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綸貫卷第9-16→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提婆達多。亦云達兜。亦云調達。此翻天熱。以其應行三逆。所以生時人天心熱。因此立名。即因緣釋也。(問。惡人出世。何名感應。荅。令無量人。不敢造惡。亦具四悉。見者喜己身不作。即世界。不作生善。即為人。不作惡。即對治。無障果事。即第一義。)約教者。前三教。逆秖是逆。今即逆而順。是圓教意。本迹者。本地清涼。眾生煩惱。故菩薩示熱。同其病行而度脫之。大經云。提婆達多。必不破僧。報恩經云。若有人言提婆達多實是惡人。入阿鼻獄者。無有是處。大雲經云。提婆達多。不可思議。所有行業。同於如來。觀心者。究竟斷彼異相諸陰和合積集。名為破僧。究竟斷彼諸使習氣種子。名為害阿羅漢。究竟斷彼七種識身煩惱所知種種染汙。名為惡心出佛身血。(出楞伽經第三)什師譯經竟。宮人請此品淹留在內。江東僅傳二十七品。梁有滿法師講經百徧。於長沙郡燒身。仍以此品安持品前。南嶽大師亦以此品次寶塔品後。後見長安舊本。方知二師深得經意。
 

 (丁)此迹門流通第三品來意。引古宏經。傳益非謬。明今宣化。事驗不虛。舉往勸今。使流通也。文為二。初明昔日達多通經。釋迦成道。二明今日文殊通經。龍女作佛。稟教尚然。宣通之功。益豈不大。故達多受記。文殊可以意知。
 (戊)初中三。初明往昔師弟持經之相。二結會古今。三勸信。
 (己)初又二。初長文。二偈頌。
 (庚)長文又四。初明求法時節。二正明求法。三求得法師。四受法奉行。
 (辛)今初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
 

 (辛)二正明求法又二。初明發願。二明修行。
 (壬)今初
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
 

 (壬)二明修行又二。初明欲滿檀那。勤行佈施。二明為滿般若。勤求妙法。
 (癸)今初
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佈施。心無悋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
 

 (癸)二明為滿般若勤求妙法
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二正明求法竟。
 

 (辛)三求得法師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
 

 (辛)四受法奉行
王聞仙言。歡喜踊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采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牀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初長文竟。
 

 (庚)二偈頌四。初頌時節及正求法。二頌求得法師。三頌受法奉行。四結證勸信。
 (辛)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椎鐘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
 

 (辛)二頌求得法師
時有阿私仙。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
 

 (辛)三頌受法奉行
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采薪及果蓏。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倦。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
 

 (辛)四結證勸信
亦不為己身。及以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為汝說。
 

初明往昔師弟持經之相竟。
 

 (己)二結會古今二。初正結會。二明師弟功報俱滿。
 (寅)今初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
 

 (庚)二明師弟功報俱滿又二。初明弟子圓因報滿。二明法師妙果當成。
 (辛)今初
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
 

