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論藏雜藏→雜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三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四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雜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三


十一護教


弘明集(十四卷 南車駕北八縣)
梁釋僧佑撰
牟子理惑論三十七篇。正誣論(未詳作者)。宗炳明佛論。一名神不滅論。孫綽喻道論。宗居士炳答何承天書難白黑論。顏光祿延之難何承天達性論。羅君章更生論。鄭道子神不滅論。遠法師沙門不拜王者論五篇。遠法師答何鎮南難沙門袒服
論。遠法師答桓玄明報應論。遠法師三報論。道恆法師釋駁論。明僧紹正二教論。周剡顒難張長史融門論。謝鎮之折夷夏論。朱昭之難夷夏論。朱廣之諮夷夏論。慧通法師駁夷夏論。僧愍法師戎華論。玄光法師辯惑論。記室劉勰滅惑論。僧順法師析三破論。大樑皇帝立神明成佛義記。並吳興沈績作序注。 蕭琛難範縝神滅論。曹思文難範縝神滅論。並二啟詔答。大樑皇帝勅答臣下神滅論。莊嚴寺法雲法師。與公王朝貴書。並公王朝貴六十二人答。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讚揚佛教事。高明二法師。答李交州淼難佛不見形事(並李書)。司徒文宣王書。與孔中丞稚珪釋疑惑。並箋答。恆標二公。答姚主勸罷道書(並書)。 僧〔(丰*力)/石〕。僧遷。鳩摩。答姚主奏(並書)。 遠法師答桓玄勸罷道書(並書)。 釋僧巖答劉青州勸還俗書(並劉答往返六首)。習鑿齒與釋道安書。譙王書論孔釋。張新安答。鄭道子與禪師書論踞食。范伯倫書與王司徒論踞食。義法師答范伯倫書(並範重答)。范伯倫與生
觀二法師書。范伯倫踞食表。並詔往返四首。晉尚書何充等。執沙門不應敬王者奏三首。並詔二首。桓玄與八座書。論道人敬王事。並八座答。桓玄與王令書論敬王事。並王令答。往返八首。廬山遠法師。答桓玄論沙門不應敬王者書一首(並桓玄書二首)。 桓玄詔沙門不復敬天子。並卞嗣之等答。往返五首。遠法師與桓玄論料簡沙門書一首(並桓玄教一首)。支道林法師。與桓玄論州符求沙門名籍書一首。天保寺釋道盛。啟齊武帝論檢試僧事。L嘉賓奉法要。顏延之庭詰二章。王該日燭。竺道爽檄泰山文。釋智靜檄魔文。釋寶林破魔露布文。釋僧佑弘明論。
廣弘明集(三十卷南作三十三卷北作四十卷 南駕至策北家至兵)
唐終南山釋道宣撰
歸正篇第一。始商太宰問孔子聖人。終釋彥悰通極論。凡十五篇。辨惑篇第二。始魏陳思王辨道論。終唐李師政內德論。凡十八篇。佛德篇第三。始支道林佛像讚。終舍利感應記。凡六十餘首。法義篇第四。始晉戴安公釋疑論。終釋明濬答博士柳宣書。凡七十餘首。僧行篇第五。始東晉丘道護支曇諦誄。終百官駁儀表啟狀
等。及詔所親表啟論等。凡五十餘首。慈濟篇第六。始沈休文究竟慈悲論。終梁武帝斷酒肉文。凡五首。戒功篇第七。始遠公與劉遺民書。終南齊文宣公淨行法門。凡十首(淨住子淨行法門。始皇覺辨德門第一。終發願莊嚴門第三十一。即慈悲懺之所宗也)。啟褔篇第八。始諸帝與太山朗法師書。終唐太子西明寺鐘銘。凡四十餘首。悔罪篇第九。始梁簡文謝勅為建涅槃懺啟。終梁陳皇帝依經悔過文。凡十五首。統歸篇第十。梁武帝淨業賦。並序。梁高祖孝思賦。梁宣帝遊七山寺賦。梁王錫宿山寺賦。魏高允鹿苑賦。李顒大乘賦。並序。釋慧命詳玄賦。蕭子雲玄圃園講賦。釋真觀夢賦。江淹傷愛子賦。無為論。釋道安檄魔文。魔主報檄。破魔露布文。平魔赦文。平心露布文。晉沙門支道林讚佛詩八首。終宣法師秋日遊東山寺尋硃曇二法師一首。凡一百五十八首。
集古今佛道論衡實錄(四卷 南給北壁)
唐終南山釋道宣撰
  後漢隆法道士表請角試事第一。乃至唐天子在司成宣範義頵宅難莊易義第三十三。皆辨釋老優劣事。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 南給北壁)
