是為扶助正根之五塵,故謂之扶塵根。

18 十二重城―五句章句經曰:「切眾生常在長獄。有十二重城圍之,以三重棘籬籬之。」三重棘籬即三界,又名三世。十二重城即十二因緣也。

19 十二輪―輔行三之三曰:「十二輪者,大纓絡文,展轉不窮,猶如車輪。」十二輪亦十二因緣之異名也。

20 纓絡―頸飾。編玉而懸於身者。

附註:十二因緣―其中分別因與緣,則行與有之二支是因,無明與愛取之三支是緣。餘七支總是果,但果還為起惑業因緣之緣,故攝之於緣中,不別存果名,是曰因緣觀。十二因緣亦名十二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