此先明因圓也。問。提婆達多。世世為佛怨。云何而言是善知識。荅。入大乘論云。若是怨者。云何能得世世相值。如二人行。東西各去。步步轉遠。豈得為伴耶。六度義甚多。今當略說。如大論云。捨依正名檀。防止七支名戒。打罵不報名忍。為事始終名精進。四禪八定名禪。分地息諍名般若。又束十善為六度者。不殺至不妄語是檀。不兩舌是尸。不惡口是忍。不綺語是進。不貪瞋是禪。不邪見是般若。又菩薩善戒經第十云。六波羅蜜有三種。一對治。謂慳惡瞋怠亂癡。二相生。謂捨家持戒。遇辱須忍。忍已精進。進已調五根。根調知法界。三果報。謂大富饒財。諸根具足。容色端正。有大威力。壽命安康。辯才無礙。又餘經云。施報富。戒報善道。忍報端正。進報神通。禪報生天。慧報破煩惱。如是等例。皆是三藏明六度相也。若施者受者財物三事皆空。名檀。不見持犯。名戒。能忍所忍不可得。名忍。身心不動。名精進。不亂不味。名禪。非智非愚。名般若。如此流例。即通教中六度相。若言檀有十利。一伏慳煩惱。二捨心相續。三與眾生同資產。四生豪富家。五生生施心現前。六四眾愛樂。七處眾不怯畏。八勝名徧布。九手足柔輭。十乃至詣道場。恆值善知識。戒有十利。一滿一切智。二如佛所學。三智者不毀。四誓願不退。五安住正行。六棄捨生死。七慕樂涅槃。八得無纏心。九得勝三昧。十不乏信財。忍有十利。一二三四。火刀毒水皆不能害。五非人所護。六身相莊嚴。七閉惡道。八生梵天。九晝夜常安。十身不離喜樂。精進有十利。一他不能折伏。二佛所攝。三非人所護。四聞法不忘。五未聞能聞。六增長辯才。七得三昧性。八少病惱。九隨食能消。十如優鉢華增長。禪有十利。一安住儀式。二行慈境界。三無悔熱。四守護諸根。五得無食喜。六離愛欲。七修禪不空。八解脫魔羂。九安住佛境。十解脫成熟。般若有十利。一不取施相。二不依戒。三不住忍力。四不離身心精進。五禪無所住。六魔不能擾。七他言論不能動。八達生死底。九起增上慈。十不樂二乘地。復次四事應修檀。一破慳貪故。二莊嚴菩提故。三自他利益故。欲施。施時。施已。皆歡喜。名自利。饑渴者得除。名利他。四得後世大善果。謂尊貴饒財故。四事應持戒。一自修善法滅惡戒。二莊嚴菩提攝眾生。三臥安覺安不悔恨。於諸眾生無害心。四後受人天。得涅槃樂。四事應修忍。一除不忍。二莊嚴菩提攝眾生。三彼此離怖畏。後世無瞋。眷屬不壞。不受苦惱。四得人天涅槃樂。四事應修精進。一破懈怠。二莊嚴菩提攝眾生。三增善法。是自利。不惱他。是利他。四後得大力致菩提。四事應修禪。一破亂心。二莊嚴菩提攝眾生。三身心寂靜。是自利。不惱眾生。是利他。四後受清淨身。安隱得涅槃四事應修般若。一破無明。二莊嚴菩提攝眾生。三智慧自樂。是自利。能教眾生。是利他。四能壞煩惱及智障。是大果。如此流例。是別教明六度相也。月藏第一云。若眾生唯依讀誦求菩提。是人為著世俗。尚不調己煩惱。何能調他。是人著嫉妬。名利富貴。高心自是。輕慢毀他。尚不得欲界善根。況色無色善根。況二乘菩提。況無上菩提。如星火不能乾海。口氣不能動山。藕絲不能稱岳。當知世俗不能滿菩提。何等是第一義。謂造一切福事。及修身。修心。修慧。以第一義熏修。則速滿六波羅蜜。若行若坐。捨攀緣想。是檀。捨攀緣不犯。是尸。於境界不生瘡疣。是羼。不捨於離。是精進。於事中不放逸。是禪。於諸法體性無生。是般若。復次於陰捨。是檀。不計念陰。是尸。於陰無我想。是羼。於陰起怨想。是進。於陰不熾然。是禪。於陰畢竟棄。是般若。於界捨。是檀。於界不擾濁。是尸。於界捨因緣。是羼。於界數數捨。是進。於界不起發。是禪。於界如幻想。是般若。如是等。是名第一義諦善巧方便甚深法要。能滿六波羅蜜。以此法自為為他。三世菩薩。悉修是法成菩提故。非世俗也。此法能息眾生煩惱道苦道。安置菩提道。又華嚴明七地菩薩。念念具足十波羅蜜。當知諸地皆悉念念具足。為存教道。故至七地說之。諸如此例。是圓教六度相也。今明釋迦因行。須知迹示四相。本行惟圓。次慈悲喜捨。各有生緣法緣無緣三種不同。三藏生緣。二乘但為自調。止可攝入定學。菩薩為度一切。別修四無量心。若至果成。得名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通教法緣。三乘同修。而亦自他利別。別教次第修三。圓教一心圓具。迹四。本一。例前六度可知。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
 

此次明果圓也。三十二相。具在法界次第初門及法數等。文句亦略出之。茲不暇錄。三藏以精進持戒而為相本。若不持戒。尚不能得人天之身。況佛身相。通教以空無生為相本。別教以道種智為相本。圓教以實相為相本。今聞法華。令我具足。即是稱性發得。亦能迹修前三也。八十種好。十力。神通等。具如法數。例須先識四教不同之相。然後結歸圓宗。
 

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此結證由通經者益也。初明弟子圓因報滿竟。
 

 (辛)二明法師妙果當成三。初明正果成。二明所化度。三明滅後利益。
 (壬)今初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因名天熱。果名天王。國名天道。總由徹悟性德第一義天。非逆非順。而逆而順故也。非逆而逆其逆不可思議。即逆而順。故名天熱。非順而順。其順不可思議。統逆成順。故名天王。行於非道。通達佛道。故名天道也。問。毗尼藏中。明調達臨入獄時。得無根信。口稱南無。未及稱佛。身即陷墜。佛記其三劫罪畢。出獄為人。當得辟支佛果。號曰南無。旣悟道已。持鉢受供。甫得食時。以宿命通。自觀宿行。知是臨終一稱南無善根之力。愧不受食。遂取滅度。與此經授記。何碩異耶。荅。諸大菩薩遊戲神通。普門示現。三十二應。具十界身。徧於法界。盡於未來。例如央掘魔羅。薩遮尼犍。迦留陀夷等事。大小兩機。所見碩異。皆由分得如來三密故也。若知此意。則知釋尊久遠成佛。仍於大通威音等世示行因行。乃至今品之明求法。然燈之得受記。一一無非垂迹利生善權方便。殷勤稱歎方便。良有以也。
 