唐沙門智昇撰
  西域天竺國事。出後漢列傳七十八。
集神州塔寺三寶感通錄(三卷北作四卷 南兵北富)
唐麟德元年終南山釋道宣撰
  初明舍利表塔。共緣二十。第二靈像垂降。共緣五十。第三引聖寺。瑞經。神僧。聖寺十二。瑞經三十八。神僧三十。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六卷 有太原王隱容字少微序 南冠北縣)
唐弘福寺沙門釋彥悰纂錄
  故事篇第一上。共十八首。故事篇下。共十四首。聖朝議不拜篇第二上下。聖朝議拜篇第三上。各有彈詞。議拜篇下。結成不拜。
破邪論(二卷 有虞秘書序及上殿下啟 南冠北微)
唐沙門釋法琳撰
廣破傅奕邪說
辯正論(八卷北作九卷 有陳子良序 南陪北旦)
唐沙門釋法琳撰 東宮學士陳子良注
三教治道篇第一上下。十代奉佛篇第二上下。佛道先後篇第三。釋李師資篇第四。十喻篇第五。答傅道士十異。九箴篇第六。答外九迷論。 氣為道本篇第七。信毀交報篇第八。品藻眾書篇第九。儒推孝經。佛備眾典。出道偽謬篇第十。略明八謬。歷世相承篇第十一。略辨九事。歸心有地篇第十二。引梁武帝捨道勅文。及蕭綸等受菩薩戒啟。後有法琳與尚書右僕射蔡國公書。
十門辯惑論(二卷 南冠北微)
唐興善寺沙門釋復禮撰
通力上感門一。應形俯化門二。淨穢土別門三。迷悟見殊門四。顯實得記門五。反經讚道門六。觀業救捨門七。隨教抑揚門八。化佛隱顯門九。聖王興替門十。答太子文學權無二釋典稽疑。
甄正論(三卷 南輦北微)
唐佛授記寺沙門玄嶷撰
廣破靈寶等經。天尊等名之偽。
護法論(一卷 南營北旦)
宋無盡居士張商英述
  廣破歐陽修謗佛邪說。申明佛理。後附李長者昭化院記。及徐師川跋。鄭德輿後序。
鐔津文集(二十卷) 孟軻
宋明教禪師契嵩撰
初一卷。目錄。並行業記。前三卷。即輔教篇重出。第四卷。皇極論。及中庸解五篇。第五至第七卷。論原四十篇。雜著六篇。第八卷。雜著六篇。萬言書一封。第九卷。書。啟。共十三封。第十卷。書。啟。狀。共四十四封。第十一卷。敘十四篇。又九篇。第十二卷。志。記。銘。碑。十二篇。第十三卷。碑。記。銘。表。辭七篇。述。題。書。贊。傳。評。十二篇。第十四至十六卷。非韓三十篇。第十七卷。古律詩六十首。第十八卷。唱和詩六十九首。第十九卷。諸師序。讚。詩。題。疏。並後序。
輔教篇(三卷 南回北漢)
宋明教禪師契嵩撰
  原教。勸書三篇。廣原教(並序二十六篇)。孝論(並序一十三篇)。壇經贊。真諦無聖論(元在嘉祐集中)。
元至元辯偽錄(五卷 有張伯淳序貴吉祥序 南營北嶽)
元雲峰禪寺沙門祥邁奉勅實錄撰
  妄立天尊偽第一。乃至偷佛神化偽第十四。並後記(共二卷)。當時侵奪僧寺。及辨論勅復事實(二卷)。聖旨焚毀諸路偽道藏經之碑。下火文。如意答石介怪記。聖旨特建釋迦舍利靈通之塔碑文(共一卷)。
三教平心論(二卷) 黜
元靜齋學士劉謐撰
  先明三教並是勸人止惡行善。不可偏廢。次明極功淺深不同。後廣破韓愈之說。並破歐陽程朱之說。
折疑論(五卷 前有屈蟠序) 茲
比丘子成號妙明著。西域師子比丘述註敘問第一。聖生第二。言佛降誕之跡。問佛第三。答不稱姓名而稱佛之問。喻舉第四。喻明佛經非是繁而不要。宗師第五。言古今帝王賢士皆宗師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論孝第七。拒毀第八。評儀第九。舉問第十。答事鬼知死之問。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釋謗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見第十四。隨宜第十五。優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謂漢明以前。已
先有知佛者。尊釋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會名第二十。會同三教聖人之名。

