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佛譜→選佛譜卷第三

選佛譜卷第三

第五色無色天門(凡二十三位)


  譜曰。色界諸天。具有色受想行識五陰。無色界天。唯有受想行識四陰。雖分二界八地(初禪名離生喜樂地。二禪名定生喜樂地。三禪名離喜妙樂地。四禪名捨念清淨地。幷四空天。卽為空處等四地。共名八地也)。然同屬天趣。同名定地。故合為一門也。約二十五有分別者。初禪兩天為一有。大梵雖在初禪。自為一有。以我慢最重故。二禪三天為一有。三禪三天為一有。四禪前三天為一有。無想雖在四禪。自為一有。以唯是外道所感果故。五不還天。雖亦在四禪中。自為一有。以唯是那含聖人所寄居故。四空卽為四有。雖無色質。不可說其方隅處所。而心王心所。猶有所緣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定果法塵。非我計我。愛見未除。未出因果輪迴法故。鈍根樂定那含。寄四空處。無別處所。卽屬四空處攝。故此色無色天。祗十一有。幷前欲界十有。及四惡趣。卽為四有。共成二十五有。當知有因卽集諦。有果卽苦諦也。
  梵眾天(那那。南洲。那謨。四王天。謨謨。忉利天。阿阿。梵輔天。阿彌。大梵天。彌彌。阿陀。皆少光天。彌陀。無量光。陀陀。光音天。那佛。少淨天。謨佛。無量淨。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別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超六欲天。遠離飲食婬欲睡眠三種過患。故名為梵。梵者。清淨離染之謂也。通而言之。四禪皆名梵天。皆清淨故。別而言之。初禪創離欲染。獨得梵名。大佛頂經云。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名梵眾天。(文)蓋以欲界習定。創得初禪。禪力未深。故命終後生為梵民。壽二十小劫。身半由旬。 那那等三。見思所牽。故退生欲界。阿阿等六。福善漸勝。故漸階上天。那佛。謨佛。雖雜煩惱。而慧力較強。故亦從升進。阿佛。則見生滅理。便得不還。彌佛。則悟無生門。成離欲地。陀佛。則真諦先明。准位應同五住。佛佛。則慈尊授手。剎那便悟佛乘。
  梵輔天(那那。南洲。那謨。四王。謨謨。忉利。阿阿。大梵。阿彌。少光。彌彌。阿陀。皆無量光。彌陀。光音。陀陀。少淨。那佛。無量淨。謨佛。徧淨。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大佛頂經云。欲習旣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名梵輔天。(文)蓋以在欲界中。旣得初禪。數數修習。禪力漸深。故命終已。得為梵臣。壽四十小劫。身一由旬。退則與梵眾大同。進則較梵眾小勝。至於悟入法門。亦無異也。
  大梵天(那那。天脩羅。那謨。鐵輪王。謨謨。金輪王。阿阿。少光天。阿彌。無量光。彌彌。阿陀。皆光音天。彌陀。少淨天。陀陀。無量淨。那佛。請法梵王。謨佛。亦請法。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大佛頂經云。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文)蓋以在欲界中。數習初禪。次復訶厭覺觀。捨棄初禪。入中間禪。已離覺染。未離觀染。名為無覺唯觀三昧。於中為求作梵王故。兼修四無量心。故命終已。得為大梵。壽六十小劫。身由旬半。由其恆懷大慢。自謂我是一切眾生之父。故那那等。便墮脩羅及人王類。由其為世界主。凡遇佛出。必先請轉法輪。故那佛。謨佛。皆為請法梵王。餘如前說(初禪天竟)。
  少光天(那那。南洲。那謨。忉利。謨謨。梵眾。阿阿。無量光。阿彌。光音。彌彌。阿陀。皆少淨。彌陀。無量淨。陀陀。徧淨。那佛。福生。謨佛。福愛。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不論人中。天上。欲界。初禪。但於無覺唯觀三昧。不住不著。專精求進。創得無覺無觀三昧。入第二禪。(從二禪去。乃至非非想定。一切皆名無覺無觀三昧。)禪力未深。命終得生少光天中。佛頂經所謂澄心不動。寂湛生光也。火災不到。壽二大劫。身二由旬。 那那等二。見思所牽。還生欲界。謨謨染著禪味。退生初禪。餘如前。可例知。