 (壬)二明所化度
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恆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壬)三明滅後利益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技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二結會古今竟。
 

 (己)三勸信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淨心信敬者。不於善惡之迹妄生分別。名為淨心。深知生生示現為怨。正是成就作佛之大爐鞴。名之為信。於彼為怨為惱之人。能起真實善知識想名之為敬。了達鐘以扣鳴。刀以磨利。金以鍊精。梅以寒香。但取其益。不計其非如子食乳。不譏母醜。如人採果。不嫌枝曲。名不生疑惑。如是方是聞慧思慧修慧。方能永離三塗。常奉諸佛。恆聞妙法。蓮華化生也。初明昔日達多通經。釋迦成道竟。
 

 (戊)二明今日文殊通經。龍女作佛二。初明通經。二明利益。
 (己)初中五。初智積請退。二釋尊止之。三文殊尋來。四智積問。五文殊荅。
 (庚)今初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
 

問。多寶已示入滅。何得尚有所從菩薩。荅。應是彼土奉侍供養寶塔之人。能以神通願力。隨從寶塔處處聽經。亦由多寶如來神力所引攝故。
 

 (庚)二釋尊止之
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智積意謂多寶佛塔。秪為證經故出。今勸物流通旣訖。是故請還。釋迦則以迹門雖訖。本門未彰。故托在文殊以留多寶。佛之密意。非菩薩所知也。
 

 (庚)三文殊尋來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於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涌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
 

問。序中文殊在座。今何自海而來。荅。凡有三義。一者不起此會。於海化物。聖境隱顯。非凡所測。二者在序一時益訖。去時豈必白知。來時大益方生。與眾自海而至。三者梵文甚廣。傳譯甚略。彼處或具有出會之語。例如華嚴入法界品等也。問。三千之外。各有四百萬億那由他土。無復大海。文殊何故仍云海來。荅。事釋未爽。況不思議。今以三義通之。一者旣移天人及變大海。今神通力。遠從所移處來。應無遠弊。二者海眾縱移。而龍宮不動。龍謂不動。而所居已變。從變而不變處來。有何不可。三者無緣者被徙。有緣者今來。此不思議山海宛然。令眾不見。但是變見。非謂改體。文殊旣不起而往。其土亦即穢而淨。故淨名云移置他土。都不使人有往來相。此中乃使有往來相。而本不移。故知應有機者。則土變眾移而尚來。其無緣者。則土復眾來而不至。所以理雖無動。化事成規。故使所見不同。來往時異。菩薩化儀尚爾。豈佛設變同凡。問。不起而往。何故云來。荅。示彼此眾。知經功力。識稟教益。故須云來。不往而往。不來而來。皆為利物。何須此難。故知此土雖云移去。他土未必見來。彼不見來。此不見去。不來不去。而移事灼然。如淨名經中。如來足指按地。是時大眾自見坐寶蓮華。而土穢如故。
 

 (庚)四智積問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
 

 (庚)五文殊荅又四。初荅利益甚多。二蒙益者集證。三文殊結益。四智積偈讚。
 (辛)今初
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證知。
 

 (辛)二蒙益者集證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涌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
 

坐寶蓮華無數菩薩。具有二種。一者本發大心。二者本是聲聞。今蒙文殊法化。同歸一實也。大乘空義。即諸法實相。
 

 (辛)三文殊結益
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辛)四智積偈讚
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讚曰。大智德勇健。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已見。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
 

初明通經竟。
 

 (己)二明利益九。初文殊自敘。二智積問。三文殊荅。四智積執別教為疑。五龍女明圓釋疑。六身子挾三藏權難。七龍女以一實除疑。八時眾聞見得益。九智積身子默然信受。
 (庚)今初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
 

 (庚)二智積問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
 

 (庚)三文殊荅
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慧善知眾生。總持能受佛藏。皆圓慧也。深入禪定。了達諸法。即圓定也。定慧平等。故能於剎那頃發菩提心。所謂悟無生者。方見剎那。即是剎那際三昧也。達此剎那無生無性。頓入不可思議法界。所謂介爾有心。三千具足。三千即空。得位不退。三千即假。得行不退。三千即中。得念不退。了知不縱不橫。雙照橫豎。故辯才無礙。自悟心性與諸佛同。愍念眾生同體在迷。故慈念猶如赤子。旣能上合諸佛。下同眾生。所以功德具足。能至菩提也。心念口演四句。皆是歎其圓行。
 

