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宗論1→卷四之三【解】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二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四之三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解】
【致知格物解(約佛法為唐宜之說)】
【藏性解難五則】
 

【解】


  【致知格物解(約佛法為唐宜之說)】
知者。明德之本體。乃中道第一義諦妙心。非空非假而實離一切相。卽一切法者也。致者。一心三觀。了達此一諦而三諦也。物者。迷此知體。而幻現之身心家國天下。如水所結之冰也。格者。推究此身心家國天下。皆如幻影。並非實我實法。如以煖氣銷堅冰也。欲得水。莫若泮冰。欲致知。莫若格物。冰泮水現。物格知致矣。物者。所觀之境也。格者。能觀之智也。知者。所顯之諦也。一心三觀名格物。一境三諦不令隱晦名致知。不可以致知為空觀。格物為假觀也。(唐謬分故破之)了知五位百法皆無實我實法為物格。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為知致。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為意誠。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為心正。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為身修。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乃至一世界清淨故。一切世界清淨。為家齊國治天下平。只一物格工夫到底。致知之學。始無虧欠。是謂究竟不離於初步也。


  【藏性解難五則】
隨緣那名不變。不變那得隨緣(一難)。非不變之體。安有隨緣之用。非隨緣之用。安顯不變之體(一解)。 不變體常。隨緣用無常。還是一分無常。一分常(二難)。體不變故。妙用不變。體常用亦常。用隨緣故。舉體隨緣。用無常體亦無常。常與無常。二鳥雙遊(二解)。 正隨緣時。不變安在。悟不變後。豈更隨緣(三難)。正隨緣。隨緣卽不變。別無不變所在。如二月外無真月。二月卽是真月。悟不變。不變隨悟緣。了了常無迷惑。如淨眼見真月。更不見二月(三解)。 月是能隨邪。見是所隨邪(四難)。就月為喻。真月不變。一二皆隨緣。真月隨人見一見二。不變常自隨緣。見一見二。實無他月。隨緣常自不變。就見為論。見性不變。見一見二皆隨緣。見一是真見。見二是妄見。只一見體。而有真妄。不變常隨緣。真見妄見總是見。隨緣常不變(四解)。 月是能隨。卽是所見。見是能見。卽是所隨。名不二邪(五難)。此非不二。須知月不在天。見不在目。月在天。見在目。二物相遠。如何成見。又復月不來目。見不往天。月來目。天則無月。見往天。目則無見。然非月何見。非見何月。月若是見。復何名月。月若非見。云何見月。見若是月。復何名見。見若非月。月云何見。從此體會。方知能所不二。不二之性。卽是不變。迷者謂二。悟知不二。總號隨緣。一性隨迷悟兩緣。迷悟總不改一性也(五解)。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四之三

 

p1:疑為于字,註明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