十二音義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北作二十六卷 前有道宣序 南雲亭雁北郡秦並)
唐翻經沙門玄應撰
卷一。華嚴。大集。日藏。月藏。大威德。法炬。六經。卷二。大涅槃經。卷三。般若十部。卷四。見實等十九經。卷五。海龍王等六十四經。卷六。法華經。卷七。正法華等四十四經。卷八。維摩等七十一經律。卷九。智度論。卷十。般若燈等十論。卷十一。正法念等四經。卷十二。長阿含等十五經。卷十三。般泥洹等八十七經。卷十四。四分律。卷十五。十誦。僧祇。五分。三律。卷十六。善見等二十一律。卷十七。阿毗曇等五論。卷十八。成實等十六論。卷十九。佛本行集。撰集百緣。卷二十。陀羅尼等二十八集。卷二十一。大菩薩藏等十三經。卷二十二。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三。顯揚等十論。卷二十四。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二十五。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北作四卷 有序 南塞北並)
唐京兆靜法寺沙門慧苑述
紹興重雕大藏音(三卷 前有柳豫序 南塞北百)
宋精嚴寺釋處觀集
略如字彙。共一百七十四部。

十三目錄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北作十七卷 有序 南跡百北戶封)
梁釋僧祐撰
卷一集三藏緣記第一。十誦律五百羅漢出三藏記第二。菩薩處胎經出八藏記第三。梵漢譯經文字音義同異記第四。前後出經異記第五。卷二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第一。新集條解異出經錄第二。卷三新集安公古異經錄第一。失譯經錄第二。涼土異經錄第三。關中異經錄第四。新集律分為五部記錄第五。十八部記錄第六。漢地四部記錄第七。卷四新集續撰失譯雜經錄。卷五新集鈔經經錄第一。安公疑經錄第二。新集疑經錄第三。安公注經及雜經志錄第四。小乘迷學竺法度造異儀記第五。長
安叡法師喻疑第六。卷六至十一共經序一百十篇。卷十二雜錄序十篇。卷十三至十五共傳三十二篇。
眾經目錄(七卷今作六卷 南郡北宗)
隋翻經沙門法經等奉勅撰
大乘脩多羅藏錄第一(有六分)。一譯一。異譯二。失譯三。別生四。疑惑五。偽妄六。 小乘脩多羅藏錄第二(六分如前)。大乘毗尼藏錄第三(六分如前)。 小乘毗尼藏錄第四(六分如前)。大乘阿毗曇藏錄第五(六分如前)。小乘阿毗曇藏錄第六(六分如前)。佛滅度後撰集錄第七。西方聖賢一。此土鈔集二。傳記錄第八。西域。此方。著述錄第九。西域。此方。
眾經目錄(五卷 有序 南百北嶽)
隋仁壽年翻經沙門及學士等撰
  單本第一。重翻第二。別生第三。賢聖集傳第四。疑偽第五。
大唐內典錄(十一卷北作十六卷 有序 南並嶽北侈富)
唐沙門釋道宣撰
  歷代眾經傳譯所從錄第一。翻本單重人代存亡錄第二。總撮入藏錄第三。舉要轉讀錄第四。有目缺本錄第五。道俗述作注解錄第六。支派陳化錄第七。疑偽經論
錄第八。錄目終始序第九。應感興敬錄第十。續錄一卷。
武週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 有序 南郡秦北宗泰)
唐沙門明佺等撰
  大乘單譯經目(一)。重譯經目(二三四五)。大乘律論目(六)。小乘單譯經目(七)。重譯經目(八)。小乘律論賢聖集傳(十)。大小乘失譯經目(十一)。闕本經目(十二)。見定入藏流行目上下(十三十四)。附刊定偽經目錄一卷
古今譯經圖記(四卷 南嶽北輕)
唐翻經沙門靖邁撰
  始自漢明帝時摩騰尊者。終於唐太宗時玄奘法師。各敘其所譯經論。
續古今譯經圖記(一卷 南嶽北輕)
唐開元庚午歲沙門智昇撰
  始自唐貞觀時沙門智通。終於開元時金剛智國師。
開元釋教錄(舊二十卷南作二十五卷北作三十卷 南宗泰岱禪北車駕肥)
唐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總括群經錄上(分為十卷)。別分乘藏錄下。更為七。有譯有本錄第一。一千