 (庚)四智積執別教為疑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智積侍從寶塔。專證圓經。豈應不信。蓋是為物騰疑耳。釋迦苦行。示迹同別。乃化他之權。龍女發心。即登不退。乃自行之實。(此但對偏為權。以圓為實也。)須臾。即上文所云剎那頃也。然權實不二。事理互融。釋迦垂迹徧行難事。旣先久證圓理。龍女示現剎那發心。亦必久積資糧。況無量劫。解之元即一念。而須臾頃。性具十世古今。如瞿目仙人執善財手。於一念間。備歷剎塵數劫。承事諸佛。行菩薩道。理性不動。佛事灼然。若謂別教一向屬事。圓教一向屬理。則事理分張。仍墮邊執。事非理何以自立。理非事何以自彰。願讀經者思之。
 

 (庚)五龍女明圓釋疑
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
深達罪福相。徧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此由龍女持經得解。故矢口讚佛。即所以明圓而釋疑也。初兩偈半。讚佛明圓。後一偈。引證釋疑。初言深達罪福相。徧照於十方者。罪福相。秖是十法界相。三塗為罪。人天為福。有漏為罪。無漏為福。偏空為罪。出假為福。二邊為罪。中道為福。但中為罪。圓中為福。旣舉十法界相。則性體乃至果報。無不全收。此十法界罪福相等。皆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即假即中。三藏秖達因緣一句。照六而不照十。達則不深。照則不徧。通教秖達六界因緣即空。達亦不深。照亦不徧。別次第達。亦次第照。猶不得名深達徧照。唯有圓人。了知現前一念。豎徹三諦之底。橫該十界之邊。無一諦而非十界。則豎非豎。無一界而非三諦。則橫非橫。非豎非橫。而橫而豎。故言深達罪福相徧照於十方也。又束此橫豎。同名性德。性德非橫非豎。以諸凡聖常平等故。且說為橫。攬性成修。須明六即。修亦非橫非豎。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且說為豎。理即在迷。達而不達。照而不照。名字已去。得達照名。至究竟時。達乃最深。照乃最徧。今讚究竟佛德。故言深達罪福相徧照於十方也。微妙淨法身者。三千即假故微。三千即中故妙。三千即空故淨。三德不縱橫不並別。即是諸佛所證法身。法身無相。無所不相。實相為大小相海之本。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一相好。皆即法界。本是法身所具。還用莊嚴法身。所謂全性成修。全修顯性也。天人等四句。如文可知。又聞成菩提者。牒上文殊稱讚龍女於剎那頃能至菩提也。唯佛當證知者。引佛為證。釋寶積之疑問也。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者。意顯不久當往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轉大法輪也。
 

 (庚)六身子挾三藏權難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身子於淨名經中。曾與天女問荅。便已了知男女無有定相。況今初周得悟。登圓初住。已與龍女所證是同。何得實有此難。亦是為物騰問耳。
 

 (庚)七龍女以一實除疑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荅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
 

寶珠。表修得圓因。上佛。表將因剋果。佛即受之。表獲果甚速也。觀心釋者。始覺為寶珠。本覺為佛。始覺合乎本覺。為以珠上佛。佛即受之。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問。胎經云。魔梵釋女。皆不捨身。不受身。悉於現身得成佛。今乃變成男子。然後成佛。權實云何。荅。胎經明現身成佛者。約自行破無明惑言也。實也。此經明變成男子者。約化他八相成道言也。權也。須知依圓頓教而修妙行。的可立地成佛。故云。法性如大海。不說有是非。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由其實行甚疾。故以權行示現而證成之。令人深信不疑也。問。女變成男。即坐道場。旣無降神住胎出家等相。何名八相成道。荅。淨穢土別。八相何必盡同。又法身示現。不可思議。此土自見變女成男。彼土仍見始終八相。亦奚不可。問。舍利弗等已登圓住。亦能八相作佛。何以授記猶在曠劫之後。荅。自行從實。則所證理齊。化他從權。則物機不等。況諸大弟子。並是法身應現。處處垂迹不同。安知不於他界示成佛耶。問。設使舍利弗等。已於他界作佛。何必此中又示受記。荅。此中受記。使物見聞。更結來緣。令於未來得度。如此橫則周徧十方。豎則番番不已。廣度眾生。眾生之界仍不可盡。安可以情計心。測度法界大事。
 

 (庚)八時眾見聞得益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彼土)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
 

先明遙見遙聞。故遙敬禮。次明彼土得益。後明此土得益。蓋南方緣熟。宜以八相作佛。此土緣薄。秖以龍女教化。皆是從體起用。普現色身三昧之力得。一身一切身。能隨宜示現也。
 

 (庚)九智積身子默然信受
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提婆達多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