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選講→講前介言

【中庸講述筆記 介言】

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在中興大學講

言中庸一書。本小戴禮之一種。列於禮記中第三十一篇。提出單行。較大學為早。大概始於漢時。非由宋程朱為之也。漢劉歆七略禮類有此。同時又有中庸說二篇。迨後六朝及唐。皆有注釋。惜多散失。

中庸古本章句,依鄭康成。孔穎達諸儒所訂。為三十三章。後經宋朱晦庵重編。亦三十三章。章數雖同。然段落畫分則有異。但原文卻未移動。不若大學前後之更張。現通行之單行本。即朱所編之章次也。

中庸之作者。歷代諸儒。多以為子思。各書記載。都如是也。惟後人在中庸文句中。摘出一句一辭。如書同文。華嶽等。而疑為晚出偽託。已由考據家辨而駁之。管窺一見。不能盡擯群書之言也。

中庸二字之義。漢鄭康成釋為中和之為用也。庸作動辭。宋程伊川釋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其意中則不過與不及。亦不偏於左右。即認出事理中正重心。堅立不移。庸則平實自然。而無素隱行怪。即踏上事理平實之路。恆久不息。兩者雖異其言。而義未嘗不可融也。

中庸之旨。在闡明人天之道相通。天道至誠無息。化育萬物。人道本亦如之。後為物欲所蔽。失其高明。故應法天。以復其本。始能並育不害。悠久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