  無量光天(那那。南洲。那謨。忉利。謨謨。梵輔。阿阿。光音。阿彌。少淨。彌彌。阿陀。皆無量淨。彌陀。徧淨。陀陀。福生。那佛。福愛。謨佛。廣果。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人中天上。數習第二禪力。命終得生此天。佛頂經所謂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徧成琉璃者也。壽四大劫。身四由旬。餘如前說。
  光音天(那那。銀輪王。那謨。忉利天。謨謨。大梵天。阿阿。少淨天。阿彌。無量淨。彌彌。阿陀。皆徧淨。彌陀。福生。陀陀。福愛。那佛。謨佛。皆廣果。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人中。天上。深入第二禪力。兼修四無量心。命終得生此天。佛頂經所謂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者也。壽八大劫。身八由旬。 問。那那何故作銀輪耶。答。在天旣為天王。退生人道。餘福亦應作人王也。問。那佛。謨佛。何故皆廣果耶。答。佛表覺慧。不應反生四空暗昧八難之處。此外無餘可進。故同在廣果耳。問。何故欲界人天。其退以漸。色界天退。直至下地。答。世間禪法。從來難進易退。故退初禪。必起欲界煩惱。若退二禪。必起或初禪或欲界煩惱。乃至若退四禪。必起下四地中隨一煩惱。所起煩惱。亦多增上。如石壓草。如冰夾魚。如蛇啟蟄。如水潰防。故也(二禪天竟)。
  少淨天(那那。忉利。那謨。梵眾。謨謨。少光。阿阿。無量淨。阿彌。徧淨。彌彌。阿陀。皆福生。彌陀。福愛。陀陀。廣果。那佛。謨佛。皆忍位。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六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不論人中。天上。梵天。光天。但於二禪不住不著一心精進。創證第三禪者。命終卽生此天。水災不到。壽命十六大劫。身長十六由旬。 那那。表起欲界惑染。猶有餘福。故生忉利。 那謨。表起初禪惑染。故生梵眾。 謨謨。表起二禪惑染。故生少光。 那佛。謨佛。未斷惑種。依於三禪而修出世行觀。故擬忍位。 陀佛。殘思將盡。故成六住。 餘並如前。
  無量淨天(那那。忉利。那謨。梵輔。謨謨。無量光。阿阿。徧淨。阿彌。福生。彌彌。阿陀。皆福愛。彌陀。廣果。陀陀。空處。那佛。謨佛。皆忍位。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六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數修第三禪力。命終得生此天。壽三十二大劫。身三十二由旬。
  徧淨天(那那。金輪。那謨。大梵。謨謨。光音。阿阿。福生。阿彌。福愛。彌彌。阿陀。皆廣果。彌陀。空處。陀陀。識處。那佛。謨佛。皆忍位。阿佛。三果。彌佛。離欲地。陀佛。六住。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深入第三禪力。兼修四無量心。命終得生此天。壽六十四大劫。身六十四由旬。 那那為金輪者。亦以天王餘福。仍為人王。十善與樂也(三禪天竟)。
  福生天(那那。梵眾。那謨。少光。謨謨。少淨。阿阿。福愛。阿彌。彌彌。皆廣果天。那陀。無想。謨陀。空處。阿陀。識處。彌陀。無所有處。陀陀。非非想。那佛。世第一。謨佛。無煩天。阿佛。四果。彌佛。已辦地。陀佛。別七住。佛佛。方便淨土。)