一百四十二部。五千四十八卷。有譯無本錄第二。支派別行錄第三。刪略繁重錄第四。補闕拾遺錄第五。疑惑再詳錄第六。偽妄亂真錄第七。有譯有本中。又為三。一菩薩三藏錄。二聲聞三藏錄。三聖賢傳記錄(已上共為十一卷)。入藏錄三卷
開元釋教錄略出(四卷北作五卷 南禪北輕)
唐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即前入藏錄。用千字文編定。
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十卷 前有釋克己及淨伏序 南紫北禪)
元講經論沙門慶吉祥等奉詔集
初總標年代。括人代之宏綱。自漢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歷朝二十二代。譯師一百九十四人。所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 百四十六卷。二別約歲時。分記錄之殊異。三略明乘藏。顯古錄之梯航。開元錄所紀。一千一十 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貞元錄所紀。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錄所紀。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景祐錄所紀。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錄。及拾遣編。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四廣列名題。彰今目之倫序。初契經藏。分菩薩。聲聞。
菩薩藏中。又分顯密。顯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兩藏。二調伏藏。亦分菩薩。聲聞。三對法藏。亦分菩薩。聲聞。於中先出梵語經題。次出此間經題。後出譯人及品數。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十卷 前有王古序偈及釋克己序 南門北岱)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即依勘同總錄略標各經卷帙。及品數大旨。
大明重刊三藏聖教目錄(三卷 南塞北缺)
即南藏目錄分十七科。一般若部。二寶積部。三大集部。四華嚴部。五涅槃部。六五大部外重譯經。七單譯經。八小乘阿含部。九小乘單譯經。十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十一西土聖賢撰集。十二大乘律。十三小乘律。十四大乘論。十五小乘論。十六續入藏諸論。十七此方撰述。

十四序讚詩歌


大明太宗文皇帝制製序文(一卷 北主南缺)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四十卷 北雲亭雁門南缺)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稱歌曲(五十一卷 北紫至城南缺)

十五應收入藏此土撰述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論(四十卷今合經百二十卷)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川開元寺沙門志寍釐經合論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一卷)
唐太原李通玄撰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疏(一卷)
唐太原大崇福寺沙門澄觀述
維摩詰所說經無我疏(十二卷)
