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摘注接蒙→修持正行分第八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疏鈔擷】 但發聲聞心。不發菩提心。為少善根。一心持名。悉回向菩提。為多善根。種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為少福德。一心持名。眾善奉行。為多福德。因緣者。發起為因。助發為緣也。

【要解】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即助緣。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疏鈔】 善有二義。一是宿生善因。一是今生善類。男女者。通指緇素利鈍。及六道一切有緣眾生也。大本云。世間人民。前世為善。乃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一聞佛名。慈心喜悅。志意清淨。毛髮聳然。淚即出者。或宿世曾行佛道。或他方佛所菩薩。固非凡人。則信念佛者。皆宿修善本者也。今生善類者。如華嚴經云。「寧在諸惡趣。恆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夫不以人天為善。而得聞佛名為善。則信心念佛者。皆善人之儔類也。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疏鈔擷】 此標念境也。執者不搖奪。持者不遺忘。持有數種。一明持。出聲念也。二默持。無聲密念也。三半明半默持。微動唇舌念。 家名金剛持是也。(彌陀衷論)口不誦佛。是為外斷。心不憶佛。是為內斷。外斷猶有不得已時。如有內斷。是心不在佛矣。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要解】 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亂。鈍根僅一日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

【疏鈔擷】 一心者。專注正念也。不亂者。不生妄念也。

【按】 當前一念。是心是佛。不生雜想。不昏沉掉舉。是謂一心。不為一切外境所奪。是為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疏鈔擷】 其人指持名者。佛兼化報言。聖眾兼菩薩聲聞言。凡人命終。平生善惡。自然現前。今專念佛。則淨念成就。清淨心中。豈不佛現前乎。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疏鈔擷】 上言臨者。是將欲命終。此言終時。正煖盡識去時也。顛倒者。由平日隨順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亂。應入地獄者。刀山劍樹。視作園林。應墮畜生者。馬腹驢胎。認為堂宇。所謂顛倒也。

【義疏聞持記】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一無善種。故起惡念。二無正信。故起邪見。三恩愛深重。故生繫戀。四苦惱逼迫。故發猖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

【按】 此處應與前文合觀。平時持名。能得一心不亂。故終時正念分明。心不顛倒也。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大祐略解】 一剎那間。故云即得往生。

【按】 娑婆極樂。雖距十萬億剎。可證不勞彈指之頃。即能得到。十疑論云。動念即是淨土時。如人有夢。身雖在。而心意識至他方。生淨土亦爾。動念即至。觀經云。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又云。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觀此數義。可知一念豎窮三際。橫該十方。安能受空間時間之限制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略註】 利者。命終佛接得生益也。言者。七日一心持名語也。見則親身所睹。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疏鈔擷】 此第二重勸也。

【約論】 願者。願我離苦得樂。舍穢得淨。此聲緣之因。其願狹。欲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舍穢得淨。是名正願。亦名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