  譜曰。不論人中。天上。初二三禪。但於三禪不味不著。一心精進。創證第四禪者。命終得生此天。果報微妙。宮殿隨身。幷如雲之地亦所不須。故他經中亦名為無雲天也。三災俱不能到。壽一百二十五大劫。身一百二十五由旬。 那那生梵眾者。退起初禪染故。問。何不起欲染耶。答。四禪力勝。其退亦當以漸故。 那謨生少光者。退起二禪染故。 謨謨生少淨者。退起三禪染故。 彌彌亦廣果者。未得上地定力。不能越色界故。 那陀生無想者。禪波羅密云。外道行人。雖得四禪。而見有心識之患。欲求涅槃無想寂滅。不知破色。直用邪智滅心。入無想定也。 謨陀生空處者。已得空定故。 那佛世第一者。見種未斷。依於四禪修出世慧。無間必發真故。 謨佛生無煩者。餘思未斷。得出世慧。於同分地。入不還聖位故。 阿佛四果者。依捨俱禪斷見思故。(第四禪已上。皆名捨俱禪。而第四禪斷惑力勝)。 彌佛已辦地者。於無生門出三界故。 陀佛七住者。次第門中。見思先盡故。 佛佛方便淨土者。仗他佛力。不滯空寂故。
  福愛天(那那。梵輔天。那謨。無量光。謨謨。無量淨。阿阿。阿彌。彌彌。皆廣果。那陀。無想天。謨陀。空處。阿陀。識處。彌陀。無所有處。陀陀。非非想。那佛。世第一。謨佛。無煩天。阿佛。四果。彌佛。已辦地。陀佛。別七住。佛佛。方便淨土。)
  譜曰。數修第四禪力。命終得生此天。壽二百五十大劫。身二百五十由旬。餘如上說。
  廣果天(那那。大梵天。那謨。光音天。謨謨。徧淨天。那陀。謨陀。皆空處。阿陀。識處。彌陀。無所有。陀陀。非非想。那佛。世第一。謨佛。無煩天。阿佛。四果。彌佛。已辦地。陀佛。七住。佛佛。方便淨土。)
  譜曰。深入第四禪力。兼修四無量心。命終得生此天。壽五百大劫。身五百由旬。 那那大梵者。有福慧故。縱退四禪。起初禪染。還為梵王。統御世界也。那陀亦空處者。有福慧故。縱取深定。但當銷礙入空。不墮外道邪徑也。
  無想天(那那。阿鼻獄。那謨。下品畜。謨謨。無財鬼。那佛。畜脩羅。謨佛。十仙。阿佛。西洲。彌佛。東洲。陀佛。南洲。佛佛。王三昧。)
  譜曰。由於人中。天上。秉外道邪說。厭患麤想。數修習力。伏除欲界初二三禪貪染。依第四禪。滅除前六識心心所法。令不現行。心滅為首。名無想定。得此定已。不退不失。命終卽生無想天中(亦在四禪眾同分地)。壽亦五百大劫。身亦五百由旬。初生半劫。猶有微想。作意入定。六識不行。共經四百九十九大劫。如其本時習定之相。不動不搖。無所分別。(或先是婆羅門。則如先婆羅門坐。或先是無聞比丘。則如先結加趺坐。)至後半劫。由種子力。想心復生。便從此沒。決墮欲界。 那那。則不知自實未證涅槃。妄謂羅漢身遭後有。以謗法故。墮阿鼻獄。 那謨。則見思並重。又無宿福。故為下畜。(修定之福。在無想天已享盡故。)闇鈍愚迷。 謨謨。則愛網牢密。又無片善。故為無財。(修定之善。在無想天亦酬畢故。)純苦無樂。 阿阿等施戒禪定。彼天總不能修。又彼壽長。故皆不行。 那佛。謨佛。雖仗佛免墮三塗。一則雜見而為下劣脩羅。一則貪命而為十仙邪趣。 阿佛。彌佛。陀佛。福慧相資。所以得生三洲善道。 佛佛。則入虛空三昧。以破無想之有。便能圓具一切諸三昧也。
  無煩天(阿阿。無熱天。阿彌。善見天。彌彌。阿陀。皆善現天。彌陀。陀陀。俱色究竟天。那佛。謨佛。皆四果。阿佛。師子奮迅三昧。彌佛。超越三昧。陀佛。圓十信。佛佛。圓十住。)
  譜曰。此於第四禪捨念清淨眾同分中。復有此五不還天。乃三果聖人已斷下四地染未斷上地染者所寄居也。初無煩者。乃雜修禪下品所感。謂行人先入第四禪已。於此定中。先起多念無漏心相續現前。次起多念有漏心相續現前。又起多念無漏心相續現前。如是漸漸減至二念無漏二念有漏。二念無漏時。名雜修加行成滿。次起一念無漏。一念有漏。一念無漏。名為根本成滿。以用無漏夾熏有漏。色定轉明。果報轉勝。由此資於故業。故命終後得生此天。壽千大劫。身千由旬。但有升進。永不退轉也。一遇佛字。便出塵界。成阿羅漢。阿佛。彌佛。則兼入熏禪修禪。增長功德。陀佛。則按位入圓。佛佛。則勝進入圓。並賴開顯之力。
  無熱天(阿阿。善見。阿彌。善現。彌彌。阿陀。彌陀。陀陀。皆色究竟天。那佛。謨佛。皆四果。阿佛。師子奮迅三昧。彌佛。超越三昧。陀佛。圓十信。佛佛。圓十住。)
  譜曰。二無熱者。乃雜修禪中品所感。用前下品根本三心為加行。更引一念無漏一念有漏。一念無漏三心為根本。資其故業。卽生此天。壽二千大劫。身二千由旬。餘如上說。