明天臺山幽谿沙門傳燈著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
宋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明古杭雲棲沙門袾宏重訂
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
淨土或問
元師子林天如和尚說 小師善遇編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四卷)
四明鄞江沙門妙叶集
西齋淨土詩(二卷)
明四明沙門梵琦著
淨土生無生論(一卷)
明天臺山幽谿沙門傳燈撰
西方合論(十卷可作六卷)
明荷葉庵石頭道人袁宏道撰述
樂邦文類(六卷可作十二卷)
宋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次
龍舒淨土文(十卷)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譔
往生集(三卷)
明古杭雲棲沙門袾宏輯
西方發願文
明古杭雲棲沙門袾宏著並釋
四明尊者教行錄(七卷)
宋沙門宗曉述
十不二門指要鈔詳解
唐荊谿尊者湛然釋籤
宋四明尊者知禮鈔
宋武林沙門可度詳解
三千有門頌略解
永嘉禪宗集註(可作四卷)
明天臺山幽谿沙門傳燈重編並註
傳佛心印記註
心賦註(四卷)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石門文字禪(三十卷)
宋江西筠谿石門寺沙門釋德洪覺範著
智證傳(十卷可作五卷 附寶鏡三昧)
宋寂音尊者惠洪覺範撰 門人覺慈編
正法眼藏(三卷)
宋徑山大慧禪師宗杲集並著語
大慧書(二卷)
宋徑山沙門釋宗杲撰
雪巖欽禪師語錄
高峰妙禪師語錄
天如則禪師語錄
楚石琦禪師語錄
紫柏老人全集(三十卷 前有憨山大師並居士李日華序)
明徑山沙門釋真可撰
方便語
明憨山德清著
壽昌經禪師語錄(二卷)
門人元來集
唯識開蒙
元義臺寺宗法圓明通濟大師雲峰集
林間錄(二卷)
宋明白庵釋惠洪撰
羅湖野錄(二卷)
宋江西沙門曉瑩集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一卷)
參學比丘道謙編
緇門崇行錄(一卷)
明古杭雲棲沙門袾宏輯
釋氏通鑑(十二卷)
宋括山一庵釋本覺編集
禪林僧寶傳(三十卷 前有長沙侯延慶引臨川張宏序)
宋明白庵居沙門惠洪撰
續原教論(上下合卷)
明翰林院待詔建安沈士榮著
通翼
佛法金湯編(十六卷)
明會稽沙門釋心泰編
廣養濟院說
大明釋教彙門目錄(四卷)。標目(四卷)。彙目義門(四十一卷)。
明東吳沙門釋寂曉集
  已上此方撰述。始自御製序文。終至釋教彙門等。共四十八種。老人但載其名。甫即示寂。今不敢妄增。敬依原稿錄出。觀者諒之。○光緒辛卯。金陵刻經處校訂重刊。添註撰述人名。其無攷者缺焉。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四
  (弟子眾等。無始時來。沈淪七趣。何幸今生。得聞佛法。雖知向道。剋證無期。賴有淨土。橫超一法。仗彌陀大願。速脫輪回。爭奈一輩狂妄知見。不識時機。矯亂其說。疑誤眾生。破信願行。名雖宏道。實害有情。推原其故。皆由不知諸佛教法。偏圓權實之所致也。今刻閱藏知津。普願人人獲無礙智。法法圓通。隨舉一法。了知含攝一切諸法。一字一句。皆契佛心。庶幾初心行人。如得指南。徧遊法海。以此正見。廣化群生。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運運無盡。並願三生眷屬。發大慈心。隨機接引。同修念佛三昧。成就法身慧命。仰契六方諸佛讚勸流通之至意。當知一句彌陀。即淨即禪。即事即理。即權即實。即因即果。普融法界。無欠無餘。又何必別立門庭。擾亂大眾耶!現前行菩薩道者。以契經為定衡。以淨土為歸宿。則眾生幸甚!佛法幸甚!藉此捐資功德。仰求
十方常住三寶。不捨慈悲。冥薰加被。直往蓮邦。無有阻礙者。
光緒十八年夏四月金陵刻經處識)