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講表名相解釋→第四講表 人生當前之所受(觀受是苦)




1 受―受者,領納所觸之境之心所法也。一、身受,領納於身,起分別之受,即苦、樂、捨之三受是也。二、心受,領納於心,起分別心之受,即憂、喜之二受是也。(心受亦攝捨受)。

2 觀受是苦―四念處觀之一。(四念處觀:一、身念處,觀身不淨。二、受念處,觀受是苦。三、心念處,觀心無常。四、法念處,觀法無我。)

3 五受―受心識領納所對之境之作用也。差別有五種:一、苦受,二、樂受,三、憂受,四、喜受,五、捨受。

4 憂受―心於違境受憂愁之感也。

5 喜受―心於順境受忻悅之喜也。

6 苦受―領納違情之境,而起苦惱之感者。

7 樂受―領受順情之境,使身心適悅者。

8 捨受―身心領納不違不順(不苦、不樂、不憂、不喜)之境,而苦樂之感共捨離者。

9 苦果―使身心苦之果報。從惡業而生者。總言之,則生死之果報皆苦也。

10 苦苦―三苦之一。苦眾生身心之苦,從饑餓、疾病、風雨、寒熱、鞭打、勞役等苦緣而生之苦也。又有情之心身,本來是苦,更加刀杖等之苦,故云苦苦。

11 壞苦―樂境壞時所生之苦。

12 行苦―行者遷流之義,一切有為法,遷流三世,無剎那常住安穩之苦,謂之行苦。

13 八苦―一、生苦:在母腹中作胎的時候,好像坐牢獄,出胎又如鑽穴隙。二、老苦:風燭殘年,身體衰敗,精神昏沉。三、病苦,臟腑傷損,皮肉瘡廱,全身疼痛。四、死苦:絕命的時間,風刀解體,又好像生龜脫殼。五、愛別離苦:父母、夫婦、子女、兄弟、眷屬,不是生別,就是死離。六、怨憎會苦:冤家仇人,偏要時常遇到。七、求不得苦:希望富貴平安的事,隨了心願的很少。八、五陰熾盛苦:因有這假心身,就時刻愛取欲塵,如火不息。(又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故捨報之後,復須受生,是為五陰熾盛苦。)前七苦是果苦,後一苦是因苦。

14 五陰―新譯為蘊,舊譯為陰。陰有蔭覆與陰積之二義。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之五法也。

15 五陰盛苦―解盛有二義:一就苦而說,人各具五陰而眾苦熾盛,故曰盛。又五陰之器盛眾苦,故曰盛。

16 輪迴―眾生無始以來,旋轉於六道之生死,如車輪之轉而無窮也。

17 無常―世間一切之法,生滅遷流,剎那不住,謂之無常。無常有二:一、剎那無常,謂剎那剎那有生住異滅之變化也。二、相續無常,謂一期相續之上有生住異滅之四相也。

18 剎那―譯言一念。時之最少者。探玄記云:「剎那間,此云念頃。於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

19 生滅―有為之諸法,依因緣和合而為未有法之有,謂之生;依因緣離散而為已有法之無,謂之滅。有生者必有滅,有為法是也;有滅者必不有生,無為法是也。但自中道之正見言之,則有為法之生滅為假生假滅,而非實生實滅。

20 剎那生滅―一剎那之短時間中有生滅。謂萬法剎那生、剎那滅,轉轉相續也。21 界―差別之義。彼此之事物,差別而無混濫也。

22 三界―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為三:(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

23 欲界―有淫欲與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欲界。(詳如六、七表)

24 色界―色為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離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謂為身體,謂為宮殿。物質的物,總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定之淺深麤妙分四級,稱為四禪天。

25 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之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謂之無色界。此既為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

26 顛倒―如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反於本真事理之妄見也。是為無明之所使然,倒見事理也。

附註:五蘊―舊譯為陰,又譯為眾,新譯為蘊。陰者,積集之義。眾者,眾多和聚之義,亦蘊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