  善見天(阿阿。善現天。阿彌。彌彌。阿陀。彌陀。陀陀。皆色究竟天。那佛。謨佛。俱四果。阿佛。師子奮迅。彌佛。超越。陀佛。圓信。佛佛。圓住。)
  譜曰。三善見者。乃雜修上品所感。用前六心皆為加行。更引三心為根本。資其故業。得生此天。壽四千大劫。身四千由旬。餘亦如前。
  善現天(阿阿。阿彌。彌彌。阿陀。彌陀。陀陀。皆色究竟天。那佛。謨佛。皆四果。阿佛。師子奮迅。彌佛。超越。陀佛。圓信。佛佛。圓住。)
  譜曰。四善現者。乃雜修上勝品所感。用前九心皆為加行。更引三心為根本。資其故業。得生此天。壽八千大劫。身八千由旬。餘並如前。
  色究竟天(阿阿。阿彌。彌彌。阿陀。彌陀。陀陀。皆四果。那佛。師子。謨佛。超越。阿佛。辟支佛地。彌佛。菩薩地。陀佛。圓信。佛佛。通教佛地。)
  譜曰。五色究竟天者。乃雜修禪上極品所感。用前十二心皆為加行。更引三心為根本。資其故業。得生此天。壽一萬六千大劫。身一萬六千由旬。 阿阿等六皆四果者。邊際定力。稍加功行。便出塵界故也。那佛師子奮迅三昧。謨佛超越三昧者。增益勝定功德故。阿佛辟支佛地。彌佛菩薩地者。卽便迴心入大乘故。佛佛通教佛地者。卽於此天示現世間最高大身。成等正覺。乃是界內利根所見之相。實是圓住已上所示現故(四禪天竟。已上色界十八天竟)。
  空無邊處天(那那。無間獄。那謨。中品畜。謨謨。少財鬼。阿陀。識處。彌陀。無所有。陀陀。非非想。那佛。十仙。謨佛。南洲。阿佛。鈍那含。彌佛。離欲地。陀佛。六住。佛佛。王三昧。)
  譜曰。不論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禪中。但除無想五不還天。餘修空處定者。若得成就。則命終便生此天。旣無色陰。不可說有方隅處所。唯有微細第六意識所緣無邊虛空為其處也。壽二萬大劫。 窮空不歸。迷漏無聞。故那那等墮三惡趣。 唯耽暗定。故阿阿等三不行。 定力漸深。故阿陀等三上進。 那佛。謨佛。雖仗佛力。不墮三塗。一則身見重故。還為十仙。一則起欲染故。仍生此地。 阿佛創達無漏。故同樂定那含。 彌佛忽悟卽空。故成衍門離欲。 陀佛。於次第門。准位應同六住。名為正心。 佛佛。觀空實相。能入三昧中王。名為無礙。
  識無邊處天(那那。無間獄。那謨。中品畜。謨謨。少財鬼。阿陀。無所有處。彌陀。陀陀。皆非非想處。那佛。十仙。謨佛。南洲。阿佛。鈍那含。彌佛。離欲地。陀佛。六住。佛佛。王三昧。)
  譜曰。不論欲界。色界。空處。但修識處定成。命終卽生此天。唯以微細第六意識所緣無邊心識為其處也。壽四萬大劫。餘同前說。 其王三昧。名之為常。
  無所有處天(那那。無間獄。那謨。中品畜。謨謨。少財鬼。阿陀。彌陀。陀陀。非非想。那佛。十仙。謨佛。南洲。阿佛。鈍那含。彌佛。離欲地。陀佛。六住。佛佛。王三昧。)
  譜曰。不論欲界。色界。空處。識處。但修無所有處定成。命終卽生此天。唯以微細第六意識所緣非空非識境界為其處也。壽六萬大劫。其王三昧。名之為樂。餘如前說。
  非想非非想處天(那那。無間獄。那謨。中品畜。謨謨。少財鬼。那佛。十仙。謨佛。南洲。阿佛。四果。彌佛。已辦地。陀佛。七住。佛佛。王三昧。)
  譜曰。不論欲色二界。空等三處。但修非非想處定成。命終卽生此天。唯以極微細第六識所緣非有非無境界為其處也。壽八萬大劫。居三有極頂。更無可進。故阿陀等不行。 問。毗婆沙論。明有頂不發無漏。如何阿佛得證四果。答。若遇阿佛。表其無漏善根成熟。卽退借無所有定發真。頓斷見惑及餘殘思。出三界也。 其王三昧。名之為我。
  鈍根阿那含(那佛。謨佛。俱四果。阿佛。師子奮迅三昧。彌佛。超越三昧。陀佛。圓十信。佛佛。圓十住。)
  譜曰。按經論中。三果聖人。斷下四地思盡。得第四禪。於中有二根性。一者樂慧。則修夾熏禪。生五淨居(卽無煩等五不還天)。二者樂定。則修四空定。生無色界。樂慧根利。卽於色界速出生死。樂定根鈍。故於無色界遲出生死也。此卽四空界攝。無別處所。不同淨居。別為一有。然雖在無色界。不同凡夫外道。仍受輪迴。是故須別明之。 那佛謨佛皆四果者。一遇佛字。便是金剛喻定。能斷有頂微細俱生惑也。問。那謨二字旣表見愛。若有見愛。何成四果。答。界內見惑。初果先已斷盡。界內愛染。四空之所存者無幾。今遇佛字。安得不斷。此那謨字。正表界外見愛。所謂無明別惑。由此無明。沈空滯寂。故為定性聲聞。設非無明所障。何不入摩訶衍。 阿佛。彌佛。順其樂定之習。故入熏修兩禪。增長出世功德。 陀佛定慧均平。故按位入圓。 佛佛純是佛慧。故勝進入圓。 第五色無色天門竟。

