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綸貫卷第9-16→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乙)三約自行勸流通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梵音邲輸颰陀。大論觀經皆譯徧吉。此經譯為普賢。普即徧義。賢即吉義。等覺居眾伏之頂。伏道周徧。故名為普。斷道將盡。所較無幾。鄰終際極。故名為賢。如十四夜月。鄰似十五夜月也。大佛頂經云。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今言勸發者。戀法之辭。遙在彼國。具聞此經始末旣周。欲令自行化他永永無已。故自東而來。更請正說。勸發自行。更請流通。勸發化他。復以誓願而總勸發。文具四悉檀意。我為供養法華經故。自現其身。若見我身。甚大歡喜世界悉也。以見我故。轉復精進。即得三昧及陀羅尼。為人悉也。無有非人能破壞者。亦復不為女人惑亂。對治悉也。剎塵菩薩具普賢道。第一義悉也。以此四悉檀因緣故來勸發。上判流通文為三。神力囑累二品。正明付囑流通。藥王下五品。舉菩薩化道力大以勸流通。今此一品。舉普賢誓願力大。以勸流通也。文分為四。初發來。二勸發。三述發。四發益。
 

 (丙)初發來三。初上供。二下化。三修敬。
 (丁)今初
爾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聞。與大菩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從東方來。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寶蓮華。作無量百千萬億種種伎樂。
 

自在是理一。神通是行一。威德是人一。名聞是教一。又自在是常。神通是樂。威德是我。名聞是淨。言說如此。即一而四。德無不備也。威德故震動。名聞故雨華。神通故作樂。自在故隨動。隨雨。隨作。譬如大龍飛行。雲雨流起。此是心力。法力。眾生力。應化力。不思議力所致。以此四德妙力。遠來勸發四一。所經歷處。自行上供。其事如此。問。華嚴明普賢菩薩。依真而住非國土。今何故云從東方來。答。彼經顯示所證自體。此經且據應迹所從。夫真如法性。初住已能分證。何況普賢。應迹所從。多寶亦云東方。又何況普賢。若知真性之外無國土。則知國土之外。亦非別有真可住矣。
 

 (丁)二下化
又與無數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大眾圍繞。各現威德神通之力。
 

隨他所宜。現八部像。主伴並具四德舉二攝二。故云各現威德神通之力。當知所隨皆法身也。又與大菩薩。是示現實功德。與諸八部。是示現權功德。權實並具四德。並有上供下化二意。
 

 (丁)三修敬
到娑婆世界耆闍崛山中。頭面禮釋迦牟尼佛。右遶七匝。
 

初發來竟。
 

 (丙)二勸發二。初請問勸發。而誓願勸發。
 (丁)初中二。初問。二答。
 (戊)今初
白佛言。世尊。我於寶威德上王佛國。遙聞此娑婆世界說法華經。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眾。共來聽受。惟願世尊當為說之。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
 

當為說之。更請正說流通之要旨也。云何能得是經謂得正說流通之妙解也。請正說。是勸發自行。請流通。是勸發化他。欲令妙法光流無極。乃戀法無已之極思也。
 

 (戊)二答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普賢菩薩旣雙請正說流通。今佛亦以四法而雙答之。先答正說者。開權顯實也。佛於眾生。雖復大慈平等普度。而諸眾生迷背法性。如覆盆之下。自隔日光。若能遠惡(世界)從善。(為人)返迷(對治)歸悟。(第一義)開眾生知見。顯佛知見者。則稱可聖心。是為諸佛護念。(法身)若佛知見開。則般若照明。是為植眾德本。亦即不亂不味。不取不捨。是為入正定聚。(般若)亦即上合慈力。下同悲仰。是為發救眾生之心。(解脫)當知四法。秖是開權顯實。證圓三德也。又諸佛護念。是開佛知見。植眾德本是示佛知見。入正定聚。是入佛知見。發救生心。是悟佛知見。迹門之要。此四收矣。又迹則有本。從本三德。故有迹中三德。從本開。示。悟。入。故有迹中開。示。悟。入。今開迹即顯本。本迹無二無別。故以四法答其請正說也。次答流通者。流通之要。唯三唯四。今諸佛護念。入正定聚。即著如來衣。植眾德本。即坐如來座。發救生心。即入如來室。又諸佛護念。即身安樂行。植眾德本。即口安樂行。入正定聚。即意安樂行。發救生心。即誓願安樂行。故以四法答其請流通也。一答酬其兩請。舉四冠罩一經。遠來勸發。其義如此。能行四法。必解經體。故云必得是經。此結成正說之請也。能運此解傳與他人。他人得此信解。成初依人。若得真解成第二。第三。第四依人。此結成流通之請也。初請問勸發竟。
 