第六生善滅惡門(凡六位)


  譜曰。聽法。護法。請法。令六道凡夫生出世善。作法取相無生三懺。令三障重罪皆得滅除。故為入佛法之初門。
  聽法雜眾(阿阿。南洲。阿彌。四王天。彌彌。阿陀。皆忉利天。彌陀。夜摩天。陀陀。兜率天。那佛。聲聞心。謨佛。支佛心。阿佛。事度心。彌佛。體空觀。陀佛。次第觀。佛佛。圓頓觀。)
  譜曰。有間地獄。畜生。餓鬼。脩羅。惡人。並得承佛僧力。聽聞正法。生其世出世間善根。正聽法時。對治見思。令不現起。故那那等不行。若生世間有漏善根。卽感人天樂報。如阿阿至陀陀等。若生出世無漏善根。卽解三乘四教。如那佛至佛佛等。
  護法八部(阿阿。初果。阿彌。見地。彌彌。薄地。阿陀。初住。彌陀。七住。陀陀。十住。那佛。謨佛。皆圓五品。阿佛。圓十信。彌佛。上品中生。陀佛。上品上生。佛佛。圓十住。)
  譜曰。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梵語提婆。此翻為天。雖通指三界諸天。而護法者。唯欲界六天為多。以其近在散地故也。梵語那伽。此翻為龍。畜生趣攝。梵語夜叉。此翻勇健。亦翻暴惡。鬼趣所攝。梵語乾闥婆。此翻香陰。亦翻尋香行。乃是天帝樂神。亦鬼趣攝。梵語阿脩羅。此翻無端正。亦翻非天。雖有四種。自為一趣。梵語迦樓羅。此翻金翅鳥。亦畜生趣所攝。梵語緊那羅。亦云真陀羅。此翻疑神。新翻歌神。亦鬼趣攝。梵語摩睺羅伽。此翻大腹行。 大蟒神。亦畜生攝。)祇是天。阿脩羅。鬼。畜。四趣攝耳。以其並有業報神通福力。故若遇善知識。發淨信心。便能護持正法也。旣護正法。能伏見思現行。故那那等不行。阿阿。則創悟生滅四諦。故成初果。阿彌。則創觀生卽無生。故成見地。彌彌。則重慮無生。故成薄地。阿陀。則次第門中。創見真諦。故為初住。彌陀。則純善定力。能別苦輪。故為七住。陀陀。則諸禪三昧。能達界內種種法門。故為十住。那佛。謨佛。則雖有煩惱。如無煩惱。故為圓五品位。阿佛。則麤垢任運先落。故為圓信。彌佛。陀佛。則以戒定功德。迴向如來大願海中。故生淨土。佛佛。則開佛知見。為佛之所護念。故成圓十住也。
  請法梵王(阿阿。三果。阿彌。離欲。彌彌。已辦地。阿陀。五住。彌陀。十住。陀陀。十行。那佛。謨佛。圓五品。阿佛。圓十信。彌佛。上品上生。陀佛。圓十住。佛佛。實報淨土。)
  譜曰。欲界六天。未離散地。故五欲習強。而威神不遠。二禪以上。已離覺觀。故德位雖貴。而號令不行。唯初禪大梵天王。劫初成時。最先受生。餘諸天人並呼為父。故三界中其權獨重。雖以具大我慢。聖者不生其中。實則諸佛道成。彼必首為請主。旣已請轉法輪。卽便能伏煩惱。故那那等不行。阿阿。則創見四諦。先斷欲塵。故成三果。阿彌。則初悟卽空。久離欲染。成離欲地。彌彌。則重慮卽空。斷餘殘使。成已辦地。阿陀。則無量門中。還齊三果。故為五住。彌陀。則功行稍進。界內理明。故為十住。陀陀。則三昧門中。起諸幻化。故為十行。那佛。謨佛。則具縛凡夫。能知祕藏。故登五品。阿佛。則麤垢先落。能淨六根。故成圓信。彌佛。則慈心具戒。隨佛往生。陀佛。則定慧圓明。頓開佛眼。佛佛。則以修顯性。入無障礙法界也。
  作法懺(那那。上品惡。那謨。中品惡。謨謨。下品惡。阿阿。南洲。阿彌。鐵輪王。彌彌。阿陀。皆四王天。彌陀。忉利天。陀陀。夜摩天。那佛。兜率天。謨佛。取相懺。阿佛。無生懺。彌佛。業清淨戒。陀佛。餘清淨戒。佛佛。念清淨戒。)
  譜曰。大小七眾。犯諸輕戒。以殷淨心。不敢覆藏。向他清淨師友發露悔除。名作法懺。一往但能除滅小罪。不能除滅根本重罪也。 那那等三。煩惱習強。悔已復犯。遂成三品十惡。 阿阿。則罪滅福生。不失人道。 阿彌。則加以善力。堪作人王。 彌彌。阿陀。則十善稍增。能為護世。 彌陀。則十善倍勝。忉利可生。 陀陀。則資以定力。夜摩可往。 那佛。則欲覲補處。得上四天。 謨佛。則深覺過患。進修取相。 阿佛。則欲拔罪本。直觀無生。 彌佛。則懺力精純。初登大乘淨戒。 陀佛。則攝心妙懺。能淨無量律儀。 佛佛。則頓發無漏真明。永不忘失正念。
  取相懺(阿阿。別相念。阿彌。總相念。彌彌。性地。阿陀。六心。彌陀。八心。陀陀。十心。那佛。願升內院。謨佛。求生淨土。阿佛。業清淨戒。彌佛。餘清淨戒。陀佛。覺清淨戒。佛佛。無上道戒。)
  譜曰。七眾若犯根本大戒。依小乘律。不通懺悔。今依大乘教法。立壇結界。淨治三業。晝夜六時。勤修五悔。哀求諸佛菩薩。冥顯加被。祈復淨戒。故名為取相懺。能滅根本重罪。但未卽滅七逆罪耳。(七逆者。一出佛身血。二弒父。三弒母。四弒和尚。五弒阿闍黎。六破羯磨轉法輪僧。七弒三乘聖人。須更修無生懺。)旣結壇儀。不起惑業。故那那等不行。旣滅重罪。隨功行之淺深。漸登觀行。阿阿。則初修四種念處。阿彌。則念處慧力稍深。彌彌。則接彼相似空性法流。阿陀等三。則仰信中道。漸能伏見思惑。那佛等二。則或求親覲補處。或圖永侍慈尊。阿佛。則根本堅明。彌佛。則律儀成就。陀佛。則定共得發。佛佛。則圓滿戒度。
  無生懺(那那。聲聞心。那謨。聲聞心。謨謨。辟支心。阿阿。事度心。阿彌。性地。彌彌。八人地。阿陀。初發心住。彌陀。七住。陀陀。十住。那佛。求生淨土。謨佛。圓五品。阿佛。圓十信。彌佛。上品上生。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不論輕罪。重罪。十惡。七逆。先用作法取相而導其流。隨卽觀罪性空以塞其源。所謂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名無生懺也。設無清淨師友可向作法。又無如意助緣可立壇儀。則應秉質直心。立決定志。先向十方三寶。悔除所犯。誓不更造。次於阿蘭若處。如理思惟。觀罪無生。此卽所謂寧可缺於前前。不可缺於後後。勤而行之。亦必滅罪證理也。然所觀無生。通乎四教。或因緣生滅。無實我法。故名無生。或因緣卽空。如幻如夢。故名無生。或因緣卽假。虛妄有生。而中道之體。雙非空有。故名無生。或因緣卽中。深達罪相卽是實相。不可思議。故名無生。今那那等三。見思垢重。智慧狹劣。故雖觀無生。仍趣偏徑。阿阿。則生滅門中。創發大願。成事度心。阿彌。則觀生無生。得相似解。故成性地。彌彌。則純觀無生。發真不遠。為八人地。阿陀。則次第門中。創見真諦。故為初住。彌陀。則十善已純。能出三界故為七住。陀陀。則三昧力勝。通諸法門。故為十住。那佛。則志在帶業橫超。故為求生淨土。謨佛。則具縛能知祕藏。故為圓五品位。阿佛。則麤垢已除。故登圓十信位。彌佛。則具戒見佛。故得上品上生。陀佛。則定慧相資。捨分段而獲意生。佛佛。則性修不二。開佛眼而登圓住。 第六生善滅惡門竟。

第七增上戒學門(凡十三位)


  譜曰。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斯則名為三無漏學。故學道人以戒為首。此戒從小階大。從淺階深。圓攝諸法。故名增上。小乘大乘各論七眾。已如前文廣明。
  在家五戒(那那。作法。那謨。南洲。謨謨。四王。阿阿。八戒。阿彌。十戒。彌彌。阿陀。皆持比丘律。彌陀。持二部。陀陀。廣持。那佛。五停心。謨佛。乾慧地。阿佛。業清淨。彌佛。餘清淨。陀佛。中品中生。佛佛。圓十信。)
  譜曰。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名為在家五戒。受三歸依。自稱盡形壽為滿分優婆塞。卽得此戒。若四分三分等。旣未全受。但可攝入出世福業。未可名戒學也。那那。則必有毀犯。故須作法懺除。那謨。則引業所牽。命終還生人道。謨謨。則異熟果盡。戒福得升初天。阿阿等六。隨力淺深。漸成增上。那佛。則五停以調見。謨佛。則乾慧以治思。阿佛。則成菩薩居士。故業清淨。彌佛。則為菩薩比丘。故餘清淨。陀佛。則准十六觀經而生淨土。佛佛。則悟戒之實相而淨六根。
  八關齋戒(那那。作法懺。那謨。四王天。謨謨。忉利天。阿阿。十戒。阿彌。持比丘。彌彌。阿陀。皆持二部律。彌陀。廣持毗尼。陀陀。住毗尼而不動。那佛。五停心。謨佛。乾慧地。阿佛。業清淨戒。彌佛。餘清淨。陀佛。中中生。佛佛。圓十信。)