 (丁)二誓願勸發二。初誓願護人。二誓願護法。
 (戊)初中六。初攘其外難。二教以內法。三覆以神力。四示勝因。五示近果。六總結勸。
 (己)今初
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羅剎。若鳩槃茶。若毘舍闍。若吉蔗。若富單那。若韋陀羅等諸惱人者。皆不得便。
 

韋陀羅。主厭禱鬼也。此翻善妙。
 

 (己)二教以內法又三。初行立讀誦。二若坐思惟。三三七精進。
 (庚)今初
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
 

 (庚)二若坐思惟
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羅尼。名為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得如是等陀羅尼。
 

旋者。旋假入空也。百千萬億者。旋空入假也。法音方便者。二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義也。
 

 (庚)三三七精進
世尊。若後世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於三七日中。應一心精進。滿三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示教利喜。亦復與其陀羅尼咒。得是陀羅尼故。無有非人能破壞者。亦不為女人之所惑亂。我身亦自常護是人。惟願世尊。聽我說此陀羅尼咒。即於佛前而說咒曰。阿檀地(一)檀陀婆地(二)檀陀婆帝(三)檀陀鳩舍隸(四)檀陀修陀隸(五)修陀隸(六)修陀羅婆底(七)佛陀波羶禰(八)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九)薩婆婆沙阿婆多尼(十)修阿婆多尼(十一)僧伽婆履叉尼(十二)僧伽涅伽陀尼(十三)阿僧祇(十四)僧伽婆伽地(十五)帝隸。阿惰僧伽兜略(盧遮切)。阿羅帝波羅帝(十六)薩婆僧伽地三摩地伽蘭地(十七)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十八)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少/兔〕伽地(十九)辛阿毗吉利地帝(二十)。
 

二教以內法竟。
 

 (己)三覆以神力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
 

 (己)四示勝因
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為諸如來手摩其頭。
 

行普賢行。同未來佛得脫也。深種善根。於過去佛得種也。手摩其頭。為現在佛所熟也。
 

 (己)五示近果
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是時八萬四千天女。作眾伎樂而來迎之。其人即著七寶冠。於采女中娛樂快樂。何況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但能書寫。近生忉利。具五法師。能生兜率。得為補處眷屬也。問。何不生安樂土耶。答。若發淨願。則隨其觀行淺深。生四種安樂土。不發淨願。則隨其五品功成。生兜率也。
 

 (己)六總結勸
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
 

初發願護人竟。
 

 (戊)二誓願護法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護是經。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
 

二勸發竟。
 

 (丙)三述發二。初先述護法。二述護人。
 (丁)今初
爾時釋迦牟尼佛讚言。善哉善哉。普賢。汝能護助是經。令多所眾生安樂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深大慈悲。從久遠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願。守護是經。我當以神通力守護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者。
 

聞法華經。受持法華。皆是普賢神力。聞普賢名。受持普賢名字。皆是如來神力。即兼述護人中第三覆以神力也。
 

 (丁)二述護人五。初述第二教以內法。二述第四示勝因。三述第五示近果。四述第一攘外難。五述總結勸。
 (戊)今初
普賢。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當知是人佛讚善哉。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見釋迦佛。不但見六牙白象普賢身也。從佛口聞。不但普賢共讀誦也。佛讚善哉。手摩衣覆。不但普賢咒護也。讚善是空座行成。手摩是慈室行成。衣覆是忍衣行成。
 

 (戊)二述第四示勝因
如是之人。不復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亦復不喜親近其人及諸惡者。若屠兒。若畜豬羊雞狗。若獵師。若衒賣女色。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是人不為三毒所惱。亦不為嫉妬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惱。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
 

 (戊)三述第五示近果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
 

當詣道場。必成遠果。何止忉利兜率之近果耶。雖不貪著四事。亦於現世得其福報。何止命終方生天耶。
 

 (戊)四述第一攘外難
若有人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若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疎缺。醜脣平鼻。手腳繚戾。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
 

佛廣示毀者之罪。令知過必改。不相惱亂。非但持經者難滅。亦乃欲毀者福生。無毀無難。彼此安樂。曠濟無偏。慈之至也。
 

 (戊)五述總結勸
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
 

三述發竟。
 

 (丙)四發益二。初聞品益。二聞經益。
 (丁)今初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恆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具普賢道。
 

百千萬億旋陀羅尼。秖是法界差別智耳。具普賢道。是滿足十地。鄰極至聖也。
 

 (丁)二聞經益
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
 

三事歡喜如前說。此中云何猶稱聲聞。乃經家存其本位耳。又經家稱其為大乘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也。
 
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七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