  譜曰。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持八支戒。一曰不殺。二曰不盜。三曰不婬。四曰不妄語。五曰不飲酒。六曰不著香華鬘。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及往觀聽。七曰不坐高廣大床。八曰不非時食。(前七名戒。第八名齋)故名八關戒齋。若未受終身五戒。亦得受此。但未可名戒學。今約已受五戒。又於月六齋日加受此戒。故功行稍勝也。(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名月六齋日。若遇月小。則以二十八日補之。又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名為年三長齋月。亦應受一月八戒。功德尤勝。亦卽攝在此位。)
  沙彌十戒(那那。四王天。那謨。忉利天。謨謨。五戒。阿阿。持比丘律。阿彌。持二部。彌彌。阿陀。皆廣持毗尼。彌陀。住毗尼而不動。陀陀。善能滅諍。那佛。別相念。謨佛。乾慧地。阿佛。業清淨戒。彌佛。餘清淨。陀佛。中上生。佛佛。圓十信。)
  譜曰。剃髮染衣。隨如來出家。依止和尚。奉持十戒。名為沙彌。(此翻息慈。又翻求寂。七歲以上。七十以下。方許為之。)一不殺。二不盜。三不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八不坐高廣大床。九不非時食。十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瑜伽論云。第六第七兩戒。出家人犯。其過則重。故分為二。在家人犯。其過略輕。故八戒中則合為一。)終身受持。故功行又勝也。那那等二。則前異熟盡。承戒力以生天。謨謨。則愛染偏強。退求寂以歸俗。餘可知。
  持比丘律(那那。忉利。那謨。夜摩。謨謨。八戒。阿阿。持二部律。阿彌。廣持。彌彌。阿陀。皆住毗尼而不動。彌陀。善滅諍。陀陀。十一切處。那佛。總相念。謨佛。乾慧地。阿佛。餘清淨戒。彌佛。覺清淨。陀佛。中上生。佛佛。圓十信。)
  譜曰。年滿二十以上。六十以下。六根具足。無諸遮難。登壇受具足戒。專精護持二百五十學處。達其開遮持犯。名為持比丘律。(比丘此翻除饉。又翻破惡。乞士。怖魔。又翻殺賊。應供。無生。二百五十戒法。分為五篇。已受者不可不學。未受者不許先知。是故此中不列)功行勝沙彌也。謨謨。亦是煩惱力強。不敢破戒。故捨具戒為優婆塞。兼持八戒。斯無過也。陀陀十一切處者。由增上戒學。成增上定學故。
  持二部律(那那。夜摩天。那謨。兜率天。謨謨。取相懺。阿阿。廣持毗尼。阿彌。住毗尼。彌彌。阿陀。皆善能滅諍。彌陀。十一切處。陀陀。九次第定。那佛。總相念。謨佛。乾慧地。阿佛。餘清淨戒。彌佛。覺清淨。陀佛。中上生。佛佛。圓十信。)
  譜曰。旣達比丘戒法。兼誦比丘尼律。知其開遮持犯。堪任教誡。故名持二部律。(尼戒五篇。亦不許未受者知。故此不列。)此人旣為眾所知識。未必肯捨具戒。設使煩惱力強。必須結壇禮懺以治惑也。
  廣持毗尼(那那。兜率天。那謨。化樂天。謨謨。取相懺。阿阿。住毗尼。阿彌。善滅諍。彌彌。善滅諍。阿陀。十一切處。彌陀。九次第定。陀陀。師子奮迅三昧。那佛。煖位。謨佛。性地。阿佛。覺清淨戒。彌佛。念清淨。陀佛。無上道。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毗尼全藏。文義浩博。盡能誦持。堪作人天師範。故倍勝也。然煩惱未除。仍須修取相懺。若遇佛佛。則是具諸戒行。隨佛往生。故為上上品矣。
  住毗尼而不動(阿阿。善滅諍。阿彌。十一切處。彌彌。阿陀。皆九次第定。彌陀。師子奮迅三昧。陀陀。超越三昧。那佛。二果。謨佛。薄地。阿佛。念清淨戒。彌佛。無上道戒。陀佛。二離垢地。佛佛。圓十住。)
  譜曰。得無漏戒。捨破戒垢。故名住毗尼而不動。永無退轉。那謨等皆不行也。那佛二果者。從見道階修道故。謨佛薄地者。煩惱薄故。阿佛念清淨戒者。開小成大故。彌佛無上道戒者。度戒彼岸故。陀佛二離垢地者。戒波羅密增上故。佛佛圓住者。住戒祕藏故。
  善能滅諍(阿阿。十一切處。阿彌。九次第定。彌彌。阿陀。皆師子奮迅三昧。彌陀。超越三昧。陀陀。七住。那佛。念清淨戒。謨佛。念清淨戒。阿佛。無上道戒。彌佛。二離垢地。陀佛。圓十住。佛佛。圓十行。)
  譜曰。自旣清淨。令他清淨。於諍事起。善能除滅。統理大眾。具足利他功德。聲聞持戒。此為最勝。故阿阿等。如次入於增上定學。陀陀。則所作已辦。同別七住。那佛等則開小成大。已如前說。陀佛。則定慧莊嚴。卽住祕藏。佛佛。則不可思議。二利行圓也。
  業清淨戒(阿阿。餘清淨戒。阿彌。覺清淨戒。彌彌。阿陀。皆念清淨戒。彌陀。二住。陀陀。三住。那佛。謨佛。皆八部。阿佛。初歡喜行。彌佛。無上道戒。陀佛。初歡喜地。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菩薩優婆塞。及菩薩沙彌等。由菩提弘誓願力。護持性重。永不毀犯。名為具足根本業清淨戒。故那那等皆不復行。阿阿等四。以次漸進。彌陀等二。旣未到戒彼岸。但堪入內凡位。稍破見思而已。那佛。謨佛。覲佛護法而未斷惑。阿佛。始能出空入假。彌佛。便能滿足戒度。陀佛。則次第門中。創登無漏。佛佛。則蓮華國內。速悟無生。
  餘清淨戒(阿阿。覺清淨戒。阿彌。念清淨戒。彌彌。阿陀。皆二治地住。彌陀。三住。陀陀。四住。那佛。謨佛。皆請法。阿佛。二饒益行。彌佛。無上道戒。陀佛。二離垢地。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菩薩比丘。由弘誓力。性業遮業。悉皆善護。名為前後眷屬餘清淨戒。謂不犯重戒諸方便罪。名前眷屬清淨。不犯等流諸輕垢罪。名後眷屬清淨也。那佛謨佛請法者。持菩薩戒而未斷惑。轉身得為大梵天王。旣為梵王而遇佛出。則必請轉法輪也。陀佛二地者。戒極清淨故。餘可知。
  覺清淨戒(阿阿。念清淨。阿彌。二住。彌彌。阿陀。皆三住。彌陀。四住。陀陀。五住。那佛。二僧祇滿。謨佛。離欲地。阿佛。無上道。彌佛。初歡喜地。陀佛。上品上生。佛佛。圓十住。)
  譜曰。菩薩比丘。及菩薩諸天。捨離欲惡不善法。與覺觀俱而入初禪。乃至捨念清淨而入四禪。由禪定力。不復更起犯戒惡覺。名為非諸惡覺覺清淨戒。此是大乘定共戒也。(由菩提心力。故與聲聞定共戒不同。)那佛二僧祇滿者。雖未斷惑。戒定諸度已將滿故。謨佛離欲地者。殘思雖在。不起欲界諸煩惱故。阿佛。彌佛例前可知。陀佛。則已得受記。佛佛。則分證法身也。
  念清淨戒(阿阿。二住。阿彌。三住。彌彌。阿陀。皆四住。彌陀。五住。陀陀。六住。那佛。三僧祇滿。謨佛。通菩薩地。阿佛。無上道戒。彌佛。二離垢地。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十住。)
  譜曰。仰信中道。體空觀成。不起生死涅槃二邊邪念。名為護持正念念清淨戒。此是大乘道共戒也。此戒已屬初發心住。故阿阿等。位次漸增。那佛擬三僧祇滿者。六度雖已滿足。見種猶未斷故。(此順權說言之。)謨佛擬通菩薩地者。二乘並已超過。扶習猶潤生故。(亦順權說。)阿佛。彌佛。亦例可知。陀佛。則已超同居。佛佛。則分同佛果也。
  無上道戒(阿阿。發光地。阿彌。燄慧地。彌彌。阿陀。皆難勝地。彌陀。現前地。陀陀。遠行地。那佛。上品上生。謨佛。方便土。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別妙覺佛。佛佛。實報淨土。)
  譜曰。以無上菩提勝解。了知五戒。八戒。十戒。具戒。乃至定共道共戒等。一一皆從佛戒海中流出。一一皆歸佛戒海中。如種種水。同一溼性。是故五戒乃至比丘戒等。一一戒相。一一威儀。一一無非三聚淨戒。以其一一皆能滅一切惡。卽名攝律儀戒。一一皆能生一切善。卽名攝善法戒。一一皆能度一切生。卽名攝眾生戒。如此普攝諸戒。迴向菩提。故名迴向滿足無上道戒也。據華嚴經。二地已得戒波羅密最為增上。今阿阿等六。善增長故。漸登上地。那佛。謨佛。能見佛故。生二淨土。阿佛。則住戒祕藏。彌佛。則妙行莊嚴。陀佛。則淨戒果成。為別妙覺。佛佛。則性修交徹。為實報淨也。 第七增上戒學門竟

選佛譜卷第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